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别告诉她》是由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自编自导,奥卡菲娜、赵淑珍主演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东北的一个大家庭里,奶奶突患癌症,家人决定向她隐瞒病情,假借一场假婚礼让所有家人回家看奶奶最后一面的故事。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了电影《别告诉她》反映的跨文化现象,并探讨了亚裔电影获得成功的背后文化原因。
关键词:《别告诉她》;跨文化交际;华裔;中美文化差异
一、概述
《别告诉她》是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的亲身经历,通过二代移民的视角呈现了一场为了告别的家庭团聚。 讲述了从小随父母移民美国的主人公碧莉得知在中国的奶奶被查出患有癌症后,被长辈千叮万嘱不能告诉奶奶实情。全家人以一场假婚礼为借口回国看望奶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二、电影中的文化现象分析
(一)家庭观
中国属于群体文化,崇尚整体观念,着重群体的依存关系而不突出个体。西方属于个体文化,他们追求个性和理性,崇尚个人意志。在美国生活的碧莉一家比较倾向于独立的个体,而在中国生活的小姨一家的家庭关系偏向于关联的集体。在电影的最后,碧莉拦下了去医院拿检查报告的保姆,并和家人一起把检查信息改成了良性。这一行为也体现了她理解了这个“善意的谎言”。在中国,为了家庭这个大集体,我们总是能牺牲小我去成就家庭的和谐。
(二)隐私问题
中国文化是群体主义取向,所以强调人的社会的一面超过了个人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取向,强调人的个人一面超过社会的一面。再如,中国的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隐私观也不是很明确。电影开篇奶奶就询问了碧莉恋爱状况并进行催婚,符合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他们不认为恋爱婚姻是个人隐私,把这个问题当作对孩子的关心。当碧莉住宾馆时,宾馆小哥在爬楼梯时也询问了很多隐私问题,包括回国原因、家人工作情况、中美哪个国家好。
(三)面子问题
面子,其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定义是“交际事件参与者所相互给予的、相互协调的公共意象”。碧莉在纽约家中的餐桌上听着父亲调侃家人的“美式玩笑”。镜头辗转,在长春的家族聚会上,奶奶以关乎家族荣辱,防止被人说闲话为理由,要求大家对表弟的恋爱时间从三个月统一为一年。而在结婚典礼前,奶奶也多次叮囑碧莉见长辈要叫人,不要扭捏,大方表演。
(四)等级和权威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注重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电影中的奶奶从一开场就显示了绝对权威的“中国式”家长的角色,她强烈要求主办孙子的婚礼,觉得自己最擅长的就是做全家人的总导演。酒店的档次、婚纱的姿势、菜谱上不可替代的龙虾、以及孙女人情世故都要自己再三叮嘱。而在西方社会中,古代人们已经有了选举权和参与立法的权利,更强调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不侵犯别人的隐私,因此碧莉开始时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隐瞒奶奶的病情。
(五)生活方式
碧莉一出长春机场就被出租车司机围追堵截。国内空气不好,所以电影里的天气总是灰蒙蒙的。餐桌上,人们互相夹菜。住宾馆时,不仅能看到有人插队,而且能看到光着膀子打麻将的中年油腻男和作陪的浓妆女子。按摩时,服务员逢人叫美女,还有传统拔罐的流程和痕迹。中国人的饭桌文化也被导演从不同角度多次拍摄,亲戚间互相攀比,互相贬损,甚是精彩。老年人的锻炼方式是晨练打拳,其实也隐含了一种自励继续生活下去的隐秘力量。
(六)生死观
电影的英文名是The farewell,意为告别,中文名“别告诉她”,浅层意思也是别告诉奶奶患癌的事实,这体现了中美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美国观念认为死亡是个人生命的结束,因此个人有权利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在当得知死亡时,中国人会选择“报喜不报忧”,不告诉奶奶真相,让家人一起分担疾病带来的精神压力,而奶奶也能开心的过完余生。
与此相对的是中国人对死后的重视。不仅在丧葬方式上强调“入土为安”,而且人们希望在葬礼上看到晚辈痛哭,他们认为只有哭声越大,才能表现出对死者的留念。导演还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描述了“哭丧”的孝子以及一家人吃掉祭品的情景, 而这在美式观念看来,过分外露情感是很荒谬的。
三、总结
比起李安对于传统中国家庭的残酷肢解,这部电影则更加温和,最后的结局很好——六年过去,奶奶依然活着。从奶奶也隐瞒了爷爷的病情可以推测,奶奶并非完全不知自己的病情,甚至可能早已知道,只是为了家庭的和谐而假装不知。这部电影折射了对即将失去的童年回忆和羁绊,对成长背景中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冲突的困惑,最后导演用爱完成了与家人、与文化隔阂的和解。都说告别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课,但这场意味着“生死”的告别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学会坦然对待离别,还有如何看待生死,如何对待挫折和不幸。
“在生与死之间,什么是我们唯一的安慰?”这是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第一问。在导演王子逸的自述中,母亲告诉她,用一场婚礼来与身患绝症的至亲告别,在中国传统中被称为“冲喜”。在这场真相与隐瞒的背后,是未诉衷肠的遗憾和对家人的深深爱意。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学会珍惜,学会告别。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3]杨文华.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美婚姻家庭价值观比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4]王昕.《别告诉她》:作为童年、差异与传承的中国[J].电影艺术.2020年第3期
[5]李洁.论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认同[D].时代文学,2009(20).
