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下钟闻唯春茗 茶中故旧在蓥山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三四月间的天气刚刚好,温暖的阳光如此明媚,就算时有小雨,也能讓人感觉到烟雨蒙蒙的诗意,这或许就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对于茶农亦如是。正是采茶好时节。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在茶山上看到王胜强的身影。“别看这茶树不高,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茶树了。看这边,那边,连着几个山头翻过去,全是茶。过去我们这里叫‘茶窝’。”
  “这里属于华蓥山脉,早上完全看不出去,全被大雾锁住了,浓雾罩出来的茶才好‘吃’。”王胜强近期每天都会驾车20多千米从合川城区跑进位于合川区双凤镇塘湾村的这片山里,循着茶山小道转上一圈,有时跟茶农们一起采茶,有时也带着6岁的孙子采茶、识茶。
  上世纪70年代,合川为发展茶叶贸易,就在这里建立茶叶种植基地和吊钟寺茶厂,主要做名优茶。茶的口感和土壤也有直接关系,需要土壤酸性在5%以上,海拔400米左右,再加上大山里无污染、湿度高,这些都是适宜川茶树生长的必备条件。”
  当年,这片3 000亩的茶叶基地年产茶叶高达4万千克,形成当地一大产业。当时流行一句话“山上是银行(产茶),山下是粮仓(产粮)”。如今再回味,颇有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味。
  鼎盛时期,茶叶远销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好景不长,茶叶逐渐转内销后,失去了市场优势,价格上不去,市场空间变窄。“我们的茶叶质量跟成都那边差不多,但别人把茶叶收去,换了包装,价格翻了10多倍。谁能想到这么好的茶叶竟出自我们这个山窝窝呢!”
  1995年,集体企业改制,出生在双凤山区的王胜强凑了13万元将茶厂承包下来。如今,20多年过去了,当时这里的几十家茶厂,作坊到现在就剩下2家了。20多年的坚守,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一直支撑他前行的是他对茶的热爱,还有对这片生养他的土地的眷念。
  “现在采摘的是明前茶,清明节后还要采摘一轮,我们是3-5月采摘。”王胜强接着说:“过去茶树是立冬前后修枝,现在为了提高茶叶质量,提前到春茶采摘后。经过盛夏和秋冬的长期蓄势孕育,待到第2年春天,芽苞才慢慢生长。所以春茶口感好,大家都爱喝。”
  浴火重生碧螺春
  巡山结束,王胜强沿着山路回到茶厂,开始了他一天中的另一项重要工作——炒茶。
  “这里是我的老家,也是父母亲一辈子呆的地方,平时就两位老人家守在这里。”茶农都是临时找的,到了采摘季节又恢复了昔日的热闹。平时则比较冷清,倒更像是农家小院。王胜强的父母一直住在这里,顺便看管茶山和茶厂。
  “茶叶属于粗纤维草本植物,到了一定时候就会自然发酵,所以采摘下树的鲜叶一般控制在4-6小时内杀青、干燥,否则茶叶就会从采摘脱落处氧化、变红,影响口感。”也是这个原因,茶厂一直在茶山下面,没有搬迁到交通更为便利的大山外。这里的茶叶属于绿茶,根据茶叶特性和市场需求,以制作曲形茶碧螺春和针形茶竹叶青为主。
  “炒茶是门技术活,一般没个四五年的功夫出不了师。”靠着热爱和一股子钻劲,王胜强参加过重庆市手工茶制作决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他的制茶功夫主要来自师傅王正明的传承。当年,王正明为了学好这门手艺,从上世纪70年代初合川县(当时重庆未直辖,还属四川省管辖)茶叶进出口外贸有限公司成立时,就到贵州湄潭国营茶厂,跟制茶大师刘志奇学习制茶工艺。王胜强出师后,又陆续跑过福建、浙江、四川等地,经过30多年的学习和摸索,终于琢磨出了一套适合本土茶叶炒制的“王氏玉芽手工茶制茶技艺”。
