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来迎接时代的变革与极速发展,已成为当代大学的任务。除课堂教学之外,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提高自身英语交际能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有。
关键词:英语交际能力;良好的英语校园环境;课外活动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参与国际间的贸易合作与交流已更深更广,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是国际间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而英语口语作为直接交流的手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浙江学院东方学院作为一个独立学院,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交际能力作为国际交流能力,已成为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好。”从这条要求可以看出,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已成为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对学生锻炼英语口语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但是课堂仅仅40或45分钟,除去老师发言的时间,平均分塌到每个同学发言的时间甚少。而且现在教学还存在“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样给学生发言练习口语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我们应该创建一个良好学英语的校园氛围,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弥补课堂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建一个练口语的平台。撕去贴在学生身上“哑巴英语”标签,真正做到用英语来思考问题和有纯正的英语来表达。
一、 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现状
中国英语教学尚未真正意义上突破“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语法,阅读能力,而对听与说的教学有忽视之嫌。这可以从大学生课程表中反映出来,大一与大二的学生一周里其专业必修课:综合英语课共6节,阅读课4节,视听与口语课各两节;大三的学生没有口语课相应增加了语法及语言选等必修课。由于课程受课时、教材内容限制,课堂留给同学们发言的时间十分有限,同学们纷纷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讲英语的机会极少。许多学校英语教学就为了四、六级和专业四级及专业八级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希望通过提高两个“率”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和争得更多的生源。学校的作法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会造成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过级,拿到时证书便万事大吉了。因此创建一个良好校园学英语的环境对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最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学英语,除了会考试,也应该会说英语。
一些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难以令人乐观:上海《文汇报》2001年6月12日发表一则题为《咱说英语,老外不懂》的报道,该报对在沪的独资企业及合资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均有70%的企业对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表示不满。其中一些外企反映,在招聘时发现来应聘的大学生大多都持有英语六级甚至八级证书,但与面试官交流时却磕磕磕碰碰的,无法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这不是一个两个学生的问题,而是大部分都如此,这给我们向社会输送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敲响警钟,应该从实处解决学生们“有证却不能说”的问题。
二、 创建良好的英语校园环境来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随着心理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的发展,英语课外活动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所关注,出现了不少关课外活动的文章,但其主内容多半仅限于对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分类和列举……但是没有很系统的从创建整体一个校园英语环境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本课题旨在通地对英语协会的实践研究,来创建一个浓厚的英语听、说、演的校园环境,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改善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大学生各类课外活动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一)通过课外活动构建良好英语校园环境
什么是良好英语校园环境?本课题所指的良好英语校园环境,即校园里有相应场所让学生们练口语,为学生定期定量地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及学术与娱乐相结合的活动。各类活动的对象应为全体东方学院的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这种英语氛围。并在此环境中,学生们能够充满自信用英语交际,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借社团组织的力量,如英语协会开展与英语相关的课外活动,组织英语角,通过英语角,让学生们用英语交流,此外每次英语角前20分钟为学生们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们了解中西之间,西西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表达时,可以更胜一筹。还可以定期组织各类比赛,可以在校园内组歌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率。其活动的内容有与学生层次相符的讲座、英语征文比赛、英语主持人比赛、英语翻译比赛、英语一条街活动等。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大部分比赛分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其中英语一系街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在室外,设立多个小摊位,分小组来分管不同趣味小节目,如、单词比拼,词语接龙,英语顺口溜,模拟国外咖啡吧用英语来点餐等;还可以请外教及外国留学生现场教同学们来疯狂的读英语。
(二)良好英语校园环境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任何教学都并非完美的,下面针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通过相应的课外活动来弥补其不足:
第一方面,弥补教学课堂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需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很少在课堂内渗透西方文化,只是一味的学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体现,通过了解西方文化,学生们可以明白语言所蕴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大学生人格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英语协会组织的文化知识竞赛及中西文化和风俗习惯对比讲座,使同学们对两种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可以克服由文化及风俗习惯差异引起的语言交流障碍。在每周一次的英语角上,也会安排几次西方文化知识的讲解,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把知识讲给同学听,鼓励同学们去网上查找信息并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与英语解说把文化知识传给其他参与者。许多学者对课外教学中也深表认可,指出课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除此之外,如上文提及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口语的机会十分少。课外活动如英语角上,学生们就可以尽情的讲英语;而且英语角上有外教、留学生和专业教师在场,给学生提供学英语良好的“语言环境”。
