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 教学案例反思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20日第四节在1503班教室,我给1503班的学生上了一节课《基本不等式》。
  一、课堂基本过程
  第一环节:问题探讨
  主要探讨重要不等式的几何背景,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证明及它的一个几何背景。这个过程用了25分钟。
  第二环节: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例题的讲解与练习
  例1:已知 求证:
  练习1.已知a、b、c、d都是正数,求证:(ab+cd)(ac+bd)≥4abcd.
  到下课的时间,只进行到此。一节课下来没有请学生在演示板演练。下面的例2及练习2没有学习。
  例2:a、b都是正数,求证:
  练习2.a、b都是正数,求证:
  二、我的教学反思
  不等式部分,高考考试要求是: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高考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简单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以及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对不等式的考查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与其他知识综合,与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
  这节课在学习了解重要不等式及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所用的时间比较多,在课前也教考虑到,可能不能学习到例2,所以应例1与例2的内容作一个调换。这样会比较好,一是例2的内容比例1的内容容易一点,更适合学生学习,二是例2的这个不等式可利用分析法、综合法求证,用两种解法都是可行的,可一题两解,有利于学生作对比学习。即由原来教案例1与例2,改为这样:
  例1:a、b都是正数,求证:
  练习1.a、b都是正数,求证:
  例2:已知 求证:
  练习2.已知a、b、c、d都是正数,求证:(ab+cd)(ac+bd)≥4abcd.
  这样修改后,在学生做完练习1后,就可以列出不等式链: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不等式链,在进一步学习研究数学时会用到。
  例2作为备用,即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就下一节课再学习。
  这两个不等式的在高中数学中的主要用途是,求函数或代数式的最值。故学习这两个不等式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在应用求最值的时候,相信学生会对这两个不等式有更深刻的体会。特别是“=”成立的条件。这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古语:不患贫,而患不均。这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了生活中追求平等的重要性。
  基本不等式这节课结束后,我们备课组的老师提出了对上课的两种不同见解方法:
  【第一种方法】
  直接由 ,得到 从而得到重要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a、b,总有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得到重要不等式后,用 和 分别替换重要不等式 中的 和 ,就可以得到基本不等式 。这样很快就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两个不等式。紧接着,就是开展例题的讲解与练习,即新知识的应用与演练。这种方法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型(急功近利型)。
  【第二种方法】
  从生活实际出发,慢慢分析重要不等式及基本不等式的来龙去脉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它们的几何背景。并且把其中的一个重点放在分析它们的几何背景,这看似是浪费时间,可这其中却是学生数学素养积累的一个过程,它的效果是无心插枊枊成阴。这个有声东击西,暗渡陈仓的味道。
  赵爽的弦图作为会标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这个图标也放在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版)的封面上,作为对数学研究而言,有它深刻的意义:简约而含蓄,数学内容丰富。也许这会作为高考命题的背景(即用形数一证明一些定理,公式)。
  表面图2,有大正方形,小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如果把直角三角形作延伸,还有大直角三角形。
  左图里出现有勾股定理。并且容易得到 。由左图变换到右图,这变化的过程有运动的思想,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极限的思想。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根据图4设问,用一条长方形纸条折成图4的左图的形狀,则长方形纸条的最小面积为多少?
  如果根据图2设问,是否可用一条长方形纸条折成图2的形状?
  对课本第98页“探究”的探讨
  如图, AB是圆的直径, O为圆心,点C是AB上一点, AC=a, BC=b. 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接AD、BD、OD.
  从这个图中可由前面所学习过的三角形的相似性,或圆的垂径定理,圆的相交弦定理可得到DC·DC=AC·CB,即易得DC= ,又 ,所以有 ,这是基本不等式的一个几何解释,体现了数形结合,运动与极限的思想。它的文字表述是:半弦长小于等于半径。
  学习理解了重要不等级式及基本不等式,接着就可以进行例题的讲解与练习。
  学习到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已进入到了高二年级,对前面的知识可进行适当的综合运用,把可能的知识点进行横向或纵向联系,引导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逐步向高考靠拢。所以,本人认为用第二种方法进导学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听课评课是教师进行园本培训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教师根据年龄、能力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新教师、熟手教师、骨干教师,幼儿园保教主任在听评课中应尽量做到与教师分层互动,针对各层次教师的特点和问题进行有效指导。我园根据教师不同的专业起点,精心铺设三条与其发展相对应的“成长班”,即“基础班”“发展班”“超越班”,进行分层指导,让她们在分层互动中各尽其能、有序提升。  
期刊
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学生见识比较狭窄。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还能增强汉字记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识字和用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识字教学。 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
期刊
小学数学学科结构是以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基本要素构成的知识体系,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学科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数学概念教学,不仅仅是对概念本身的知识性的掌握,还应包括对学习应取的态度的掌握。正如布鲁纳所指出的“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培养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的态度。”在小学阶段该怎样进行概念教学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所依据的运算律。  2.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导入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经历合并同类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  2.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分类、
期刊
1.The main problems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causes  1.1 Too many students in one class  Cultivating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must be th
期刊
摘 要: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全面发展包含德智体美劳,需要各方面均衡发展,缺一不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影响一個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智力所包含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几方面在个人发展的表现作用尤其明显,智力好的学生在考试中经常名列前茅,智商(IQ)高低是社会经常关注的话题。而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中,美术课堂中的对美的直观观察,形象记忆
期刊
有“中国最美小城”之称的大埔,客家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民族风情独特,有优美的客家山歌、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谣,还有很多客家优良传统、有趣的客家风俗以及丰富多样的客家美食等。大埔除了是“中国最美小城”,它还是“中国小吃名县”。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了解部分美食的特点和制作过程,把内涵深刻、比较抽象的“文化”“家乡”概念真实、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感
期刊
一、德育教育的目的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  德育教育是建立在对因果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目的性活动,所以德育的目的在德育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德育目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活动前,教师
期刊
“我上头条了!”  “我上头条了!”  ……  刚走进教室,一个小人儿就挥动着手中的新一期班刊向我迎面扑来。那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因兴奋地有些颤抖的声音,无不彰显着他的激动、他的快乐!  原来每一个孩子都不会是甘于平庸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向善、向美、向上的!这个平时不言不语、内向到周围的一切事情似乎都与自己无关的小男孩,原来内心也有被点燃的一刻!  那一刻,我庆幸,我们的《七彩童年》班刊,唤醒了孩子
期刊
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因此,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主要包括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个人品德、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了解并掌握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一)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