  王胜强将这套技艺分为采摘、选料、晾青、杀青、揉捻、铸型、烘烤、干燥等8道工序。每年春分(头采期)到清明前后(主要采摘期)采摘,采摘后的鲜芽要及时装进透气的竹篮或茶篓里,而且不能装得太厚,以免损坏茶叶外形和品质。“摘芽时要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茶尖往上提,绝不能用指甲掐。”为了保证品质,王胜强常常给茶农“打气”“吹风”,这也是他巡山的目的之一。
  “杀青、揉捻、定型是关键,讲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直接决定着茶叶外形和口感品质。”杀青前,王胜强的儿子王洋先生会将铁锅加热到190℃~200℃,然后等着父亲将鲜茶下锅。
  “手背接近锅底,当高温让人感到钻心痛时,就差不多可以开始了。”王胜强道出了把控杀青时间的“关键”。只见他赤着双手在锅里反复翻炒,整个过程动作干净利落、力道均匀。大约8分钟左右,王洋透过灶膛口上的小孔,看到杀青即将完成,迅速将一块铁板放进灶膛反扣在炭火上,让温度迅速下降到90℃~110℃。整个过程不需要父亲说一句话,多年的亲情和经验,早已让父子俩能够默契地完成每一道炒茶工序。
  “杀青要杀匀、杀透、杀熟,要做到无红梗红叶,要多抖少焖、抖焖结合。当颜色变翠绿后,即是杀青完成,紧接着开始揉捻定型。”王胜强双手不停地在铁锅里翻炒,一边口述里面的“门道”:“揉讲究由轻到重,轻重结合,重则浑汤涩口,汤色发暗、叶形不完整,使其迅速破坏掉鲜叶中的酶,‘断’青草味,‘取’清香味,这样才能形成茶叶独有的香味与色泽。”只见他用双手将杀青好的茶叶搓成团,先轻揉,挤出茶汁,然后抖炒结合,让水分快速蒸发,使茶叶缩小、卷曲、紧实,这道工序关系着茶叶味道的香味浓度。“此时火候掌控是关键,要学会闻气味,看颜色,温度过高会糊茶,汤色浑暗发黄。”这道工序完成后,就能闻到淡淡的茶叶清香了,但外形呈线状,并非大家市面上看到的形如螺蛳的卷曲状,碧螺春亦因此而得名,因此还得回锅造型。
  “回锅造型有两个作用,一是造型,二是继续干燥、提香。”这道工序火的温度要求100℃~120℃,造型是双掌揉搓聚团,抖焖相兼,顺时针方向快速翻炒,以保证茶叶成型、弯曲、柔顺。此时,锅底传来芝麻炸锅般的脆响,待脆响消失,白毫显露,再经过烘干提香,一款碧螺春茶总算出锅。“炒茶火候掌控非常重要,要做茶人,还得‘耐烫’,就像这样。”说着摊开双手,一双粗糙、泛黑的手,之前炒茶时无名指上被铁锅烫起的泡还未消散。   “我们家的茶叶主要有碧螺春、竹叶青、毛尖等。碧螺春定型相对容易,所以主打碧螺春;而竹叶青定型需要借助机器压制,压成薄薄的片状,形如轻薄的竹叶,扁、平、直、滑,故称‘竹叶青’……”一席话,让人对茶叶有了新的认识。有些人以为只有产自洞庭的才叫碧螺春,峨眉山的茶才能叫竹叶青,只有信阳才能出产毛尖,其实它们不过是不同制茶技艺形成的不同品种,因各地产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占领了人们的心智。
  为了突出不同茶叶的口感和品质,王胜强又炒制了一款高温茶,此时铁锅的温度高达200℃~220℃,杀青时戴上了手套操作,测温则是靠弯下身躯用脸来感受温度,但造型时,还是得脱去手套以便掌握手感。“炒茶就是手感、眼观、鼻闻,再结合经验,一气呵成。”一锅茶炒制下来,王胜强脱掉外套,里面的褂子已经湿了大半。
  雪芽的崛起之路
  现在,除了三四月采茶和炒茶、五六月修剪茶树的时候呆在大山里,王胜强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把精力放在茶叶销售和品牌运营上,并在城里开设了两家茶坊和茶业体验馆。