第二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教材内容偏于“严肃”,教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听的没精神。课堂上毫无效率,课外更缺乏操练。英语的惯性思维和反应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文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个人情感因素和学习环境对语言教学影响,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心理、感觉、情绪、动机、兴趣等方面。”因此要提高课堂质量还是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如协会组织的课外活动中的英语歌曲比赛,经典英语原版电影赏析及电影角色配音比赛,英语话剧比赛都吸引了很多学生参与,提高了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除兴趣阻碍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外,部分学生词汇量匮乏,对复杂句式掌握不够,使他们在用英语交流时,用同一个单词来代替不同程度的表达,如“happy”,“excited”, “delighted”, “pleased” 都可表达高兴,但是中国学生往往会用“I am happy”来说明自己很高兴。在课堂上,这几个词在大学里已学过,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很难得到发挥。针对此协会组织的同意词表达比赛对同学们牢牢掌握同意不同词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英语交际过程中缺乏信心,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学生缺乏信心主要是心理焦虑引起的,学生怕自己讲得不对,开口时就十分紧张,怕别人嘲笑他,或是怕自己讲得没有别人的好,就用几句简单句草草了事。在课外活动中的英语角,协会提得口号为“don’t be shy, just try. Mistakes are not beasts!”鼓励同学们开口就可以了,不用害怕自己犯错,不要拘泥于语言的正确性和完美性。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制于学习者的情感、性格和心理气质的过程。说外语时学生的语言和性格都有其脆弱的一面。所以只有排除了语言的差异和错误造成的阴影,学生在英语角当作交流信息、情感成长和培养情感的场所,那么学生之间及与外教和留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习的参加主动性与信心都会得到增强,才可以达到提高英语交际水平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正喜,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石云霞, 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 科技咨询导报,2007
[3] 孙娟,母语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 湖洲技术学院报, 2007
[4] 胡谨,营造良好的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环境,200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标准(实验稿)[EB/OL]. http://www. Tefl-china.net/2003/ca13821.htm,2005-03-09
[6] 文秋芳,英语口语教学与测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存在陆明,丁万江, 口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另解[J].外语界,2005.
(作者通讯地址: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外语系 310012)
关键词:英语交际能力;良好的英语校园环境;课外活动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参与国际间的贸易合作与交流已更深更广,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是国际间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而英语口语作为直接交流的手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浙江学院东方学院作为一个独立学院,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交际能力作为国际交流能力,已成为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好。”从这条要求可以看出,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已成为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对学生锻炼英语口语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但是课堂仅仅40或45分钟,除去老师发言的时间,平均分塌到每个同学发言的时间甚少。而且现在教学还存在“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样给学生发言练习口语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我们应该创建一个良好学英语的校园氛围,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弥补课堂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建一个练口语的平台。撕去贴在学生身上“哑巴英语”标签,真正做到用英语来思考问题和有纯正的英语来表达。
一、 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现状
中国英语教学尚未真正意义上突破“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语法,阅读能力,而对听与说的教学有忽视之嫌。这可以从大学生课程表中反映出来,大一与大二的学生一周里其专业必修课:综合英语课共6节,阅读课4节,视听与口语课各两节;大三的学生没有口语课相应增加了语法及语言选等必修课。由于课程受课时、教材内容限制,课堂留给同学们发言的时间十分有限,同学们纷纷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讲英语的机会极少。许多学校英语教学就为了四、六级和专业四级及专业八级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希望通过提高两个“率”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和争得更多的生源。学校的作法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会造成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过级,拿到时证书便万事大吉了。因此创建一个良好校园学英语的环境对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最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学英语,除了会考试,也应该会说英语。
一些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难以令人乐观:上海《文汇报》2001年6月12日发表一则题为《咱说英语,老外不懂》的报道,该报对在沪的独资企业及合资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均有70%的企业对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表示不满。其中一些外企反映,在招聘时发现来应聘的大学生大多都持有英语六级甚至八级证书,但与面试官交流时却磕磕磕碰碰的,无法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这不是一个两个学生的问题,而是大部分都如此,这给我们向社会输送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敲响警钟,应该从实处解决学生们“有证却不能说”的问题。
