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师如何以“两课”评比为契机加强自身“五课”教研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论文在对职业学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和“两课”比赛的背景下,从教师实践的角度进行反思,提出数学教师需要用批判性思维研究理论、系统地建立起自我教学观,并践行于数学教学的理念。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研 “两课” “五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ake the "Two Courses" Competition as a Platform to Effectively Promote Mathematics Teachers' "Five Lessons"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wing
LIU Liping
(Fundamental Department, Jiangsu Changzhou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Construction, Changzhou, Jiangsu 213016)
Abstract Math teachers on how to "Two" competi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strengthen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five lessons", which is a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issues that ne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 professional analysis and the "Two Courses" game in the background,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reflection teachers, math teachers need to make use of critical thinking research theory, systematic build self-teaching concept and practice in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wo Courses"; "Five Lessons"
1 引言
1.1 “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活动概述
“五课”是指职业学校组织开展的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工作。江苏省教科院于2010年开始了“两课”评比活动,活动的主旨旨在通过“示范课”“研究课”两课评比,切实地让全省职业学校教师深入到“五课”教研活动去,大力促进教师们的教研成长。
1.2 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基点是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知识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目前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现状是:(1)教学内容的稳定性: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内容是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几百年甚或千年的积淀,变化性甚小,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再深入学习机会较少。(2)教学课时的过度性:职业学校数学教师,教学基础工作量比较大,同时兼任班主任等原因,使得教师能够用于“五课”教研活动的可支配时间,明显不足。(3)教学经验的狭隘性:多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能够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存在机械化、形式化、随意性等问题,对教学方法的本质内涵认识不足,平常的教学活动倾向于彼此间比较狭隘的经验交流,个人到群体的发展很多时候处于一种效率极低的摸索学习状态;即便是相对增多的培训学习等形式给予了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可能,但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机制的保障。
2 基于“两课”比赛过程的数学教师“五课”教研工作发展
2.1 “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教师教学思想的认识
(1)数学教师的深刻自我解剖。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调整,但囿于教学知识的相对稳定性,心理上更多的是“常见则不疑”;教学任务的繁重,高层次教学引领的缺乏,使得教师在思想上容易固步自封,缺少明确而系统的教育思想。科研方法和能力的训练不足,如何来研究教育思想呢?
从哲学角度看人的发展,人是具有自觉性,在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时,行动应该是有思想的行动,而且也只有透过语言、行动等外显的表现才有可能真正触摸思想,理解思想,也就是透过语言和行动来研究思想,这也使得教师对自己思想的研究不会是肤浅的,不会是虚无缥缈的。
(2)数学教师要学习研究大量文献,并会用批评的思维审视并自我综述。信息资源的极其丰富,让不少教师在选择时,因自身教学观的认识不足而显得没有方向性。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从内容到结构脉络都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相对成熟的思想认识会成为行动的有效指导。
(3)数学教师自我与新知的融合,完成学科专业的自我内化建构。教师在思想认识发展后,意识上了有了转变的自觉性,行动上有了实践的方向,自然会琢磨将原有知识背景、知识内容、知识结构等深入、发展,并重新建构。
2.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实践
在马克思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探究数学知识的规律、发现其关系亦不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研究的目的是在于改变和改进数学教学实践。如何改变呢?以“两课”为契机,促进“五课”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使得反思和理论渗透到教学实践。 2.2.1 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方面,数学教师要仔细研读并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和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和教学设计,正确把握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学什么、如何学。对待数学教师早已熟悉的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设计的思路上要兼顾学科和教师自己的个性,这也是在思想认识上首先要求教师自我剖析的原因。教学的环节及说课的流程中的确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共性的一面,这样的共性移植也许是必要的,但新意乏善可陈。
2.2.2 教学授课
“过程”体现着数学知识的探究、形成、发展的历程,蕴涵着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数学的知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数学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数学知识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授课方面,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并针对具体授课对象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节奏的控制,学生认知差异性的关注,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到教学动态生成的反应和处理等等,都需要数学教师在有预测、预判、预谋的前提下,更要善于应变。
2.2.3 教学说课
说课将教学在实践上进行了更深、更高层次的理论推进。说课流程主要是对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资源整合,以及教学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进行全面阐述、系统分析,主要说明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重在阐释教学理论的应用和课堂教学的反思。归纳起来,思路比较有规律,但切合具体内容进行反思时,理论的层次就被提出来了。
2.2.4 教学听课
