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变迁类纪录片以关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理性审视城市变迁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主要表达内容。《最后的棒棒》作为城市变迁类纪录片的一个创作范式,以亲历者个人化的视角讲述了城市变迁过程中即将消失的棒棒职业和棒棒的故事。
关键词:城市变迁、双重视角叙事策略、人物弧光
城市变迁类纪录片是城市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之一,该题材纪录片以关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理性审视城市变迁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主要表达内容。大都采用全知视角和内部视角相结合、纪实风格和情景再现以及故事化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叙事。《最后的棒棒》则以导演主观体验式的新颖方式,采用双重视角的叙事策略、建立人物成长弧光的手法及由个体反思到群体审视的技巧,可以被称为城市变迁类纪录片的一种创作范式。
一、体验者叙事与旁观者叙事相结合的叙事策略
《最后的棒棒》的叙事视角可以分为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主观视角就是第一人称的导演亲历体验式的叙事视角,优势在于情感的投入、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客观视角是以旁白的全知视角进行叙事,填补人物的心理,以更好地构成叙事和结构影片。两种叙事视角相结合的叙事策略,让观众观察、感悟城市变迁的大环境下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从而进一步引起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1、体验者叙事
第一人称叙述中的体验视角,即叙述者并非以观察的角度而是以正在亲历事件的眼光来展开叙述。导演何苦并没有选择跟踪采访、客观记录的常规创作方式,而是选择“弗拉哈迪式”深入到棒棒大军里亲身经历棒棒的职业生活,近距离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向观众讲述棒棒的生活故事。何苦住的自力巷53号里的一群人共用一个电饭煲煮饭,洗澡是在洗衣台半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夏天蚊虫多冬天漏风,其环境的艰苦在导演的直接参与下更为真实地暴露出来。
2、旁观者叙事
何苦作为旁白的叙述者,是独立在故事之外的观察者的角色,能够从各个角度了解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补充故事角色的内心活动。在棒棒老甘的故事里,老甘向老板提出加五块钱的工钱或者不洗碗,早摊老板回复到时候再说,此时旁白解说“早摊老板已经通知不用去了”作了结局的补充,再到夜摊老板拒绝后“从老甘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来,他有些后悔,后悔自己的冲动”直接展露出老甘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二、建立人物成长的弧光 塑造鲜明的棒棒形象
“人物弧光”是一种小说、编剧塑造人物的创作技巧,即“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麦基)。导演通过与棒棒们极近距离的接触,同工同酬同吃同睡共同经历生活,任由人物故事顺其自然地向下发展,人物弧光一点点建立,以达到进一步深化主题的作用。
1、老黄:
(1)弧光的起点:导演采用动画演绎和旁白讲述的方式展现主人公老黄的成长历程,老黄的成长记忆里贯穿着饥饿寒冷和恐惧。尽管老黄的人生凄惨悲凉有诸多不顺,但也使得他更加勤劳坚韧、顽强拼搏。
(2)弧光的发展:帮女儿还房贷成了老黄当下的欲望动机,会因每天多赚10块而乐此不疲,坚持在第一个月跟学徒何苦分钱,为了20元甘愿用手掏蹲便器。老黄自私又善良、抠门又大方、固执又保守的人物性格跃然于屏幕之上,这种顺其自然成为人物弧光建立的重要部分。
(3)弧光的终点:老黄高血压脑梗塞突犯,开始迷信地请教各个地方的神医,企图以最小的花费治好或者拖延自己的症状,后来被转型的何苦带到了工地。作为纪录片的主人公,老黄这一条人物弧光成为故事结构的脊梁,支撑起了纪录片整体的叙事脉络、情节情感走向。
2、大石:
(1)弧光的起点:十岁那年家里的房子塌了,家里借钱盖新房,加上结婚、生子,直到二十六岁那年家里仍旧负债累累,大石为了那一份诚信带着妻子来到重庆当起了棒棒,还上了债。
(2)弧光的发展:人到老年,雇主越来越少,大石转型包下了自力巷53号,成为一众棒棒们的房东。大石包下了7套房子用来出租,晚上拉煤、凌晨送菜,只为让子女过得更好一点,女儿也如愿考上了大学。
