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 心到

来源 :品牌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GDGJ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喝茶是件蛮有意思的事情。
  喝茶不是走水过茶,是走心。就算是半斤茶叶末子,心到了,茶也就透了。就像是茶道,注重的不是茶叶的好坏,而是那种神形合一,物我两忘的超脱。我经常跟朋友讲,喝茶喝的是仪式感,茶道的孤独是保持有距离的温度感,不冷不烫。日本茶道所谓“和敬清寂”就是一种通过器物和仪式,保持温度与距离的独特通感。找到这种感觉,才是隋感得以长久维系的关键所在。
  所以品牌跑得太快,就会很容易死掉。
  这话在现在很好理解。很多品牌,死在了“快”这个字上。不过在所难免,没有品质就想拿气质,没有底蕴就想拼底气。浮躁,就像是被反复摇晃的可乐放进了微波炉里面一总是寄希望于牛皮漫天的营销线和广告上模特胸口的事业线,把二氧化碳装进瓶子里,做出一副有气有量有态度的姿态,还没等微波炉打开就已经爆掉了。
  产品要跑起来,营销要飞起来,但是品牌一定是用走的。走要用心观察,看到了问题,才不至于止步于问题。我觉得爱普生做营销的过程中就很善于把握走的节奏。
  无即是有
  这个品牌很聪明。
  在这个兵荒马乱唯注意力马首是瞻的年代,创建联系并不难,维持关系才是课题。爱普生经过长时间的深耕,已经将自己渗透到了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印”二字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可以和爱普生划上等号。花长时间去提前布局,去深耕市场,去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将品牌融入消费者的生活空间当中,让服务融入其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随后品牌不需要发声,品牌就在这种独特的“物我两忘”的状态中成功的完成了隐形。
  过去,衡量品牌与消费者连接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品牌外部特征在消费者生活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品牌的隐形是品牌主完全无法接受的,也是品牌主所恐惧的。但是我所提出的品牌隐形,是抛开那些浮夸的“粉”、“迷”、“骨灰死忠”,将这些外在的表征统统去除,只留下服务的独特陸和唯一性。那么此时,区隔你与其他品牌的,不再是名称、品牌性格或是品牌表征,而是服务的唯一性和排他性。用户认同的不仅是你的品牌,更是你的服务,是将你的服务深深的融入其生活的自然和不刻意。当这种不刻意被消费者充分接受,品牌就成了消费者的一部分。你的服务对他们的重要性甚至超越了你所谓的品牌忠诚。
  少即是多
  互联网打破一切、链接一切的新常态下,有一条铁律:如果你无法保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持续有效输出,你说得越多,你的沟通效率也就越低;每一个人都拥有发言权,也就意味着噪音将充斥这个无限广袤的话语空间。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惊世骇俗的品牌发声变得少了,而是因为当所有的品牌都有机会直接找到消费者去大声疾呼或者温柔细语,消费者对于其信息的识别和感知必然趋向麻木。除非你能保持一个持续且高强度内容输出和产生能力,否则你说得越多,大家记住的就越少。
  当爱普生成为替品牌发声的角色时,它便不再是这场游戏的玩家,而是成了NPC。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爱普生去完成他们的发声,借由爱普生去接收来自这个世界各个角落的声音。这时,它便成了用户身体机能的延伸,成为了用户的一部分。爱普生的产品属性就决定了它可以成为这个嘈杂信息世界之外的独立所在用最少的话,讲最有分量的内容用最少的出现几率,去完成更多的品牌露出。少说,多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的突破和服务的提升上,这才是品牌的智慧所在。
  茶道,不在于茶,也不在于器,而在于心境。怎样的心境对应怎样的意境。想要琢磨出“有”,那就得先要拿捏好“无”。品牌的制胜之道,也便在于此。把握人的智慧,把握住品牌的脉搏。
其他文献
市场的瓶颈常常是隐形的。  在某些情况下,测试和模拟的结果都显示出,消费者都对产品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消费场景中,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习惯和问题,最终导致产品并不能对应消费者的场景,无法解决消费者的冲突,没有达成购买。  一个产品看起来很好,用起来也很好,甚至消费者也觉得很好。但是真正反应到市场时的情况,却让人十分沮丧。  上世纪80年代的可口可乐更换口味事件就是一个很出名的失败案例。虽然
期刊
1980年,项建中以摄影记者的身份进入浙江电视台,随后到广告部工作。从业的时间与中国影视广告的发展时间相差无几,说他是中国广告学科的带头人,仅是实至名归。  1985年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卡通创意广告;1998年为中国赢得第一个国际金奖——蒙特勒国际广告节金奖,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获得金奖的中国本土广告;2005年6月,他受中国政府委派,出任四大世界级广告节之一的戛纳国际广告节“平面及户外广告”组
期刊
