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团队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中国当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群体中个人主义文化占据重要地位,表现在多数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在自己所任教的科目和班级上,很少花时间与同科目、同年级一起来分享观点、研究教学内容和合作教育。甚至个别教师为了自己任教的学科考试分数高,特别是班主任,不惜牺牲其他学科,把学生的所有时间都用在自己学科的教学上。我深深意识到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学校团队精神是非常关键性的。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其力量是脆弱的,也是不能长远发展的。
  1提高教师对团队精神的认识
  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所必须具有的,它能够将团体中每个成员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奉献,奉献成为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动力,为工作注入能量。做为一所学校,校长首先要有奉献的精神,进而引领教师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奉献。团队精神的精髓是承诺,团队成员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往往有几十个班级,几千名学生,几百名教职工,而校长只有一个,只有依靠一个个团队,管理才能有效。用人所长,团队合作,宽容理解,激励奋进。
  1.1帮助教师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现代教育理论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教育思想——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即简单地说三个教师组成的一个有机团体决不等于三个教师的简单组合,其发挥的作用也不是三个教师个人所能发挥的作用而远远大于之。如一个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是几个科任教师的教学成绩的总和,而是要各个教师通力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才是取得最大的成绩。班中的某一学生语文、数学成绩不错,但英语成绩跟不上,那么就要几个教师共同协商,把这一学生的英语成绩搞上去,才是最大的成功,否则也是失败的。
  1.2帮助教师树立“双赢”思维。在团队之中,各个成员之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哪个班级的语文科成绩不太理想,那么同年级的教师就共同进行分析,找原因。这样,学生的成绩提高将比较快,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学生的总体成绩也就进步了;这就是团队精神的结晶。
  1.3让教师体会“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的成功快乐。团队获得的信息量是个人信息量的数倍甚至是几十倍,而丰富的信息量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同年级几位教师或同班级的科任教师必须要经常进行教育教学信息交流,不单打独斗,并实行集体备课,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相互了解各自的教学风格,这样,教师们在相互交流中,收到双羸的效果。
  1.4强化教师的全局观念。教师只有把所教课程摆在全局的恰当位置上,才能增强相互合作的自觉性。廉颇与蔺相如均为赵国栋梁之才,就其对赵王和赵国来说,无不尽心尽力的,但如果将相不和,赵国被灭亡的时间就提前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动员教师相互协调,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不嫉贤妒能,树立大局的观念。如同教材的教师要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同班级的教师要相互沟通,齐抓共管。
  2积极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挖掘教师的合作潜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2.1发挥团体协作的最大效能。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可以集群体之优势,形成合力。一个学校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一个整体之中必须互相之间团结合作,才能发挥更大的效能。如一个教研组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再如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也是一个团队,要抓好一个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依靠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学校工作中,利用团队的合作,充分挖掘学校教育教学的潜在资源,调动教师工作的合作性,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发挥学校管理工作效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2.2形成和谐的团队氛围。古语云:“天时不若地利,地利不若人和。”在学校工作中,要发挥团队合作的潜在力,关键在于如何去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和谐的工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培养教师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注重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善于沟通,营造民主宽松的工作氛围。创设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心境,去减少工作的障碍,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加强学科组、年级组教师之间横向的、纵向的交流与协作,摒弃使老师们感到威胁和窘困的气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宽松的工作气氛。
  团队精神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学校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良好的团队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团队意识的增强,教师以团队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将极大地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教师思想观念和人格精神得到升华。
其他文献
【摘要】艰苦创业精神是中国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不甘落后、敢于争先的优良品质。我们中学生虽然年龄小,却正是培养艰苦奋斗品格的关键时期,所以本文就高中生是否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学生要怎样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如何对高中生进行创业教育阐述了一些观点,提出在高中学生中开展高中生创业教育,以提高中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艰苦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 高中生20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部分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探寻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中学生犯罪的多个原因和怎么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犯罪;原因1调查方法  (
期刊
1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一般来说,儿童认识数学也是由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由此可见,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同时,计算教学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
期刊
【摘要】“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习惯好了,那就什么都好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影响很大。我们知道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此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来上一课。  【关键词】学习习惯; 红绿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
期刊
【摘要】本调查是以南宁市农村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了解新时期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广大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班主任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本文侧重当代农村中学生心理将康的分析,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利于丰富我国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身心健康;农村中学生;问卷调查1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以学生问卷调查为主,访
期刊
1背景  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中,政治选择题中组合型选择题所占的比例很大,最高的时候达到了91.67%,最低的时候是2007年全国II卷,但都达到了50%的比例,五年中平均比例达到71.67%,通过对近五年高考文综I卷II卷的分析(见下图),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文综考试中选择题占据总分一半以上,如果说得选择题得天下,那么组合选择题的得分更显得至关重要,它是命题专家着力研究、充分挖掘高考选拔功能的一
期刊
【摘要】本文着眼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指出农村垃圾问题现状,提出农村垃圾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环境污染; 污染治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状态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虽然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 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废物垃圾乱堆
期刊
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数学课堂改革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变化,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
期刊
课题 齿面的加工方法 学时 1课时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分析,熟悉成形法铣齿的加工原理、方法和特点;  2、通过合作交流与讨论,掌握展成法的加工原理与方法;  3、知道成形法和展成法加工齿面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善于与小组成员沟通、交流,分享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勤于动脑
期刊
智障学生体育教学兴趣培养智障学生虽然是人类社会中的不幸者,但他们也是我们人类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共享教育资源。尤其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更应该尊重智障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智障学生的需要,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激发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健康的适应社会。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