在听课上要求数学教师对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学方式的合理性、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利用的整合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进行全息透视和综合判断。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是有排他性的,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亦如此;于教学内容来说,目前职业学校层次数学知识内容非常经典,囿于数学学科体系的有很强自闭性的个性特征,很多数学老师在授课思想上对自我极大认同,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自闭性”“排他性”。如何“破茧化蝶”完成自我的蜕变,需要力量,有时候这种力量不仅是自身的,还源于外界。
2.2.5 教学评课
在评课方面,专家、领导、同行等依据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内容组织、教材处理、教学结构安排、情境创设、教学策略选择、资源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及其表现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和风格,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进行诊断性和发展性评价。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的成长亦是一个过程,也许有很大的弯路,也许有失误,通过教学评课,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评判继而产生碰撞、反思,自然地促进教师自“悟”、自“醒”。
2.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数学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思
2.3.1 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
首先,由于数学教师大量的预设,譬如学案的设计,让学生更早、更有效地介入到了教学环节。学案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的发展脉络有了宏观的把握,特别是在心理上有了主观努力的方向,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次,教学手段上,多媒体辅助等信息技术的采用,创设有声有色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想去做点什么;数学教师整个教学授课前的充分准备,把握住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置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将知识学习的重难点进行了分解或提示,搭建了台阶,却放缓了坡度,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去做什么,怎么去做;最后,学案、课堂笔记等纸质资料形成了过程性成果,学生清楚自己学会了什么。
2.3.2 从教师发展角度来看
首先,大量理论文献的研习,从认识定位到教学活动的完成,思路上清晰,在行动上有了更高的理论指导,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效率和效果;其次,由于群体参与的氛围,集思广益,在问题暴露后有了针对性的讨论和解决策略,使得教学改进工作及时,使教学教师的教学认知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3 基于“两课”比赛对“五课”教研工作的反思
3.1 优点
(1)以“两课”评比为契机,立足于实践的“五课”教研活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有所提升,每位成员的目标指向明确,参与度高且参与状态极其饱满。(2)参赛教师在“两课”评比备赛中,对个人“五课”教研的认识具体而深刻,成长迅速而全面。
3.2 不足
(1)教学评价的滞后性:教学产生的效果有即时的、短效的,也有滞后的、长效的,而且数学学科的教学在对学生素养、能力的发展上,更多的是滞后的、长效的。如果只对即时的、短效的结果进行研究和评判不太合理,但对滞后的、长效的结果进行研究和评判,问题非常复杂,难于操作。(2)教学调整的指导性:在数学“五课”教研活动中,相对缺乏高层次的学术引领,使得教师在方向的把握上有所欠缺,出现问题、困难时,缺少及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5.
[2] 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86-90.
[3] 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4] 田伟芳.数学过程性教学案例研究——关于如何在高中数学落实“过程性目标”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7-12.
[5] 方贤忠.如何说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研 “两课” “五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ake the "Two Courses" Competition as a Platform to Effectively Promote Mathematics Teachers' "Five Lessons"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wing
LIU Liping
(Fundamental Department, Jiangsu Changzhou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Construction, Changzhou, Jiangsu 213016)
Abstract Math teachers on how to "Two" competi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strengthen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five lessons", which is a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issues that ne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 professional analysis and the "Two Courses" game in the background,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reflection teachers, math teachers need to make use of critical thinking research theory, systematic build self-teaching concept and practice in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wo Courses"; "Five Lessons"
1 引言
1.1 “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活动概述
“五课”是指职业学校组织开展的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工作。江苏省教科院于2010年开始了“两课”评比活动,活动的主旨旨在通过“示范课”“研究课”两课评比,切实地让全省职业学校教师深入到“五课”教研活动去,大力促进教师们的教研成长。
1.2 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性基点是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知识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目前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现状是:(1)教学内容的稳定性: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内容是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几百年甚或千年的积淀,变化性甚小,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再深入学习机会较少。(2)教学课时的过度性:职业学校数学教师,教学基础工作量比较大,同时兼任班主任等原因,使得教师能够用于“五课”教研活动的可支配时间,明显不足。(3)教学经验的狭隘性:多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能够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存在机械化、形式化、随意性等问题,对教学方法的本质内涵认识不足,平常的教学活动倾向于彼此间比较狭隘的经验交流,个人到群体的发展很多时候处于一种效率极低的摸索学习状态;即便是相对增多的培训学习等形式给予了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可能,但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机制的保障。
2 基于“两课”比赛过程的数学教师“五课”教研工作发展
2.1 “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教师教学思想的认识
(1)数学教师的深刻自我解剖。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调整,但囿于教学知识的相对稳定性,心理上更多的是“常见则不疑”;教学任务的繁重,高层次教学引领的缺乏,使得教师在思想上容易固步自封,缺少明确而系统的教育思想。科研方法和能力的训练不足,如何来研究教育思想呢?
