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服装设计更好的跨学科协同创新研究,推动本专业主动跨学科创新出多功能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时代服装产品,撷取收集图文资料,充实本文的理论依据。在各学科、各专业遴选出最有鲜明性、代表性的案例,从广泛视角论证本文的观点。
关键词:服装设计 跨专业 跨学科 多功能 必要性
一、服装设计跨专业协同创新
(一)服装设计与音乐跨专业协同创新
服装设计与音乐的跨专业联姻早就有之,从有音乐存在的那一刻起,随之服装的律动就悄然而至。各种流派的音乐都与服装有着自发的联姻。诞生于70年代欧洲次文化的“朋克文化”中的朋克音乐和朋克风格服装是音乐和服装设计两个不同艺术专业互为跨入的最佳案例。以扭曲的线条、不对称的裁剪、不调和的色彩,以及黑皮和金属铆钉等丰富的设计形式,突出了朋克音乐的表现魅力和审美情趣。
(二)服装设计与建筑跨专业协同创新
服装设计与建筑艺术的相融也由来已久,吸取建筑艺术的元素风格来表达,使服装从自身的风格上就能让人了解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历史。[3]例如,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和巴洛克风格服装一脉相乘,服装上皱褶、繁复、蕾丝正体现建筑装饰的豪华繁缛,并反映了当时社会一种以浪漫主义精神为出发点,反古典主义偏重理性的思维,赋予自己偏重感性自由生活的社会状态,同时给后人研究该段社会人文历史提供了借鉴性的帮助。
(三)服装设计与瓷器跨专业协同创新
瓷器造型与服装结构形态也有关联,外部整体轮廓相似性极高。立体展示及传播途径是这两种艺术最大相同之处。服装设计在跨专业创新中能以包容的姿态吸纳瓷艺术的养份,而且成绩斐然。2006年在第三届中国泳装大赛“浩沙杯”中以青花瓷为元素的泳装斩获大赛金奖。这款泳装是现代服装设计完美地运用中国传统青花瓷图形元素创新的作品,使其艳压群芳,脱颖而出。这是跨专业创新的极佳例证。在中国众多的服装文化中,“旗袍”是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中的经典,可以和中国瓷器相媲美,更是中国服装文化艺术中的翘楚。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的经典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旗袍在中国女性身上体现出端庄、优雅、温柔、娴静的高雅服装设计文化。旗袍服装的整体设计元素,在中国服装设计发展史中跨界运用瓷文化最为突出。
二、服装设计跨学科协同创新
(一)服装设计与智能科技协同创新
服装设计在智能科技中的运用极其广泛,将各领域穿戴智能设备与服装相结合,能为传统服装增添附加功能特效。例如,在老年人服装中植入智能体温调节和血压、生理监测智能穿戴系统,通过手机连接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数据,使医疗机构和子女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态。还可在服装中运用智能定位引路设备,给记忆、视力不佳的老年人提供实效可行的帮助。
(二)服装设计与现代材料学协同创新
服装作为人类的“第二皮肤”,十分亲和地紧贴人的身体,材料的选择运用十分关键,材料学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学科。服装设计能够结合各种不同的先进材料,设计出不同功能的服装产品。其一,与功能性材料结合创新出保暖调湿、凉爽透气、变色反光的舒适性服装。其二,与智能型服装材料结合设计出形状记忆纤维、导电纤维、调温纤维性的智能服装。其三,与高性能服装材料结合,可设计出耐热纤维、高吸水纤维的高性能服装。
(三)服装设计与心理医学的协同创新
在医疗类学科中,光靠其单一学科往往在医学临床中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服装设计就可以进入这一学科发挥作用。例如,儿童自闭症是生命医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难题,单一学科介入治疗儿童自闭症孤掌难鸣。服装设计针对这一情形可跨学科主动介入创新,可受“海豚疗法”的启发,在服装造型上模仿海豚的外部特征,在此基础上创新出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服装产品。这是服装计与跨学科协同创新多功能服装极好的设计思路及理念。
三、服装设计跨学科创新多功能化的必要性
(一)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为创造社会物质形成过程中的服装设计学科,应时代的要求摒弃不合服时代的设计观念与时代相辅相成,开放观念,不落窠臼,更新设计法则,跨学科协同创新出个性化、人性化的多功能服装。从各学科寻找先进科学技术来支撑服装创新,更好地把艺术与科学技术有效地统一起来。
(二)应服装设计自身发展的要求
每门学科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孤立、自封的闭门造车都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前景,也跟不上当今时代对各学科发展的要求。最近,北京大学成立了“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其就是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组成文、理、医多学科协同交叉科研的共同体,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技术与社会伦理规范和法规制度。这种跨学科协同复合创新的结果无疑是一个产品形态,是单一學科跨学科研究多功能化的成果。这个研究中心的成立,凸显了跨学科协同创新多功能化的必要性、重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服装设计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必要性是对自身传统发展模式的否定和改进。在传统模式中的服装设计强调设计与艺术相结合,偏重于人、物、形式的变化、但学科性交融差、知识结构落后,阻碍了服装设计良性发展。服装设计专业学科是一个应用型学科,相比其它学科而言贴近产业化要求较高,对带动整个服装产业链经济有着关键的作用。服装设计要打破单一的从美学欣赏角度出发的思维,赋予服装设计新的设计思维,认识到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必要性,设计出更多具有创意性多功能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时代性服装产品。
参考文献:
[1]赵永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发展及定位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4):180-181.
[2]曾亚,章华霞.传统手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辽宁丝绸,2017(4):36-37.