陈震月,启迪超凡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总裁,作为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一级代理商、全案品牌传播服务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谁也不会想到14年前的陈震月是一个听到专业广告术语大脑会一片空白的“圈外人”。  14年前的陈震月,身边并没有亲友从事广告类工作,是一次成功的面试将她拉进了这个让她持久热爱并为之奉献的行业。用陈震月的话来说,做行业要沉淀,要有做事情的态度,因此在这个当时对她来说还很陌生的行业里,她从基层做起
期刊
广告为现代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它不仅是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手段,而且也是提高人们精神文明水准的王具。探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与变化,因之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不同。有广告主的角度、有广告公司的角度、有媒介的角度,还有广告教育的角度。  《品牌传播》|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任教的?  宋维山|1997年。  《品牌传播》|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您觉得广告的环境发生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公司的分类愈发精细,现今主流为综合型广告公司、策略顾问型广告公司、媒介传播购买型广告公司、创意策略型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型咨询公司、专业制作型广告公司。九十年代后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广告公司纷纷拔地而起,但自从进入WTO时代起,随着西方的产品及生活文化的渗透,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渐清晰,品牌战略代替了产品销售占居了主导地位,对于广告公司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无形中给广告公司在
期刊
我想完全不需要强调“有故事的品牌才是最强势的品牌”、“最好的品牌传播就是讲故事”之类的论调,因为这些都是业界常识。我们应该关心的,其实应该是“如何才能讲好一个故事”。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电影。  电影称其为电影,需要人们在情感和审美层面的“深度浸入”。作为一种“时间艺术”的型态,电影将其欣赏者关在黑屋子里一两个小时之久,让他们全神贯注观看光影流动声效起伏。在这样100%的“浸入性体验”中,“就像魔
期刊
一切证明,“互联网+”的时代来了!“无网不成活!”,嗅觉灵敏的广告人自然张嘴闭嘴也都要带上“互联网思维”,感觉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但是我们在谈论互联网思维的同时却忽视的了对“互联网思维”自身的思考,甚至是对“思维”自身的思考,而对广告人思维的思考更是无从谈起。  互联网思乡下广告人的思维之殇  2013—2014年,炒得最热的词组大概就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成为改造一切行业的准则,似乎用互联网
期刊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成了人类的“影子媒体”。其传递信息的快捷、便利、准确超越了以往的任何媒体,并实现了精确的分众化传播。面向移动终端,基于定量的市场调研兴起的移动营销,通过深入地研究目标消费者,更快速、更便利地实现把个性化即时信息精确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个人,达到“一对一”的互动营销目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成了人类的“影子
期刊
2012年,凤凰网将“原生广告”引入中国,并最早在中国提出“原生营销”这一概念,2014年成立了国内首个原生营销研究专业机构——中国原生营销研究院。至今为止,凤凰网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在“原生营销”这一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关于凤凰网的原生营销,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现任凤凰新媒体全国营销中心总经理的郝炜先生。“原生营销”的“前世今生”  凤凰网所倡导的“原生营销”脱胎于较为行业所熟知的概念——“原生广
期刊
水、阳光、空气,这些最为基础的存在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无限可能,当然了还有Wifi。我们习惯性的忽略它们,但却没办法承受失去它们的代价。生活就像是一个玩笑,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眼底,却无从寻找。你看得到我,因为我无处不在。你看不到我,因为我无可替代。用心,创造我们感知之夕卜的一切可能。距离,让生活如此美妙。  科技时代,带给了我们太多的习惯。我们无需去谈科技时代如何解构与重构了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