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德育教育的目的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
德育教育是建立在对因果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目的性活动,所以德育的目的在德育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德育目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活动前,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和设定目的,在幼儿的活动实践中完成和达到目的。德育教育是由多种因素,众多环节构成。目的作为其中心使各个因素及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合力,使从而让德育教育具有生命力。德育目的所表达的不是现实中的价值关系,而是理想中的价值关系,是人们的一种德性追求[3]。因此,德育目的是对内在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德性,或者说是“育德”,它包括受教育者道德境界的提高和受教育者德性结构的完善。
杨晓芹认为幼儿园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要把德育工作抓好、抓实,首先,就应重视和加强全程德育管理,建立全员、全方位科学育人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幼儿园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功能作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其次,还要编织一个德育网络,把幼儿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部门都有机地联结起来,组成一个由学校、党政、保教组、后勤组等分层管理,党、团、工会、年级组、后勤、保育对口管理的运行机制;再结合幼儿园实际,从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紧紧抓住“养成教育”这个中心,制定出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趣味浓厚、手段创新的,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的,更贴近幼儿实际的管理措施和评价体系。
二、德育教育的现状
笔者对所在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至今已开展了很多年。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也由单一的说与教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学与做。根据笔者调查的资料显示幼儿园在德育教育的开始阶段只是单纯的将国学作为德育的重点,片面的检查幼儿对国学内容的掌握,教师对国学内容教授的形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园领导对德育教育的不断重视,现在幼儿园已结合了园所自身,家庭,学校,社区等众多的因素,整体协调,统一计划,把对幼儿的德育教育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品德。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幼儿园在学期工作重点中都会结合传统节日制定与其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同时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开展了很多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教育活动。
在对《指南》的学习中,该园还在幼儿身体运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该园在德育教育中缺少成果展示及德育教育内容的展示,这就缺失了让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此外,家园共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哈密市幼儿园在这方面的工作只有少量的资料显示。也就是说该园的家园合作教育仍有不足。
三、德育教育的展望
幼儿园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德育工作的根本在于学校、社会、家庭的整体协调。笔者根据对哈密市幼儿园的调查认为德育教育在哈密市各个园所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教育模式。但时代在变化,受教育者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德育教育中建立全员、全方位科学育人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幼儿园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功能作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将幼儿园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园风、园纪、园貌以及保教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营造出“德育无小事,事事有人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自主参与,团结干事”的教育氛围。
同时在德育教育中要适时的运用各种方法,将德育教育与奖励相结合,德育活动与德育环境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一)教育与奖励相结合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重复能够得到奖励的行为,避免重复要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奖励确实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一旦教师对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及时给予恰当的奖励,即强化,幼儿就能获得自信和愉悦感,从而不断重复和保持这些道德行为。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并不少见。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要学会使用正确的奖励方法,公平公正的对幼儿好的现象进行奖励,在奖励的同时,教师要学会创新,运用不同的奖励方法,掌握好奖励的频率,鼓励引导幼儿,强化幼儿的道德行为,使之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二)德育活动与德育环境相结合
首先,要创設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文化设施。如每班要有德育主题墙,结合德育活动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将所感、所悟、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幼儿亲身参与,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能唤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沟通。其次,园本环境创设时,要体现本地区或者本园的特色。最后,班级创设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共同游戏的条件,让幼儿学会合作游戏,消除幼儿的自我中心感,学会分享与合作。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大部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都有较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家庭中这些习惯却不翼而飞。所以教师必须与家长合作,使得幼儿的习惯成为真正的,自然地流露,而非做样子。当然好的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言传身教,培养幼儿。
其次,文明礼貌的培养。“早上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却是幼儿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家长监督,教师引导,鼓励幼儿争做文明小宝宝。
最后,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开展家长课堂活动,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的德育目标,进而更好更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幼儿就像一株株幼苗,正要破土而出,他们需要阳光的普照,需要雨露的滋润,需要营养的补充。我们幼儿教师要与家长一同帮助和牵引幼儿,使他们成长为一株笔直的营养均衡的参天大树。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