二、 创建良好的英语校园环境来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随着心理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的发展,英语课外活动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所关注,出现了不少关课外活动的文章,但其主内容多半仅限于对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分类和列举……但是没有很系统的从创建整体一个校园英语环境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本课题旨在通地对英语协会的实践研究,来创建一个浓厚的英语听、说、演的校园环境,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改善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大学生各类课外活动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一)通过课外活动构建良好英语校园环境
什么是良好英语校园环境?本课题所指的良好英语校园环境,即校园里有相应场所让学生们练口语,为学生定期定量地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及学术与娱乐相结合的活动。各类活动的对象应为全体东方学院的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这种英语氛围。并在此环境中,学生们能够充满自信用英语交际,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借社团组织的力量,如英语协会开展与英语相关的课外活动,组织英语角,通过英语角,让学生们用英语交流,此外每次英语角前20分钟为学生们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们了解中西之间,西西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表达时,可以更胜一筹。还可以定期组织各类比赛,可以在校园内组歌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率。其活动的内容有与学生层次相符的讲座、英语征文比赛、英语主持人比赛、英语翻译比赛、英语一条街活动等。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大部分比赛分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其中英语一系街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在室外,设立多个小摊位,分小组来分管不同趣味小节目,如、单词比拼,词语接龙,英语顺口溜,模拟国外咖啡吧用英语来点餐等;还可以请外教及外国留学生现场教同学们来疯狂的读英语。
(二)良好英语校园环境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任何教学都并非完美的,下面针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通过相应的课外活动来弥补其不足:
第一方面,弥补教学课堂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需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很少在课堂内渗透西方文化,只是一味的学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体现,通过了解西方文化,学生们可以明白语言所蕴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大学生人格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英语协会组织的文化知识竞赛及中西文化和风俗习惯对比讲座,使同学们对两种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可以克服由文化及风俗习惯差异引起的语言交流障碍。在每周一次的英语角上,也会安排几次西方文化知识的讲解,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把知识讲给同学听,鼓励同学们去网上查找信息并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与英语解说把文化知识传给其他参与者。许多学者对课外教学中也深表认可,指出课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除此之外,如上文提及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口语的机会十分少。课外活动如英语角上,学生们就可以尽情的讲英语;而且英语角上有外教、留学生和专业教师在场,给学生提供学英语良好的“语言环境”。
第二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教材内容偏于“严肃”,教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听的没精神。课堂上毫无效率,课外更缺乏操练。英语的惯性思维和反应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文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个人情感因素和学习环境对语言教学影响,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心理、感觉、情绪、动机、兴趣等方面。”因此要提高课堂质量还是实质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如协会组织的课外活动中的英语歌曲比赛,经典英语原版电影赏析及电影角色配音比赛,英语话剧比赛都吸引了很多学生参与,提高了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除兴趣阻碍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外,部分学生词汇量匮乏,对复杂句式掌握不够,使他们在用英语交流时,用同一个单词来代替不同程度的表达,如“happy”,“excited”, “delighted”, “pleased” 都可表达高兴,但是中国学生往往会用“I am happy”来说明自己很高兴。在课堂上,这几个词在大学里已学过,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很难得到发挥。针对此协会组织的同意词表达比赛对同学们牢牢掌握同意不同词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英语交际过程中缺乏信心,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学生缺乏信心主要是心理焦虑引起的,学生怕自己讲得不对,开口时就十分紧张,怕别人嘲笑他,或是怕自己讲得没有别人的好,就用几句简单句草草了事。在课外活动中的英语角,协会提得口号为“don’t be shy, just try. Mistakes are not beasts!”鼓励同学们开口就可以了,不用害怕自己犯错,不要拘泥于语言的正确性和完美性。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制于学习者的情感、性格和心理气质的过程。说外语时学生的语言和性格都有其脆弱的一面。所以只有排除了语言的差异和错误造成的阴影,学生在英语角当作交流信息、情感成长和培养情感的场所,那么学生之间及与外教和留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习的参加主动性与信心都会得到增强,才可以达到提高英语交际水平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正喜,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石云霞, 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 科技咨询导报,2007
[3] 孙娟,母语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 湖洲技术学院报, 2007
[4] 胡谨,营造良好的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环境,200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标准(实验稿)[EB/OL]. http://www. Tefl-china.net/2003/ca13821.htm,2005-03-09
[6] 文秋芳,英语口语教学与测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存在陆明,丁万江, 口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另解[J].外语界,2005.
(作者通讯地址: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外语系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