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方法。方法:主要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间收录的5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相关的资料分析,其中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局部因素以及胎盘因素等其他的因素造成的。结论:对于产后大出血患者除了进行有效的控制之外,其护理的工作也不可轻视。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产后大出血是产妇在分娩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产妇的正常生活,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对于其防治工作在整个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间收录的5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法。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间收录的56例产后大出血的患者,患者的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5.5±2.7岁),其中初产妇有42例,经产妇有14例;有过人工流产史的患者为16例。
1.2 诊断标准。 本次的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主要是:产妇在产后的24h之后至少出现一次的大量出血或者是持续间断性的出血,而出血量在400mL以上,本次的调查中患者的出血量为400-3000mL。其中产妇的出血量=估计失血值(主要是依据休克的指数进行估计)+继续失血量值(主要采取容积进行有效的测量)。
1.3 方法。 主要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间收录的5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具体的危险因素。
1.4 危险因素。
1.4.1 局部因素。 对于局部因素主要体现患者的子宫收缩能力下降,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过多的使用镇定和麻醉等药物。一般患者出现子宫收缩能力下降,很容易引起出血的现象发生[2]。本次的调查中有24例患者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的出血情况。
1.4.2 环境因素。 主要表现在产妇在进行临产的期间环境卫生不合格,而且患者的被褥未经过有效的灭菌处理,继而引起产妇的伤口感染而造成出血的情况,此次调查中有3例患者是由于环境因素而引起的出血状况。
1.4.3 胎盘因素。 由于产妇的子宫出现乏力现象,致使全部剥离的胎盘未能够进行有效的排出,滞留产妇的宫腔内,从而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若出现胎盘不完全的剥离,将过早的刺激产妇的子宫,使剥离面血窦开放,从而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通过分析发现这种因素引起的出血患者有21例。
1.4.4 其他因素。 主要体现在产妇临产的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未能够有效的对会阴进行保护或者是在进行助产时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阴道损伤和宫颈裂伤等情况的发生,继而导致出血。本次的调查中有8例患者是由于该种因素所造成的产后出血。
2 结果
通过资料调查显示,影响产妇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局部因素、胎盘因素、其他因素。所有的患者均经过有效的止血措施,出血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康复出院。
3 讨论
对于产妇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体现的四个方面,本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使出血情况得到控制。其中对于其护理也不可忽略,根据产后大出血的特点,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3],具体的如下。
3.1 产前护理。 在产妇生产之前,做好保健工作,需要认真的对产妇进行身体的各项检查,加强对高危产妇的管理,同时密切的关注产妇的身体变化,并消除产妇的紧张心理,给予亲切的关怀,使产妇更好的进行分娩。
3.2 产时护理。 在进行分娩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身体状况,同时监测整个分娩过程和胎心以及宫缩等情况,特别要注意会阴的保护和阴道的处理,避免出现软产道严重裂伤。新生儿娩出后要注意观察胎盘的剥离情况,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处理。
3.3 产后护理。产妇在分娩之后,一般留产房观察一段时间,观察的重点是产妇的生命体征和阴道的流血以及子宫收缩等情况。对于失血过多的产妇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待产妇的情况稳定之后转入病房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产妇的身体变化情况,并嘱咐产妇进行哺乳,目的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情况发生[4]。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其发病一般比较紧急,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杜巧婷.4种方法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06,12(20):33-34.
[2] 郭启英.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0):512-513.
[3] 陈燕会.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7(6):235-236.
[4] 樊丽洁.产后大出血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228.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产后大出血是产妇在分娩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影响产妇的正常生活,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对于其防治工作在整个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间收录的5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法。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间收录的56例产后大出血的患者,患者的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5.5±2.7岁),其中初产妇有42例,经产妇有14例;有过人工流产史的患者为16例。
1.2 诊断标准。 本次的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主要是:产妇在产后的24h之后至少出现一次的大量出血或者是持续间断性的出血,而出血量在400mL以上,本次的调查中患者的出血量为400-3000mL。其中产妇的出血量=估计失血值(主要是依据休克的指数进行估计)+继续失血量值(主要采取容积进行有效的测量)。
1.3 方法。 主要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间收录的5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具体的危险因素。
1.4 危险因素。
1.4.1 局部因素。 对于局部因素主要体现患者的子宫收缩能力下降,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过多的使用镇定和麻醉等药物。一般患者出现子宫收缩能力下降,很容易引起出血的现象发生[2]。本次的调查中有24例患者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的出血情况。
1.4.2 环境因素。 主要表现在产妇在进行临产的期间环境卫生不合格,而且患者的被褥未经过有效的灭菌处理,继而引起产妇的伤口感染而造成出血的情况,此次调查中有3例患者是由于环境因素而引起的出血状况。
1.4.3 胎盘因素。 由于产妇的子宫出现乏力现象,致使全部剥离的胎盘未能够进行有效的排出,滞留产妇的宫腔内,从而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若出现胎盘不完全的剥离,将过早的刺激产妇的子宫,使剥离面血窦开放,从而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通过分析发现这种因素引起的出血患者有21例。
1.4.4 其他因素。 主要体现在产妇临产的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未能够有效的对会阴进行保护或者是在进行助产时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阴道损伤和宫颈裂伤等情况的发生,继而导致出血。本次的调查中有8例患者是由于该种因素所造成的产后出血。
2 结果
通过资料调查显示,影响产妇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局部因素、胎盘因素、其他因素。所有的患者均经过有效的止血措施,出血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康复出院。
3 讨论
对于产妇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体现的四个方面,本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使出血情况得到控制。其中对于其护理也不可忽略,根据产后大出血的特点,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3],具体的如下。
3.1 产前护理。 在产妇生产之前,做好保健工作,需要认真的对产妇进行身体的各项检查,加强对高危产妇的管理,同时密切的关注产妇的身体变化,并消除产妇的紧张心理,给予亲切的关怀,使产妇更好的进行分娩。
3.2 产时护理。 在进行分娩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身体状况,同时监测整个分娩过程和胎心以及宫缩等情况,特别要注意会阴的保护和阴道的处理,避免出现软产道严重裂伤。新生儿娩出后要注意观察胎盘的剥离情况,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处理。
3.3 产后护理。产妇在分娩之后,一般留产房观察一段时间,观察的重点是产妇的生命体征和阴道的流血以及子宫收缩等情况。对于失血过多的产妇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待产妇的情况稳定之后转入病房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产妇的身体变化情况,并嘱咐产妇进行哺乳,目的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情况发生[4]。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其发病一般比较紧急,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杜巧婷.4种方法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06,12(20):33-34.
[2] 郭启英.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0):512-513.
[3] 陈燕会.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7(6):235-236.
[4] 樊丽洁.产后大出血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