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丰富生活阅历,把思品课堂孕育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上的知识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社会大课堂,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做人最难忘的场所,从而最终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激发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主张,在重视教师作用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他强调,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东西,能够很快地学会和巩固地掌握”。我在多年的思品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践行着这些老教育家的至理明理,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与同仁切磋:
一、巧设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其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状态;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授《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一课时,由学生上台演唱歌曲《健康歌》,并带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体味生命健康的快乐,初步感受到锻炼身体也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为新课的展开巧妙引路。
二、风趣幽默,激发学生兴趣
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动作能使沉闷、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中。例如:在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一节时,为了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佳方式,我给同学们讲了个笑话叫做邮票不黏——总统阿扁希望能提高自己的声望,想要发行一款有自己肖像的邮票……发行过了一个多月之后,阿扁想要视察看看销路如何……阿扁:“销售情形怎么样?”邮政总局局长:“还算不错,只不过常常有人抱怨黏不牢!”阿扁:“怎么会呢?”阿扁随手拿了一张邮票,涂了一点口水在邮票背面,然后试贴在信封上……阿扁:“这样不是黏得很紧吗?”邮政总局局长:“可是……大家……都把口水吐在正面啊……”在笑声中,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台湾“总统”陈水扁闹“台独”不是民心所向,是不得人心的,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三、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例如,讲授《友好交往礼为先》这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课前,我叫同学们把课桌椅搬至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之称号。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境考题的纸片放在一个密封箱里,并说明了比赛规则。
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了,最后谁获得最佳已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力竭声嘶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处于轻松愉快、充满激情的状态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这时,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学习效率最高,这样实际上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乌申斯基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在教学中要不断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谈到如何落实环保小行动,我让学生回去用废弃物品做一两个小饰品,在课堂上展示并说出小饰品的构造与构思;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两个环保标志,做一两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儿。布置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既觉得上课很有意思,又在实际生活中学到了知识。
五、运用媒体,增强学习兴趣
多媒体电教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示和传递手段,集音像图文于一身,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驚讶感、新颖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总之,在教学中,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丰富生活阅历,把思品课堂孕育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上的知识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社会大课堂,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做人最难忘的场所,从而最终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激发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主张,在重视教师作用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他强调,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东西,能够很快地学会和巩固地掌握”。我在多年的思品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践行着这些老教育家的至理明理,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与同仁切磋:
一、巧设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其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状态;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授《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一课时,由学生上台演唱歌曲《健康歌》,并带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体味生命健康的快乐,初步感受到锻炼身体也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为新课的展开巧妙引路。
二、风趣幽默,激发学生兴趣
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动作能使沉闷、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中。例如:在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一节时,为了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佳方式,我给同学们讲了个笑话叫做邮票不黏——总统阿扁希望能提高自己的声望,想要发行一款有自己肖像的邮票……发行过了一个多月之后,阿扁想要视察看看销路如何……阿扁:“销售情形怎么样?”邮政总局局长:“还算不错,只不过常常有人抱怨黏不牢!”阿扁:“怎么会呢?”阿扁随手拿了一张邮票,涂了一点口水在邮票背面,然后试贴在信封上……阿扁:“这样不是黏得很紧吗?”邮政总局局长:“可是……大家……都把口水吐在正面啊……”在笑声中,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台湾“总统”陈水扁闹“台独”不是民心所向,是不得人心的,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三、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例如,讲授《友好交往礼为先》这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课前,我叫同学们把课桌椅搬至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之称号。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境考题的纸片放在一个密封箱里,并说明了比赛规则。
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了,最后谁获得最佳已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力竭声嘶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处于轻松愉快、充满激情的状态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这时,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学习效率最高,这样实际上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乌申斯基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在教学中要不断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谈到如何落实环保小行动,我让学生回去用废弃物品做一两个小饰品,在课堂上展示并说出小饰品的构造与构思;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两个环保标志,做一两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儿。布置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既觉得上课很有意思,又在实际生活中学到了知识。
五、运用媒体,增强学习兴趣
多媒体电教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示和传递手段,集音像图文于一身,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驚讶感、新颖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总之,在教学中,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丰富生活阅历,把思品课堂孕育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上的知识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社会大课堂,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学做人最难忘的场所,从而最终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