从哲学角度看人的发展,人是具有自觉性,在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时,行动应该是有思想的行动,而且也只有透过语言、行动等外显的表现才有可能真正触摸思想,理解思想,也就是透过语言和行动来研究思想,这也使得教师对自己思想的研究不会是肤浅的,不会是虚无缥缈的。
(2)数学教师要学习研究大量文献,并会用批评的思维审视并自我综述。信息资源的极其丰富,让不少教师在选择时,因自身教学观的认识不足而显得没有方向性。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从内容到结构脉络都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相对成熟的思想认识会成为行动的有效指导。
(3)数学教师自我与新知的融合,完成学科专业的自我内化建构。教师在思想认识发展后,意识上了有了转变的自觉性,行动上有了实践的方向,自然会琢磨将原有知识背景、知识内容、知识结构等深入、发展,并重新建构。
2.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实践
在马克思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探究数学知识的规律、发现其关系亦不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研究的目的是在于改变和改进数学教学实践。如何改变呢?以“两课”为契机,促进“五课”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使得反思和理论渗透到教学实践。 2.2.1 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方面,数学教师要仔细研读并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习现状和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和教学设计,正确把握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学什么、如何学。对待数学教师早已熟悉的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设计的思路上要兼顾学科和教师自己的个性,这也是在思想认识上首先要求教师自我剖析的原因。教学的环节及说课的流程中的确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共性的一面,这样的共性移植也许是必要的,但新意乏善可陈。
2.2.2 教学授课
“过程”体现着数学知识的探究、形成、发展的历程,蕴涵着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数学的知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数学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数学知识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授课方面,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并针对具体授课对象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节奏的控制,学生认知差异性的关注,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到教学动态生成的反应和处理等等,都需要数学教师在有预测、预判、预谋的前提下,更要善于应变。
2.2.3 教学说课
说课将教学在实践上进行了更深、更高层次的理论推进。说课流程主要是对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资源整合,以及教学成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进行全面阐述、系统分析,主要说明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重在阐释教学理论的应用和课堂教学的反思。归纳起来,思路比较有规律,但切合具体内容进行反思时,理论的层次就被提出来了。
2.2.4 教学听课
在听课上要求数学教师对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学方式的合理性、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利用的整合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进行全息透视和综合判断。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是有排他性的,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亦如此;于教学内容来说,目前职业学校层次数学知识内容非常经典,囿于数学学科体系的有很强自闭性的个性特征,很多数学老师在授课思想上对自我极大认同,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自闭性”“排他性”。如何“破茧化蝶”完成自我的蜕变,需要力量,有时候这种力量不仅是自身的,还源于外界。
2.2.5 教学评课
在评课方面,专家、领导、同行等依据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对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内容组织、教材处理、教学结构安排、情境创设、教学策略选择、资源整合、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及其表现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和风格,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进行诊断性和发展性评价。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的成长亦是一个过程,也许有很大的弯路,也许有失误,通过教学评课,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评判继而产生碰撞、反思,自然地促进教师自“悟”、自“醒”。
2.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数学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思
2.3.1 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
首先,由于数学教师大量的预设,譬如学案的设计,让学生更早、更有效地介入到了教学环节。学案的设置,让学生对知识的发展脉络有了宏观的把握,特别是在心理上有了主观努力的方向,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其次,教学手段上,多媒体辅助等信息技术的采用,创设有声有色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想去做点什么;数学教师整个教学授课前的充分准备,把握住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置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将知识学习的重难点进行了分解或提示,搭建了台阶,却放缓了坡度,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去做什么,怎么去做;最后,学案、课堂笔记等纸质资料形成了过程性成果,学生清楚自己学会了什么。
2.3.2 从教师发展角度来看
首先,大量理论文献的研习,从认识定位到教学活动的完成,思路上清晰,在行动上有了更高的理论指导,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效率和效果;其次,由于群体参与的氛围,集思广益,在问题暴露后有了针对性的讨论和解决策略,使得教学改进工作及时,使教学教师的教学认知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3 基于“两课”比赛对“五课”教研工作的反思
3.1 优点
(1)以“两课”评比为契机,立足于实践的“五课”教研活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有所提升,每位成员的目标指向明确,参与度高且参与状态极其饱满。(2)参赛教师在“两课”评比备赛中,对个人“五课”教研的认识具体而深刻,成长迅速而全面。
3.2 不足
(1)教学评价的滞后性:教学产生的效果有即时的、短效的,也有滞后的、长效的,而且数学学科的教学在对学生素养、能力的发展上,更多的是滞后的、长效的。如果只对即时的、短效的结果进行研究和评判不太合理,但对滞后的、长效的结果进行研究和评判,问题非常复杂,难于操作。(2)教学调整的指导性:在数学“五课”教研活动中,相对缺乏高层次的学术引领,使得教师在方向的把握上有所欠缺,出现问题、困难时,缺少及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5.
[2] 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86-90.
[3] 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4] 田伟芳.数学过程性教学案例研究——关于如何在高中数学落实“过程性目标”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7-12.
[5] 方贤忠.如何说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