  “现在做东西不讲品牌不行啊,在这方面我吃过亏。”上世纪90年代,王胜强刚刚承包下吊钟寺茶厂就遇到难题。“刚开始的确没什么市场,因为土地承包到户后,大家都忙着解决温饱问题,谁有那个闲工夫喝茶呀。而且茶葉当时还算奢侈品,平民百姓哪里舍得自己消费,都是买来送礼的。”那时候,茶厂刚刚解散,大家都做茶,市场上的茶良莠不齐,成品茶1千克最多卖12元,合川茶业市场正进入转型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浪淘沙,市场上仅剩下不到10家茶叶经营商户。正当王胜强愁眉不展时,茶叶销售价格涨上去了。这种变化让王胜强隐隐约约触摸到了某种信号,也更加坚定了要把茶叶做下去的信心。
  后来,他开始拓展市场,从合川到北碚、铜梁、潼南,再到四川的武胜、岳池、华蓥等,稳扎稳打,就像一个开疆扩土的将军,渐渐地,由王胜强亲自“画”下的这张版图越来越大。后来,他又把目光转向茶叶市场更广阔、更成熟的成都——峨眉山碧螺春可是家喻户晓。
  “那时候我一个人扛两麻袋茶叶,中巴车都要转好几次,到成都荷花池市场一问,对方愿意出42元一斤收购,市场能卖到两三百元一斤,简直是天价,合川这边批发价才18块钱一斤。”
  “看着自己的茶叶被贴上别人的标签,还卖得那么贵,卖得那么好。心里别提多窝火了。凭什么?因为没品牌呀!提起峨眉山碧螺春,全国人民都知道;你说合川茶、吊钟寺茶,谁知道是哪里的啊!”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注册申请自己的商标品牌——双凤春茗,并提高采摘方式、改进制作技艺,渐渐形成了早春雪芽、吊钟毛峰、双凤秀芽、明前香绿4款主打产品。
  经过10多年的市场培育,王胜强的茶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青睐,市场零售价能达到2千元左右1千克,而江浙一带的商人拿去能翻一倍销售,但批发价,每千克还是只有千元上下。“我们没有知名度,没有政府以产业助推,还是处于弱势。我们一年仅在3-5月制茶,年产两万斤,手工炒的茶只有四五百斤。”
  茶厂虽然藏在山窝里,但茶香却能飘散出去。王胜强渐渐获得了“合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氏玉芽手工茶制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合川10大工匠”“重庆市劳动模范”“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等荣誉称号。“我是在茶乡生长起来的,对茶有着浓浓的情结,这些荣誉也都是茶带给我的。虽然已经做了半辈子的茶,但下半辈子我还是想继续做下去。”这句话似说给自己听的,又似说给站在一旁的儿子听的。
其他文献
纪录片里面的国之重器编钟;文人雅士喜爱的古琴;江湖侠士的一剑一箫;挡住歌女半面妆的琵琶;多情人失意时吹奏的埙……它们,曾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曾陪伴着寻觅知音的伯牙、远去和亲的昭君、流放儋州的东坡……  不知从何时开始,它们逐渐远离生活。学音乐的孩子都希望成为中国的肖邦、莫扎特,却从来没想过成为当今的伯牙、师旷。  不如,一起来认识下它们—奏响华夏最古老乐章的八音。
纸,是有生命的。或松软细滑,或粗陋张扬,时刻散发着不同的气味。从儿时的作业本、贺卡,到钟爱的书籍、纸服装,纸品带给我们美好的记忆与感动。牛皮纸、瓦楞纸、硬纸板……无论何种纸张,都是传递温暖气息的信物。挑一个明媚的春日午后,用手工还原纸的生命。    卡纸  繁花似锦  制作/小花  作者介绍:    材料与工具:包装盒、各色卡纸、细纸藤、白乳胶、牙签、镊子、剪刀等    一、花朵卷(1-3)  把
就像北京有个『雕塑村』宋庄一样,成都也有一个雕塑家扎堆的地方——三圣乡。木雕大师李先海已在乡里待了10多年,算得上是一位资深的『乡漂』。  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如约去拜访他的路上向多位当地人打听,竟然没有一个人听过他的名字。加上他的工作室就是一栋外观十分普通的农家小院,院门前又没有像别的雕塑工作室那样挂着大大的牌匾,找到它颇费了一番周折。  雕刻“民国风”  虽然来前已经知道李先海是一位“平