[6]郑嘉茵.美籍华裔移民文化身份与价值观流变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作者简介:刘薇(1996—),女,汉族,陕西咸阳市人,学历:教育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关键词:《别告诉她》;跨文化交际;华裔;中美文化差异
一、概述
《别告诉她》是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的亲身经历,通过二代移民的视角呈现了一场为了告别的家庭团聚。 讲述了从小随父母移民美国的主人公碧莉得知在中国的奶奶被查出患有癌症后,被长辈千叮万嘱不能告诉奶奶实情。全家人以一场假婚礼为借口回国看望奶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二、电影中的文化现象分析
(一)家庭观
中国属于群体文化,崇尚整体观念,着重群体的依存关系而不突出个体。西方属于个体文化,他们追求个性和理性,崇尚个人意志。在美国生活的碧莉一家比较倾向于独立的个体,而在中国生活的小姨一家的家庭关系偏向于关联的集体。在电影的最后,碧莉拦下了去医院拿检查报告的保姆,并和家人一起把检查信息改成了良性。这一行为也体现了她理解了这个“善意的谎言”。在中国,为了家庭这个大集体,我们总是能牺牲小我去成就家庭的和谐。
(二)隐私问题
中国文化是群体主义取向,所以强调人的社会的一面超过了个人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取向,强调人的个人一面超过社会的一面。再如,中国的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隐私观也不是很明确。电影开篇奶奶就询问了碧莉恋爱状况并进行催婚,符合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他们不认为恋爱婚姻是个人隐私,把这个问题当作对孩子的关心。当碧莉住宾馆时,宾馆小哥在爬楼梯时也询问了很多隐私问题,包括回国原因、家人工作情况、中美哪个国家好。
(三)面子问题
面子,其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定义是“交际事件参与者所相互给予的、相互协调的公共意象”。碧莉在纽约家中的餐桌上听着父亲调侃家人的“美式玩笑”。镜头辗转,在长春的家族聚会上,奶奶以关乎家族荣辱,防止被人说闲话为理由,要求大家对表弟的恋爱时间从三个月统一为一年。而在结婚典礼前,奶奶也多次叮囑碧莉见长辈要叫人,不要扭捏,大方表演。
(四)等级和权威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注重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电影中的奶奶从一开场就显示了绝对权威的“中国式”家长的角色,她强烈要求主办孙子的婚礼,觉得自己最擅长的就是做全家人的总导演。酒店的档次、婚纱的姿势、菜谱上不可替代的龙虾、以及孙女人情世故都要自己再三叮嘱。而在西方社会中,古代人们已经有了选举权和参与立法的权利,更强调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不侵犯别人的隐私,因此碧莉开始时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隐瞒奶奶的病情。
(五)生活方式
碧莉一出长春机场就被出租车司机围追堵截。国内空气不好,所以电影里的天气总是灰蒙蒙的。餐桌上,人们互相夹菜。住宾馆时,不仅能看到有人插队,而且能看到光着膀子打麻将的中年油腻男和作陪的浓妆女子。按摩时,服务员逢人叫美女,还有传统拔罐的流程和痕迹。中国人的饭桌文化也被导演从不同角度多次拍摄,亲戚间互相攀比,互相贬损,甚是精彩。老年人的锻炼方式是晨练打拳,其实也隐含了一种自励继续生活下去的隐秘力量。
(六)生死观
电影的英文名是The farewell,意为告别,中文名“别告诉她”,浅层意思也是别告诉奶奶患癌的事实,这体现了中美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美国观念认为死亡是个人生命的结束,因此个人有权利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在当得知死亡时,中国人会选择“报喜不报忧”,不告诉奶奶真相,让家人一起分担疾病带来的精神压力,而奶奶也能开心的过完余生。
与此相对的是中国人对死后的重视。不仅在丧葬方式上强调“入土为安”,而且人们希望在葬礼上看到晚辈痛哭,他们认为只有哭声越大,才能表现出对死者的留念。导演还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描述了“哭丧”的孝子以及一家人吃掉祭品的情景, 而这在美式观念看来,过分外露情感是很荒谬的。
三、总结
比起李安对于传统中国家庭的残酷肢解,这部电影则更加温和,最后的结局很好——六年过去,奶奶依然活着。从奶奶也隐瞒了爷爷的病情可以推测,奶奶并非完全不知自己的病情,甚至可能早已知道,只是为了家庭的和谐而假装不知。这部电影折射了对即将失去的童年回忆和羁绊,对成长背景中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冲突的困惑,最后导演用爱完成了与家人、与文化隔阂的和解。都说告别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课,但这场意味着“生死”的告别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学会坦然对待离别,还有如何看待生死,如何对待挫折和不幸。
“在生与死之间,什么是我们唯一的安慰?”这是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第一问。在导演王子逸的自述中,母亲告诉她,用一场婚礼来与身患绝症的至亲告别,在中国传统中被称为“冲喜”。在这场真相与隐瞒的背后,是未诉衷肠的遗憾和对家人的深深爱意。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学会珍惜,学会告别。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3]杨文华.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美婚姻家庭价值观比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4]王昕.《别告诉她》:作为童年、差异与传承的中国[J].电影艺术.2020年第3期
[5]李洁.论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认同[D].时代文学,2009(20).
[6]郑嘉茵.美籍华裔移民文化身份与价值观流变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作者简介:刘薇(1996—),女,汉族,陕西咸阳市人,学历:教育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