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批画家在工笔花鸟画的意境拓展、形式探索、语言试验等方面进行了独特的探寻。女画家崔志凌就是其中的一位。
崔志凌作为张家口坝上成长起来的女画家,高原的明媚、草原的辽阔成就了她的精神和心性。她性情豁达爽朗,真诚文雅,有恒心,有定力,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很敏锐的艺术直觉力。而正是这一切成就了她的艺术。
当我们走进崔志凌的作品就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对美好自然的赞叹之情,更会感受到画家内心世界的阳光和灿烂。她的《花解语系列》是一个绮丽的世界,更是一个神秘和高贵的世界。在这里,没有彷徨,没有没落,没有麻木,没有低俗。只有阳光,美好,真气,只有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礼赞。这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花解语系列》虽然属于工笔花鸟画范畴,但却打破了工笔花鸟画的传统笔墨和语言形式,以及传统审美习惯。在这个系列里,既有传统工笔画的用线和渲染,也有传统工笔画的没骨法的运用,但这种渲染和用线以及没骨法的表现手法均摆脱了传统程式、传统情调,呈现出一种新的艺术语境。更由于她在画面中对金箔、银箔、铜箔大量而又巧妙的运用,以及对写意精神的借鉴,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当代性。
《花解语系列》另外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独特的空间意识和构成意识。其空间是作者心灵的空间;其构成是作者精神与理念的构成。正是这种独特的空间意识和构成意识,使《花解语系列》具有一种高贵的神秘感。在这个系列中,崔志凌通过独特的形式语言及独特的空间意识、构成意识,巧妙而又天然地处理,使作品造型、笔墨的虚实转换和语境的虚实转换具有了更深的意蕴。《易传》曾有这样一句名言:“立象以尽意。”作为立象这一审美范畴最早的哲学表述,它深刻地揭示了象与意之间的内在关系。也点出了我们立象的本质是为了尽意。所以,对于画家来说,观物取象,不是为象而象,其本质是为了更深刻,更充分地表现艺术家的理念、心性和生命直觉,表现自然万物的内在特性,宇宙微妙幽深的天道。在这里,大美不言的自然物象与神妙灵通的人文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艺术表现和艺术生命的一体两面。我想,崔志凌是深明此理的。不然,就不会有《花解语系列》的象征性和表现性语境,就不会有工笔与写意的有机结合,就不会有艺术感染力和精神冲击力。
《花解语系列》的成功,得之于作者对复合性艺术语言的巧妙运用,更得之于作者内在心灵的自由绽放。作为艺术家,应该将对道的观照作为认知和表现的最高目的。只有进入到对于万物本体和根源的道的关照和表现,才是最高的境界,才能从自然物象的关照直觉到道的本质。从崔志凌作品的创作实践,我似乎感受到了她的这种努力和向往。因此非常可贵。
崔志凌的成功,同时包含着她深厚的传统积淀和精神积淀。她的工笔画具有深厚的生活根基和传统根基。几十年来,她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这从她那《卷丹花写生系列》《地涌金莲写生系列》《萱草写生系列》《荷写生系列》《豆角写生系列》《玉米写生系列》《玉簪写生系列》《向日葵写生系列》等大量的白描写生作品便可得到证明。这些作品虽是创作的素材,但大都是很有艺术感染力的独特创作,且气象不凡。比如她的白描作品《辉煌》《西双版纳写生》《萱草》等,构图宏阔,刻画精微,线条劲健而富于弹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崔志凌的工笔画代表作《幽韻清音》《圣》《秋趣》《虞人临风》《山里笔记》等则以坚实的功力,敏锐的视角,鲜明的当代性,体现着她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我心性的充分表达。这些作品虽然传统意味更浓一些,但其语境和精神性无疑是现代的。
特约编辑:刘亚荣
崔志凌作为张家口坝上成长起来的女画家,高原的明媚、草原的辽阔成就了她的精神和心性。她性情豁达爽朗,真诚文雅,有恒心,有定力,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很敏锐的艺术直觉力。而正是这一切成就了她的艺术。
当我们走进崔志凌的作品就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对美好自然的赞叹之情,更会感受到画家内心世界的阳光和灿烂。她的《花解语系列》是一个绮丽的世界,更是一个神秘和高贵的世界。在这里,没有彷徨,没有没落,没有麻木,没有低俗。只有阳光,美好,真气,只有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礼赞。这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花解语系列》虽然属于工笔花鸟画范畴,但却打破了工笔花鸟画的传统笔墨和语言形式,以及传统审美习惯。在这个系列里,既有传统工笔画的用线和渲染,也有传统工笔画的没骨法的运用,但这种渲染和用线以及没骨法的表现手法均摆脱了传统程式、传统情调,呈现出一种新的艺术语境。更由于她在画面中对金箔、银箔、铜箔大量而又巧妙的运用,以及对写意精神的借鉴,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当代性。
《花解语系列》另外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独特的空间意识和构成意识。其空间是作者心灵的空间;其构成是作者精神与理念的构成。正是这种独特的空间意识和构成意识,使《花解语系列》具有一种高贵的神秘感。在这个系列中,崔志凌通过独特的形式语言及独特的空间意识、构成意识,巧妙而又天然地处理,使作品造型、笔墨的虚实转换和语境的虚实转换具有了更深的意蕴。《易传》曾有这样一句名言:“立象以尽意。”作为立象这一审美范畴最早的哲学表述,它深刻地揭示了象与意之间的内在关系。也点出了我们立象的本质是为了尽意。所以,对于画家来说,观物取象,不是为象而象,其本质是为了更深刻,更充分地表现艺术家的理念、心性和生命直觉,表现自然万物的内在特性,宇宙微妙幽深的天道。在这里,大美不言的自然物象与神妙灵通的人文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艺术表现和艺术生命的一体两面。我想,崔志凌是深明此理的。不然,就不会有《花解语系列》的象征性和表现性语境,就不会有工笔与写意的有机结合,就不会有艺术感染力和精神冲击力。
《花解语系列》的成功,得之于作者对复合性艺术语言的巧妙运用,更得之于作者内在心灵的自由绽放。作为艺术家,应该将对道的观照作为认知和表现的最高目的。只有进入到对于万物本体和根源的道的关照和表现,才是最高的境界,才能从自然物象的关照直觉到道的本质。从崔志凌作品的创作实践,我似乎感受到了她的这种努力和向往。因此非常可贵。
崔志凌的成功,同时包含着她深厚的传统积淀和精神积淀。她的工笔画具有深厚的生活根基和传统根基。几十年来,她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这从她那《卷丹花写生系列》《地涌金莲写生系列》《萱草写生系列》《荷写生系列》《豆角写生系列》《玉米写生系列》《玉簪写生系列》《向日葵写生系列》等大量的白描写生作品便可得到证明。这些作品虽是创作的素材,但大都是很有艺术感染力的独特创作,且气象不凡。比如她的白描作品《辉煌》《西双版纳写生》《萱草》等,构图宏阔,刻画精微,线条劲健而富于弹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崔志凌的工笔画代表作《幽韻清音》《圣》《秋趣》《虞人临风》《山里笔记》等则以坚实的功力,敏锐的视角,鲜明的当代性,体现着她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我心性的充分表达。这些作品虽然传统意味更浓一些,但其语境和精神性无疑是现代的。
特约编辑:刘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