(3)弧光的终点:大石退休,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大石是这个城市变迁进程中为数不多的转型成功、生活比较不错的棒棒代表,其勤劳务实、任劳任怨的人物形象也同样随着情节的流动烘托出来。
3、河南:
(1)弧光的起点:小的时候生父早逝,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改嫁,17岁那年河南离家出走在云南漂泊了7年后来到重庆当起了棒棒。
(2)弧光的发展:油嘴滑舌的河南曾被混混挑断了左脚脚筋,好吃懒做的他沉迷于牌桌而不去干活赚钱,用两斤蛋糕骗何苦借给他六百块最终血本无归,房租一直拖欠不交,连饭都要靠其他棒棒救济。
(3)弧光的終点:河南回到了早先的摊主处帮工,还给何苦六百块钱。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浑浑噩噩是河南的反面,但顺着其人物弧光的建立,观众会发现重承诺守信用、有远大理想的正面也同样存在于河南身上,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人物是变迁群体中的一个典型。
三、由个体反思到群体审视的技巧
导演以城市变迁进程中的小人物为主角,并以其工作及其对城市生活的感受为核心,让观众的情感落点由对棒棒个体的悲悯延伸至城市变迁进程中无所适从的群体身上,对现实进行理性地审视与反思。在城市变迁的进程中,注定会有行业、人被社会潮流所淘汰,棒棒这个职业是改革开放之初因劳动力的需要而兴起的,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交通的便利,棒棒这个极富城市标识性的职业也终将落幕。以老黄为代表因循守旧的棒棒,忙碌一辈子仍生活拮据患有一身病;以大石、何苦为代表的革新派棒棒提前转型,生活较为不错,这也体现了城市变迁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守旧和革新之间的冲突。
五、结语
《最后的棒棒》是一部典型的城市变迁题材的纪录片,它的成功开拓了此类纪录片叙事的新途径。导演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深入到棒棒大军的基层,去感受底层人们的悲喜状态,也回溯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棒棒大军的记忆,同时让观众对存在于城市化进程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冷静反思。
参考文献
[1]金震茅.纪录,让城市更精彩——城市纪录片的内容构成、特点及发展对策[J].电视研究,2012(07):70-72.
[2]杜佩. 纪录片中城市变迁的主题表达研究[D].河南大学,2018.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8)
关键词:城市变迁、双重视角叙事策略、人物弧光
城市变迁类纪录片是城市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之一,该题材纪录片以关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理性审视城市变迁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主要表达内容。大都采用全知视角和内部视角相结合、纪实风格和情景再现以及故事化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叙事。《最后的棒棒》则以导演主观体验式的新颖方式,采用双重视角的叙事策略、建立人物成长弧光的手法及由个体反思到群体审视的技巧,可以被称为城市变迁类纪录片的一种创作范式。
一、体验者叙事与旁观者叙事相结合的叙事策略
《最后的棒棒》的叙事视角可以分为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主观视角就是第一人称的导演亲历体验式的叙事视角,优势在于情感的投入、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客观视角是以旁白的全知视角进行叙事,填补人物的心理,以更好地构成叙事和结构影片。两种叙事视角相结合的叙事策略,让观众观察、感悟城市变迁的大环境下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从而进一步引起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1、体验者叙事
第一人称叙述中的体验视角,即叙述者并非以观察的角度而是以正在亲历事件的眼光来展开叙述。导演何苦并没有选择跟踪采访、客观记录的常规创作方式,而是选择“弗拉哈迪式”深入到棒棒大军里亲身经历棒棒的职业生活,近距离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向观众讲述棒棒的生活故事。何苦住的自力巷53号里的一群人共用一个电饭煲煮饭,洗澡是在洗衣台半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夏天蚊虫多冬天漏风,其环境的艰苦在导演的直接参与下更为真实地暴露出来。