日本品牌The POOL aoyama与UNDERCOVER在秋季推出了这款猫和仓鼠的零钱包系列,该系列承袭了品牌过往的配件风格,在乙烯基塑胶材质上剪裁出黑猫和仓鼠的形状,以趣味的图案和拉链修饰细节,并以两大品牌的创始人藤原浩与高桥盾的联名Logo为点缀。带着这样的零钱包去逛街购物,一定很有趣。
民宿,作为全新的旅居方式在我國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式的”归园田居日渐成为人们青睐的一种生活方式。与其他居住业态相比,民宿的“个性化”成为立身于行业的招牌。而个性,往往需要通过设计赋能。本期专题,我们聚焦拥有设计特色、品牌特色、产业特色的山林美宿,在呈现其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剖析设计与理念的深层肌理,并探寻民宿周边文创街区与工艺项目的集群发展。在人们对民宿向新发展报以热忱期待时,我们也希望,这场改造与
守着自家小院,编着铁丝灯笼,刘全富期望前来旅游的游客能更多些。每卖出一个灯笼,就会给予他一丝坚持下去的希望。  十一黄金周前往蔚县游玩,不知不觉走到了南安寺塔。塔下有个农家小院,大门敞开,从里面出来的游客手里提着两个小灯笼,满是欢喜。以往印象中,灯笼都是大红、椭圆,古板单一,而游客手中的小灯笼,却是不规则形状,颜色一个紫、一个蓝,还贴着“福禄寿喜”的剪纸字样,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色彩斑斓。因
飞利浦照明推出的“钢琴”系列LED家居灯具,以钢琴的黑白琴键为设计灵感。黑白相间的“琴键”错落排列成灯罩,独立LED模块可自由滑动,如同指尖游走于琴键。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移动这些“琴键”,组成不同的外形,以适应不同的空间。装上一盏这样的灯具,犹如悠扬乐曲中的音符,点缀品味生活。
在香港老工业区,一些年轻人就地摆摊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并通过Facebook进行宣传。“他们靠双手赚取自己的幸福,这种奋斗精神令人感动。”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见此情景深受触动,为有想法、肯行动的年轻人搭建创业平台的念头就此萌芽。这便是观澜湖艺工场打造的初衷。  2016年,观澜湖艺工场在深圳开业,集合手工体验、原创设计、博物展览、科技创客、文化娱乐于一体,总规划面积逾5万平方米。如今,这里已集合多
匾额,又称牌匾,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文解字》注解,用以表达经义、感情的为“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的为“额”。  匾额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融合书法、建筑、木艺、印刻、绘画、漆艺等为一体,集合思想性、艺术性、历史性等的综合艺术作品。其多用于宫殿、寺庙、塔楼、宅院、牌坊、商号等建筑的显要位置,不仅具有指示、装饰之意,且是文化、身份的象征,向人们传达文化、身份、权力、信仰、商业等信息。  
火草织布是德昌傈僳族富有特色的一种织布技艺。原料火草是西南地区常见的草本植物。其叶背上的白色绒毛捻成线,加入麻线混纺织布。火草布绵软洁白,解释耐磨,是麻布中的极品。  火草是山野间自然生长的一种草,叶片背面长满黄白色细毛,可以收下晒干作火镰打火用的火绒。火草也是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人织布的一种原料。  “傈僳女儿不勤快,傈僳男儿无衣穿”。每年6月份左右,傈僳女人们结伴上山扯火草。最好的火草多生长在岩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