德育教育是建立在对因果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目的性活动,所以德育的目的在德育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德育目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活动前,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和设定目的,在幼儿的活动实践中完成和达到目的。德育教育是由多种因素,众多环节构成。目的作为其中心使各个因素及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合力,使从而让德育教育具有生命力。德育目的所表达的不是现实中的价值关系,而是理想中的价值关系,是人们的一种德性追求[3]。因此,德育目的是对内在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德性,或者说是“育德”,它包括受教育者道德境界的提高和受教育者德性结构的完善。
杨晓芹认为幼儿园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要把德育工作抓好、抓实,首先,就应重视和加强全程德育管理,建立全员、全方位科学育人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幼儿园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功能作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其次,还要编织一个德育网络,把幼儿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部门都有机地联结起来,组成一个由学校、党政、保教组、后勤组等分层管理,党、团、工会、年级组、后勤、保育对口管理的运行机制;再结合幼儿园实际,从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紧紧抓住“养成教育”这个中心,制定出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趣味浓厚、手段创新的,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的,更贴近幼儿实际的管理措施和评价体系。
二、德育教育的现状
笔者对所在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至今已开展了很多年。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也由单一的说与教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学与做。根据笔者调查的资料显示幼儿园在德育教育的开始阶段只是单纯的将国学作为德育的重点,片面的检查幼儿对国学内容的掌握,教师对国学内容教授的形式。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园领导对德育教育的不断重视,现在幼儿园已结合了园所自身,家庭,学校,社区等众多的因素,整体协调,统一计划,把对幼儿的德育教育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品德。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幼儿园在学期工作重点中都会结合传统节日制定与其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同时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开展了很多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教育活动。
在对《指南》的学习中,该园还在幼儿身体运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该园在德育教育中缺少成果展示及德育教育内容的展示,这就缺失了让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此外,家园共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哈密市幼儿园在这方面的工作只有少量的资料显示。也就是说该园的家园合作教育仍有不足。
三、德育教育的展望
幼儿园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德育工作的根本在于学校、社会、家庭的整体协调。笔者根据对哈密市幼儿园的调查认为德育教育在哈密市各个园所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教育模式。但时代在变化,受教育者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德育教育中建立全员、全方位科学育人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幼儿园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功能作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将幼儿园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园风、园纪、园貌以及保教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营造出“德育无小事,事事有人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自主参与,团结干事”的教育氛围。
同时在德育教育中要适时的运用各种方法,将德育教育与奖励相结合,德育活动与德育环境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一)教育与奖励相结合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重复能够得到奖励的行为,避免重复要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奖励确实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一旦教师对幼儿的积极道德行为及时给予恰当的奖励,即强化,幼儿就能获得自信和愉悦感,从而不断重复和保持这些道德行为。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并不少见。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要学会使用正确的奖励方法,公平公正的对幼儿好的现象进行奖励,在奖励的同时,教师要学会创新,运用不同的奖励方法,掌握好奖励的频率,鼓励引导幼儿,强化幼儿的道德行为,使之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二)德育活动与德育环境相结合
首先,要创設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文化设施。如每班要有德育主题墙,结合德育活动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将所感、所悟、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幼儿亲身参与,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能唤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沟通。其次,园本环境创设时,要体现本地区或者本园的特色。最后,班级创设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共同游戏的条件,让幼儿学会合作游戏,消除幼儿的自我中心感,学会分享与合作。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大部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都有较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家庭中这些习惯却不翼而飞。所以教师必须与家长合作,使得幼儿的习惯成为真正的,自然地流露,而非做样子。当然好的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言传身教,培养幼儿。
其次,文明礼貌的培养。“早上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却是幼儿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家长监督,教师引导,鼓励幼儿争做文明小宝宝。
最后,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开展家长课堂活动,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的德育目标,进而更好更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幼儿就像一株株幼苗,正要破土而出,他们需要阳光的普照,需要雨露的滋润,需要营养的补充。我们幼儿教师要与家长一同帮助和牵引幼儿,使他们成长为一株笔直的营养均衡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