2、旁观者叙事
何苦作为旁白的叙述者,是独立在故事之外的观察者的角色,能够从各个角度了解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补充故事角色的内心活动。在棒棒老甘的故事里,老甘向老板提出加五块钱的工钱或者不洗碗,早摊老板回复到时候再说,此时旁白解说“早摊老板已经通知不用去了”作了结局的补充,再到夜摊老板拒绝后“从老甘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来,他有些后悔,后悔自己的冲动”直接展露出老甘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二、建立人物成长的弧光 塑造鲜明的棒棒形象
“人物弧光”是一种小说、编剧塑造人物的创作技巧,即“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麦基)。导演通过与棒棒们极近距离的接触,同工同酬同吃同睡共同经历生活,任由人物故事顺其自然地向下发展,人物弧光一点点建立,以达到进一步深化主题的作用。
1、老黄:
(1)弧光的起点:导演采用动画演绎和旁白讲述的方式展现主人公老黄的成长历程,老黄的成长记忆里贯穿着饥饿寒冷和恐惧。尽管老黄的人生凄惨悲凉有诸多不顺,但也使得他更加勤劳坚韧、顽强拼搏。
(2)弧光的发展:帮女儿还房贷成了老黄当下的欲望动机,会因每天多赚10块而乐此不疲,坚持在第一个月跟学徒何苦分钱,为了20元甘愿用手掏蹲便器。老黄自私又善良、抠门又大方、固执又保守的人物性格跃然于屏幕之上,这种顺其自然成为人物弧光建立的重要部分。
(3)弧光的终点:老黄高血压脑梗塞突犯,开始迷信地请教各个地方的神医,企图以最小的花费治好或者拖延自己的症状,后来被转型的何苦带到了工地。作为纪录片的主人公,老黄这一条人物弧光成为故事结构的脊梁,支撑起了纪录片整体的叙事脉络、情节情感走向。
2、大石:
(1)弧光的起点:十岁那年家里的房子塌了,家里借钱盖新房,加上结婚、生子,直到二十六岁那年家里仍旧负债累累,大石为了那一份诚信带着妻子来到重庆当起了棒棒,还上了债。
(2)弧光的发展:人到老年,雇主越来越少,大石转型包下了自力巷53号,成为一众棒棒们的房东。大石包下了7套房子用来出租,晚上拉煤、凌晨送菜,只为让子女过得更好一点,女儿也如愿考上了大学。
(3)弧光的终点:大石退休,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大石是这个城市变迁进程中为数不多的转型成功、生活比较不错的棒棒代表,其勤劳务实、任劳任怨的人物形象也同样随着情节的流动烘托出来。
3、河南:
(1)弧光的起点:小的时候生父早逝,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改嫁,17岁那年河南离家出走在云南漂泊了7年后来到重庆当起了棒棒。
(2)弧光的发展:油嘴滑舌的河南曾被混混挑断了左脚脚筋,好吃懒做的他沉迷于牌桌而不去干活赚钱,用两斤蛋糕骗何苦借给他六百块最终血本无归,房租一直拖欠不交,连饭都要靠其他棒棒救济。
(3)弧光的終点:河南回到了早先的摊主处帮工,还给何苦六百块钱。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浑浑噩噩是河南的反面,但顺着其人物弧光的建立,观众会发现重承诺守信用、有远大理想的正面也同样存在于河南身上,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人物是变迁群体中的一个典型。
三、由个体反思到群体审视的技巧
导演以城市变迁进程中的小人物为主角,并以其工作及其对城市生活的感受为核心,让观众的情感落点由对棒棒个体的悲悯延伸至城市变迁进程中无所适从的群体身上,对现实进行理性地审视与反思。在城市变迁的进程中,注定会有行业、人被社会潮流所淘汰,棒棒这个职业是改革开放之初因劳动力的需要而兴起的,但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交通的便利,棒棒这个极富城市标识性的职业也终将落幕。以老黄为代表因循守旧的棒棒,忙碌一辈子仍生活拮据患有一身病;以大石、何苦为代表的革新派棒棒提前转型,生活较为不错,这也体现了城市变迁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守旧和革新之间的冲突。
五、结语
《最后的棒棒》是一部典型的城市变迁题材的纪录片,它的成功开拓了此类纪录片叙事的新途径。导演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深入到棒棒大军的基层,去感受底层人们的悲喜状态,也回溯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棒棒大军的记忆,同时让观众对存在于城市化进程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冷静反思。
参考文献
[1]金震茅.纪录,让城市更精彩——城市纪录片的内容构成、特点及发展对策[J].电视研究,2012(07):70-72.
[2]杜佩. 纪录片中城市变迁的主题表达研究[D].河南大学,2018.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