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师德建设刻不容缓。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阜阳市教育局也下发了《教师用语十提倡》和《教师忌语40条》等有关条例。笔者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绿色语言”是学生自信地走向美好明天的正面“催化剂”,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药。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淡化了具有主体性特点的学生人格和尊严,导致师生之间平等、相互尊重关系的失衡,从而形成了一种教师“居高临下”的姿态和“权威”心理,“你真笨,你真傻”“再不改,就请你家长来”“你给我站起来”……类似这样有损学生自尊、自信的语言常挂在教师的嘴上,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些在教师看来似乎极为平常的话语,却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它不仅使学生感到极度不安,使师生关系趋于紧张,而且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可能成为学生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试问,运用这样的语言,我们怎能“为人师表”?怎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又如何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茁壮成长呢?因此,在越来越注重学生终生发展,越来越重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的今天,我们应该呼唤教师使用“绿色语言”。
首先,“绿色语言”是一种给人以希望和自信心的语言,是能够使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鼓励性语言。“赞美是温暖心灵的阳光,常识是催生希望的力量”,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当及时表扬他们;当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应当予以鼓励;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应当进行正确的引导。总之,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感到“如沐春风”。
笔者曾听一位家长谈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他的女儿在学钢琴时,教师总是称赞她“弹得不错”“很好听”“再用心练,会更好!”实际上并非如此,但女儿却学得兴趣盎然。后来,请了一位家教,则不断地批评孩子这不好,那不足,使得原本很喜欢学钢琴的孩子不到半年就不愿学了。正是因为教师不断地运用“绿色语言”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使孩子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激发了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所以我们何不把“我看你啥也学不会”“没出息”之类的话换成“我看你挺有潜力”“只要努力,你一定能学会”这样能给人信心和希望的“绿色语言”呢?
其次,“绿色语言”应是文明健康的语言。“笨蛋”“傻瓜”“木头”等极不文明的语言从教师的口中说出,不仅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曾有一位青年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前对他们说:“要想打赢对方,必须学会凶狠,必要时还要利用一定的欺骗技巧。”其用心固然良苦,但用“凶狠”“欺骗”这样的字眼来教育学生,恐欠妥当,如果用“勇敢”“灵活”来代替,不仅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用意,而且也能使他们接受正面教育。
最后,“绿色语言”是教育环保的“清洁剂”,是滋润心灵的“口服液”。新课程改革呼唤营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曾有一个低年级的学困生总写错字,有一次,教师叫他在黑板上听写,其中一个“兔”子少了一点。但这位老师却说:“很好,今天你大有进步!‘兔’字大部分都写对了,再努力一下,就能把它全写对了。”在教师的暗示下,那位学生加上了一点,获得了满堂掌声。这就是“绿色语言”的功效,它是教学艺术,又是一首感人的“以生为本”的诗,实现了师生心灵的互通,滋润了学生的心田。
新课程改革强调师德观念创新,“绿色教学语言”是新理念的体现,只要有学生活动的地方,教师都可以用心灵滋生“绿色语言”,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形式,它更多地倾注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如果教师能用“绿色语言”给学生带去一片绿荫,那么他们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四小学)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淡化了具有主体性特点的学生人格和尊严,导致师生之间平等、相互尊重关系的失衡,从而形成了一种教师“居高临下”的姿态和“权威”心理,“你真笨,你真傻”“再不改,就请你家长来”“你给我站起来”……类似这样有损学生自尊、自信的语言常挂在教师的嘴上,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些在教师看来似乎极为平常的话语,却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它不仅使学生感到极度不安,使师生关系趋于紧张,而且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可能成为学生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试问,运用这样的语言,我们怎能“为人师表”?怎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又如何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茁壮成长呢?因此,在越来越注重学生终生发展,越来越重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的今天,我们应该呼唤教师使用“绿色语言”。
首先,“绿色语言”是一种给人以希望和自信心的语言,是能够使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鼓励性语言。“赞美是温暖心灵的阳光,常识是催生希望的力量”,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当及时表扬他们;当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应当予以鼓励;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应当进行正确的引导。总之,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感到“如沐春风”。
笔者曾听一位家长谈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他的女儿在学钢琴时,教师总是称赞她“弹得不错”“很好听”“再用心练,会更好!”实际上并非如此,但女儿却学得兴趣盎然。后来,请了一位家教,则不断地批评孩子这不好,那不足,使得原本很喜欢学钢琴的孩子不到半年就不愿学了。正是因为教师不断地运用“绿色语言”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使孩子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激发了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所以我们何不把“我看你啥也学不会”“没出息”之类的话换成“我看你挺有潜力”“只要努力,你一定能学会”这样能给人信心和希望的“绿色语言”呢?
其次,“绿色语言”应是文明健康的语言。“笨蛋”“傻瓜”“木头”等极不文明的语言从教师的口中说出,不仅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曾有一位青年体育教师,在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前对他们说:“要想打赢对方,必须学会凶狠,必要时还要利用一定的欺骗技巧。”其用心固然良苦,但用“凶狠”“欺骗”这样的字眼来教育学生,恐欠妥当,如果用“勇敢”“灵活”来代替,不仅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用意,而且也能使他们接受正面教育。
最后,“绿色语言”是教育环保的“清洁剂”,是滋润心灵的“口服液”。新课程改革呼唤营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曾有一个低年级的学困生总写错字,有一次,教师叫他在黑板上听写,其中一个“兔”子少了一点。但这位老师却说:“很好,今天你大有进步!‘兔’字大部分都写对了,再努力一下,就能把它全写对了。”在教师的暗示下,那位学生加上了一点,获得了满堂掌声。这就是“绿色语言”的功效,它是教学艺术,又是一首感人的“以生为本”的诗,实现了师生心灵的互通,滋润了学生的心田。
新课程改革强调师德观念创新,“绿色教学语言”是新理念的体现,只要有学生活动的地方,教师都可以用心灵滋生“绿色语言”,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形式,它更多地倾注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如果教师能用“绿色语言”给学生带去一片绿荫,那么他们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