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制约学生生物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封闭的学习情境。课堂过于刻板的程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求知的欲望,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无疑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探讨了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
调查发现,制约学生生物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封闭的学习情境。笔者尝试把相对封闭的课堂改为强调探索的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现就此谈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具体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是课堂情境创设。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例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我们就可以用两袋洗衣粉作为新课的引入,一袋是普通洗衣粉,另一袋是加酶洗衣粉,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其成分与使用说明,提出“如果让你来洗衣服,你会选择哪一种洗衣粉?为什么?”“为什么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里面提到‘最好用温水进行浸泡和真丝类、皮毛类的衣物禁止使用’?”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做出回答,不论答案是否正确,都说明学生已经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了,从而会有更大的兴趣投入以后的学习活动中。
二、教学中注入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任何活动必须促进活动者内部的体验,从而引起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取得好的活动效果。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都是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好的情绪可以产生正反馈,而坏的情绪必然产生负反馈,因而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是不能忽视的。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了解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与学生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有更多的机会与每一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意味着为教师提高课堂正反馈铺垫了情感的基础。一方面,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常心待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视学生为朋友,以真心换真情。另一方面,要做到一视同仁,以平等心待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公正、友善、慈爱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像对待生活中的亲朋好友那样给予诚恳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心,让这块土壤也能开出正反馈的花朵。
三、课堂探究实验生活化
实验探究活动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元素,可以使我们课堂实验探究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在《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中,细胞作为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那它的边界是什么?细胞膜是否真的存在?能否通过生活实验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细胞膜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尝试:选择鸡蛋作为探究的材料,让学生先观察蛋清和蛋黄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学生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然后引导学生在去掉蛋清的情况下,用筷子轻轻接触蛋黄,学生可以看到蛋黄向内凹陷、有弹性,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起来,积极性很高,最后引导学生用力捅破蛋黄膜,学生发现蛋黄流出来,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在《细胞的癌变》一节教学后,布置学生周末去医院访问癌症患者,调查症状、病因、治疗措施等作业,让作业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生物学。
总之,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探索生活化教学途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尝试。教师要走出师道尊严的束缚,和学生一道成为情感的共鸣者、知识的探究者,彼此相互尊重,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夏帮青.用故事导学 促思维发展[J].中学生物教学,2006(8).
[2]杨北方.读报偶感——浅谈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06(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秣陵中学)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
调查发现,制约学生生物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封闭的学习情境。笔者尝试把相对封闭的课堂改为强调探索的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现就此谈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具体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是课堂情境创设。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例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我们就可以用两袋洗衣粉作为新课的引入,一袋是普通洗衣粉,另一袋是加酶洗衣粉,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其成分与使用说明,提出“如果让你来洗衣服,你会选择哪一种洗衣粉?为什么?”“为什么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里面提到‘最好用温水进行浸泡和真丝类、皮毛类的衣物禁止使用’?”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做出回答,不论答案是否正确,都说明学生已经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了,从而会有更大的兴趣投入以后的学习活动中。
二、教学中注入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任何活动必须促进活动者内部的体验,从而引起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取得好的活动效果。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都是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好的情绪可以产生正反馈,而坏的情绪必然产生负反馈,因而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是不能忽视的。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了解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与学生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有更多的机会与每一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意味着为教师提高课堂正反馈铺垫了情感的基础。一方面,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常心待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视学生为朋友,以真心换真情。另一方面,要做到一视同仁,以平等心待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公正、友善、慈爱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像对待生活中的亲朋好友那样给予诚恳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心,让这块土壤也能开出正反馈的花朵。
三、课堂探究实验生活化
实验探究活动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元素,可以使我们课堂实验探究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在《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中,细胞作为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那它的边界是什么?细胞膜是否真的存在?能否通过生活实验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细胞膜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尝试:选择鸡蛋作为探究的材料,让学生先观察蛋清和蛋黄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学生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然后引导学生在去掉蛋清的情况下,用筷子轻轻接触蛋黄,学生可以看到蛋黄向内凹陷、有弹性,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起来,积极性很高,最后引导学生用力捅破蛋黄膜,学生发现蛋黄流出来,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在《细胞的癌变》一节教学后,布置学生周末去医院访问癌症患者,调查症状、病因、治疗措施等作业,让作业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生物学。
总之,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探索生活化教学途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尝试。教师要走出师道尊严的束缚,和学生一道成为情感的共鸣者、知识的探究者,彼此相互尊重,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夏帮青.用故事导学 促思维发展[J].中学生物教学,2006(8).
[2]杨北方.读报偶感——浅谈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06(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秣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