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涂擦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301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鲜姜汁在风寒湿痹涂擦治疗中祛寒散湿通中的作用。方法:收治风寒湿痹患者168例,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采用双盲随机分组,实验组(鲜姜汁)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组84例,观察鲜姜汁涂擦治疗后局部整体疗效。结果鲜姜汁涂擦治疗风寒湿痹后,疗效明显69例,好转12例,控制率96.42%,二者之间的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鲜姜汁涂擦治疗风寒湿痹可提高局部治疗效果好,无任何不良反应,在不影响治疗的基础上,能安全、有效、方便实施治疗过程。
  关键词鲜姜汁涂擦治疗风寒湿痹
  风寒湿痹是由于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闭阻,运行不畅而成,以肌肉、筋骨、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感邪偏盛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就有所差别[1]。临证运用验方“鲜姜汁”治疗风寒湿痹,涂擦治疗是风寒湿痹涂擦治疗中的外治法。涂擦治疗又名“火疗”或“火龙”疗法,是一种将中药方剂研磨成粉,用中药汤剂调制成要药胚,然后将中药胚帖敷于患处,将毛巾敷盖与药胚上,用95%的酒精做为中药涂擦的火疗液洒于毛巾上点燃,借火燃烧的热力,将药性、药力、透过筋骨来祛除风寒湿邪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010年6月~8月在风寒湿痹的涂擦治疗中加用鲜姜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2月收治风寒湿痹患者168例,男75例,女93例;年龄14~67岁,平均23.4岁;病程15天~3年,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对照的患者分为中药涂擦治疗应用鲜姜汁组和单纯做中药涂擦治疗对照组。两组病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或体表局部冷冻、关节肿痛,随天气变化症状加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他治疗均做针灸与脉冲,取穴无差异,脉冲频率无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法。排除因外伤及其他骨关节病引起的关节痛。向患者说明操作的不同方法及意义后,取得配合。
  诊断标准:参照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风寒湿痹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以周身关节疼痛、重着、遇寒痛增、得热痛减、重者肢体关节屈伸不利为主证。
  治疗方法:①中药涂擦治疗中用鲜姜汁组:先将鲜姜汁浸泡的纱布块贴服于患者处,然后将中药胚置于鲜姜汁纱布块上面,铺盖毛巾,将酒精洒于毛巾上点燃,借火燃烧的热力,将药性药味穿透筋骨以驱寒湿,在患者感觉局部发热不能耐受时用蒸热的毛巾捂盖灭火,让热力药力慢慢穿透。3次/日,1个月1疗程。②对照组:直接将调成的药胚敷于患处,做中药涂擦治疗,3次/日,1个月1个疗程。
  疗效观察:中药涂擦中燃烧烧灼时间,用鲜姜汁的患者,在治疗中用酒精燃烧时间短、发热快,一般10~15分钟,患者关节或局部体表发热不能耐受,局部不适症状改善显效快。未用鲜姜汁的患者点燃时间致长,发热慢,一般需20~40分钟,患者关节或局部体表发热不能耐受,关节疼痛等症状缓解慢。
  结果
  治疗后的效果:用鲜姜汁的患者,关节或局部体表温热感持续时间久,一般在第2天患者还感觉到关节、体表有余热,比较舒服,关节活动僵硬程度改善,冷冻症状消失快,治疗效果明显,住院患者缩短3天住院天数,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未用鲜姜汁的患者关节或局部体表温热感较差,治疗效果较慢,住院天数长,对整体治疗协助性差。
  两组患者采用鲜姜汁涂擦治疗风寒湿痹效果比较,见表1。
  讨论
  现代医学对风寒湿痹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有明确的认识,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致合而为“痹”,其主症疼痛乃气滞血瘀,经脉不通局部失禁而致[2],寒痹以肢体痹病为主,体表关节怕冷、怕湿乃寒邪侵袭腠理,阻滞脉络而致。正如《素问·痹论》所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氣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济生方·痹》亦说:“皆因体虚,膝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在风寒湿痹的治疗风痹以辛散祛风发汗宣通为主,寒痹以辛温散寒温通为主,湿痹以除湿利湿通络为主,在辨病辩证综合治疗中避免一些偏激现象如重用内治轻外治,中药物治疗轻非药物治疗,涂擦治疗是一种辅佐的外治法。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在《本草纲目》中有生姜含姜辣素、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3],对风寒湿痹、关节痛有一定疗效等。鲜姜辛温热,能发热祛寒,辛散、温通。又用鲜姜、大葱各半切碎炒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之说,或都捣碎,拌各种名贵中药材敷至皮肤上,一日数次,鲜姜还可用于“风寒邪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止气、止呕、祛痰下气”。干姜适于“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消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通过鲜姜汁外用与体表作用于腧穴达到温通经络,祛寒除湿的作用,在缓解疼痛,疏通腠理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表代谢,提高疗效。
  临床实践证明,鲜姜汁涂擦治疗风寒湿痹,效果明显,能理气血、驱寒、湿、消风痹等。本疗法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经济实惠,借助酒精燃烧,无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探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冯金标.试论风寒湿痹的病因和治疗[J].河北中医,1980,4.
  2路志仁.痹病论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17.
  3明·李时珍撰.本草纲目[M].药学著作,五十二卷,刊于1590年.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病因,转规,探讨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8例出血患者应用止血、抑酸、降低门脉压力、硬化剂、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等治疗。结果:27例出血控制,其中1例住院期间再出血,1例死亡。结论:内科治疗疗效显著,出血不易控制时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效果佳。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止血  酒精性、病毒性(乙肝、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肝硬化较常见,至失代偿期常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预防老年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60岁管饲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无腹泻,肝肾功能无异常,患者来源ICU、呼吸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8例,對照组60例,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研究组和观察组无差异。研究组采用益生菌制剂(贝飞达)联合能全力,对照组只采用能全力。患者临床均常规治疗,两组均采用鼻喂管连续泵入,营养液由恒温器保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冠向下法与步退法根管预备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用Protaper手用镍钛器械结合冠向下技术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手用不锈钢K型銼结合步退技术进行根管预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术后1周复诊,评价疼痛反应,随访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根管充填后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根管充填后1周后疼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两种不方法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患者83例,随机分成单切口组和双切口组,对比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两组术前眼压、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前房深度与手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单切口组和双切口组术前散光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散光值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散
期刊
关鍵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宫腔内人工授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原肺水肿的特殊临床病理特点和发生心律失常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47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心动过速发生率87.2%(41/47),心率>170次/分12.8%(6/47)。结论:急性高原肺水肿心律失常如需药物干预宜选用钙通道阻滞剂,不宜选用强心苷类药和β受体阻断剂。  关键词急性高原肺水肿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探讨  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與治疗。方法:对12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围生因素44例,感染因素31例,母乳性黄疸24例,新生儿溶血病17例,多因素混合9例,不明原因3例。治愈112例,好转13例,转诊3例。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及早的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325,P<0.0
期刊
摘要目的:采用连续缝合切口及术中合理腹腔引流等。方法:预防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评价。结果:收治急性阑尾炎伴继发性腹膜炎患者436例,其中术后切口感染12例,较前比较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治疗急性阑尾炎导致腹膜炎病例,首先要严格无菌操作,降低对周围组织的创伤,减少失血,止血彻底,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恰当正确引流,阑尾麦氏切口采用连续全层缝合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明显减少术后切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5例,给予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40mg/次静脉推注,2次/日;试验组85例,给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首次80mg/次静脉推注,之后8mg/小时静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止血总有效率、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止血总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