[3]胡莹.哥特式建筑艺术形式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7.
[4]马利.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论当代中国服装设计[J].设计,2017(9):56-57.
关键词:服装设计 跨专业 跨学科 多功能 必要性
一、服装设计跨专业协同创新
(一)服装设计与音乐跨专业协同创新
服装设计与音乐的跨专业联姻早就有之,从有音乐存在的那一刻起,随之服装的律动就悄然而至。各种流派的音乐都与服装有着自发的联姻。诞生于70年代欧洲次文化的“朋克文化”中的朋克音乐和朋克风格服装是音乐和服装设计两个不同艺术专业互为跨入的最佳案例。以扭曲的线条、不对称的裁剪、不调和的色彩,以及黑皮和金属铆钉等丰富的设计形式,突出了朋克音乐的表现魅力和审美情趣。
(二)服装设计与建筑跨专业协同创新
服装设计与建筑艺术的相融也由来已久,吸取建筑艺术的元素风格来表达,使服装从自身的风格上就能让人了解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历史。[3]例如,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和巴洛克风格服装一脉相乘,服装上皱褶、繁复、蕾丝正体现建筑装饰的豪华繁缛,并反映了当时社会一种以浪漫主义精神为出发点,反古典主义偏重理性的思维,赋予自己偏重感性自由生活的社会状态,同时给后人研究该段社会人文历史提供了借鉴性的帮助。
(三)服装设计与瓷器跨专业协同创新
瓷器造型与服装结构形态也有关联,外部整体轮廓相似性极高。立体展示及传播途径是这两种艺术最大相同之处。服装设计在跨专业创新中能以包容的姿态吸纳瓷艺术的养份,而且成绩斐然。2006年在第三届中国泳装大赛“浩沙杯”中以青花瓷为元素的泳装斩获大赛金奖。这款泳装是现代服装设计完美地运用中国传统青花瓷图形元素创新的作品,使其艳压群芳,脱颖而出。这是跨专业创新的极佳例证。在中国众多的服装文化中,“旗袍”是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中的经典,可以和中国瓷器相媲美,更是中国服装文化艺术中的翘楚。旗袍是中国和世界华人的经典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旗袍在中国女性身上体现出端庄、优雅、温柔、娴静的高雅服装设计文化。旗袍服装的整体设计元素,在中国服装设计发展史中跨界运用瓷文化最为突出。
二、服装设计跨学科协同创新
(一)服装设计与智能科技协同创新
服装设计在智能科技中的运用极其广泛,将各领域穿戴智能设备与服装相结合,能为传统服装增添附加功能特效。例如,在老年人服装中植入智能体温调节和血压、生理监测智能穿戴系统,通过手机连接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数据,使医疗机构和子女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态。还可在服装中运用智能定位引路设备,给记忆、视力不佳的老年人提供实效可行的帮助。
(二)服装设计与现代材料学协同创新
服装作为人类的“第二皮肤”,十分亲和地紧贴人的身体,材料的选择运用十分关键,材料学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学科。服装设计能够结合各种不同的先进材料,设计出不同功能的服装产品。其一,与功能性材料结合创新出保暖调湿、凉爽透气、变色反光的舒适性服装。其二,与智能型服装材料结合设计出形状记忆纤维、导电纤维、调温纤维性的智能服装。其三,与高性能服装材料结合,可设计出耐热纤维、高吸水纤维的高性能服装。
(三)服装设计与心理医学的协同创新
在医疗类学科中,光靠其单一学科往往在医学临床中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服装设计就可以进入这一学科发挥作用。例如,儿童自闭症是生命医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难题,单一学科介入治疗儿童自闭症孤掌难鸣。服装设计针对这一情形可跨学科主动介入创新,可受“海豚疗法”的启发,在服装造型上模仿海豚的外部特征,在此基础上创新出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服装产品。这是服装计与跨学科协同创新多功能服装极好的设计思路及理念。
三、服装设计跨学科创新多功能化的必要性
(一)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为创造社会物质形成过程中的服装设计学科,应时代的要求摒弃不合服时代的设计观念与时代相辅相成,开放观念,不落窠臼,更新设计法则,跨学科协同创新出个性化、人性化的多功能服装。从各学科寻找先进科学技术来支撑服装创新,更好地把艺术与科学技术有效地统一起来。
(二)应服装设计自身发展的要求
每门学科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孤立、自封的闭门造车都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前景,也跟不上当今时代对各学科发展的要求。最近,北京大学成立了“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中心”,其就是充分利用北京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组成文、理、医多学科协同交叉科研的共同体,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生物技术与社会伦理规范和法规制度。这种跨学科协同复合创新的结果无疑是一个产品形态,是单一學科跨学科研究多功能化的成果。这个研究中心的成立,凸显了跨学科协同创新多功能化的必要性、重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服装设计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必要性是对自身传统发展模式的否定和改进。在传统模式中的服装设计强调设计与艺术相结合,偏重于人、物、形式的变化、但学科性交融差、知识结构落后,阻碍了服装设计良性发展。服装设计专业学科是一个应用型学科,相比其它学科而言贴近产业化要求较高,对带动整个服装产业链经济有着关键的作用。服装设计要打破单一的从美学欣赏角度出发的思维,赋予服装设计新的设计思维,认识到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必要性,设计出更多具有创意性多功能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时代性服装产品。
参考文献:
[1]赵永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发展及定位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4):180-181.
[2]曾亚,章华霞.传统手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辽宁丝绸,2017(4):36-37.
[3]胡莹.哥特式建筑艺术形式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7.
[4]马利.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论当代中国服装设计[J].设计,2017(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