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ang3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读透文本,寻觅话题
  钻研教材,读透文本,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依据教材特点,找到最佳切合的教学话题。
  首先,应该结合“课标”读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更是指导语文课堂教学的纲和本。因此,教师必须认认真真地去阅读。尤其是对文本的阅读,教师如果能在读文前仔仔细细地把“课标”看一看,就可以少走弯路;读文时,再想一想“课标”,并把有关要求理一理,然后去仔细阅读原文,文章的主旨便会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如阅读课文《雾凇》,初读时,便觉得它像是篇科普说明文,但仔细一想,编者把它放在语文教材中,且编在中年级,其中定有道理。这时,教师可以对照课文去认真研读“课标”,切实了解“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然后再去解读文本,以充分挖掘语文因素,为接下来的有效阅读,寻找到切合的话题,从而让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语文的香味。
  其次,要抓住语段读文本,深挖文章内涵。每一篇文章都有精华和重点,我们不可能平均使用时间与精力去阅读每一个片段,如果选择精要部分进行字斟句酌,慢慢品味,就能把文章的真正内涵挖掘出来。例如,《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一课中第2自然段,初读课文,我们只是感觉到爱因斯坦这个人谦逊诚恳、平易近人、可爱可亲。如果仅停留在这一步,显然对文字的理解就有些肤浅,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即爱因斯坦的童真、童趣、童心就会溜之大吉。我们只要仔细地品读一下描写爱因斯坦语言、动作和表情的语句,其中蕴含的要义就会溢于言表。
  最后,联系生活读文本,作好拓展延伸。读文本时,还应联系生活实际来阅读,生活是文本的外延,生活处处皆语文,文本中许多地方留有空白,需要我们联系生活去填补,靠联系生活来延伸。仍以《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一课为例,爱因斯坦是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光靠文中的说明和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爱因斯坦一生中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的贡献向学生进行细致地介绍,让学生对爱因斯坦这个人及他的生活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学生才会从心底里去敬佩、敬仰这位伟人,从而产生动力,内化为刻苦学习的决心和行动。实际上课前教师稍作些准备就可以了,即把课文中没有直接写出来,却又真真切切地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内容加以补充和延伸,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读、看、思和讨论交流,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最后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发自内心地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与文本有效的“对话”。
  二、 找准“切口”,选好“话题”
  文本读透了,话题自然也就有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只要紧紧依托教材,找准“切口”,话题便随之会出现。教师们做得比较好的常见方法有:(1) 以课文插图为“切口”来选择话题。比如,《九寨沟》一文,课文配了两幅图,一幅描写自然风光,另一幅反映珍稀动物的。这两幅图一静一动,又恰好与文章的重点部分相对应,因此,教学时,就可从看图入手,引出话题:九寨沟自然风景如何?都有哪些珍稀动物?(2) 从课文的题目入手,选择话题。又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是谁?他是怎样励志?又是如何学画的?(3) 从文章开头或者结尾的关键词句切入,选择话题。例如,《海底世界》一课最后一句写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读书品味。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4) 从过渡句(段)切入,选择话题的。如《庐山的云雾》一课: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是怎样的姿态?文中描写了几种姿态?
  除此之外,许多教师还能依据学生特点,从学生的学习疑难点切入,选取话题。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话题的寻找就可从质疑开始,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提问,边思考。待学生自读课文后,再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小疑性的,就立即解答;如果是大疑性的问题,就请学生以此为话题,开展对话,最后通过寻找问题之间的相似点,师生共同确立重点话题:游人爬天游峰感到十分劳累,为什么70岁的老人却说不累呢?作者为什么不写3年之后去看老人,而说30年后再去看望老人?这两个问题看似矛盾,其实正是课文“思想与情感的焦点”,很容易引发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冲动。可见,找准“切口”,选好“话题”,对学生的阅读与发展是多么重要。
  大家知道,一问一答是对话,生生讨论也是对话,关键是对话的话题是否集中、精准?对话的结果是否有效,甚至高效?这是值得深思的。
  (作者单位:淮安市盱眙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阎宗学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深有启发。  【片段回放】  师:读了《林冲棒打洪教头》,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林冲武艺高强,洪教头蛮横无礼。  生:林冲为人谦虚,洪教头傲慢。  师:对林冲的印象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  生:敬。(师板书)  师:对洪教头的印象用一个字概括——  生:恨。(师板书)  师:再默读课文,看哪些词句让你体会深刻,从这些词句中你对他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园艺技术领域中产品和方法的法律保护形式,旨在增强人们的法律保护意识。
2013年4月13日,我们一行21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赴美考察与学习历程。大概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跨出国门的缘故,同行的老师都很激动。虽然飞行恰逢深夜,可我们都没有倦意,都在期待能早一点踏上美国的土地,走进学校,观摩他们的基础教育,去找寻发展我国学校教育的最佳路径。  学校的有形与无形  经过近13个小时的航程,我们终于抵达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国际机场。虽然彻夜未眠,可我们丝毫没有倦意
题板——30cm×45cm左右的磁性小黑板。它背面有磁,可以随时粘贴在磁性黑板的任意位置;它大小适中,适合每个学习小组使用和保管;它书写便捷,可以随时书写,随时修改,反复使用
从小,做老师就是我的梦想。从最开始对老师的崇拜,到上大学后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喜爱,直到真正当了两年的老师以后,才真切地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繁琐、以及沉重的责任。虽然每天
在对姜黄结构及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对苎麻织物进行染色,测定了染色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对影响姜黄素染色的工艺因素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一、 反复朗读吟诵,不知不觉意难忘  诗歌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有助于理解诗意,进入诗的意境,这种效果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达不到的。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过:“情感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字意义反在其次。文字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所以,朗读、吟诵是诗歌教学的法宝。一位教师在教学二上《水乡歌》时,关注到这首诗的一问一答,颇有情趣,就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