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困惑,提出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和强烈的内驱力,驱动学习动机,从而积极调动思维去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思维,打开智慧之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但是,常常有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中不爱思考,不爱质疑,有问题不会主动提出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心存顾虑,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有疑而思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课前做好预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前,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对疑点、难点、盲点加上问号或者着重号。课堂中,学生对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解决。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激发学生质疑的勇气。课堂中,教师可以用“你有什么疑问吗”“你考虑问题很周到”“你的想法很独特”等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设法从空间和心理上“零距离”地接近学生,消除学生担心出错的恐惧、焦虑心理,给学生“心理安全”,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自由提问,大胆质疑。教师要告诉学生有问题比没问题好,问题提错了比不提好,用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热情的语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质疑,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问题,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刚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浅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提得不好。对于相似的问题,让学生加以比较,哪一种表述方式更好,引导学生从难点处质疑,让学生仔细地思考,从矛盾处质疑,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入手,深入地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就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四、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
“问”源于思,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课堂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思考、阅读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提出问题,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中,要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对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性、准确性、难易度以及思维与表达的方式、方法等,教师都要予以切实的指导与评价。学生提出的质疑如果是正确的,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教师不但不能指责,而且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筋的一面,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逐步培养、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与水平。
五、合理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释疑能力
有“质”便要有“释”,只“质”不“释”,或草草解答,会削弱学生对“质疑”的积极性与热情。在“释疑”这一环节中,要特别注意“释疑”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就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对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在课堂上研究解决的,教师就组织大家一起在课堂中进行研究与讨论。对其中有价值的质疑,要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索、解决。对有争议的质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寻正确答案。
笔者在教授知识产权内容时,用了这样一则案例:“学生姜小红偶然发现自己在校刊上发表的作文竟然被某杂志转载了。为此,她的爸爸妈妈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女儿的文章写得不错,居然能被杂志转载。”向学生提问:“对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为了提高讨论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质疑和释疑能力,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围绕“学生是否有智力成果权”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也受法律保护,当其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可以依法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后,我还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姜小红的好朋友,你会建议她怎么做?”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课了,学生还在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高质疑能力,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责任编辑 袁 妮)
但是,常常有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中不爱思考,不爱质疑,有问题不会主动提出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心存顾虑,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从无疑到有疑,有疑而思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课前做好预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前,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对疑点、难点、盲点加上问号或者着重号。课堂中,学生对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解决。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激发学生质疑的勇气。课堂中,教师可以用“你有什么疑问吗”“你考虑问题很周到”“你的想法很独特”等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设法从空间和心理上“零距离”地接近学生,消除学生担心出错的恐惧、焦虑心理,给学生“心理安全”,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自由提问,大胆质疑。教师要告诉学生有问题比没问题好,问题提错了比不提好,用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热情的语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质疑,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问题,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刚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浅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提得不好。对于相似的问题,让学生加以比较,哪一种表述方式更好,引导学生从难点处质疑,让学生仔细地思考,从矛盾处质疑,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入手,深入地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就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四、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
“问”源于思,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课堂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思考、阅读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提出问题,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中,要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对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性、准确性、难易度以及思维与表达的方式、方法等,教师都要予以切实的指导与评价。学生提出的质疑如果是正确的,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教师不但不能指责,而且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筋的一面,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逐步培养、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与水平。
五、合理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释疑能力
有“质”便要有“释”,只“质”不“释”,或草草解答,会削弱学生对“质疑”的积极性与热情。在“释疑”这一环节中,要特别注意“释疑”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就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对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在课堂上研究解决的,教师就组织大家一起在课堂中进行研究与讨论。对其中有价值的质疑,要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索、解决。对有争议的质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寻正确答案。
笔者在教授知识产权内容时,用了这样一则案例:“学生姜小红偶然发现自己在校刊上发表的作文竟然被某杂志转载了。为此,她的爸爸妈妈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女儿的文章写得不错,居然能被杂志转载。”向学生提问:“对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为了提高讨论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质疑和释疑能力,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围绕“学生是否有智力成果权”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也受法律保护,当其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可以依法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后,我还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姜小红的好朋友,你会建议她怎么做?”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课了,学生还在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高质疑能力,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