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考点一·农业区位分析、农业地域类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农业生产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也反映了各地区具有限制性因素和区域优势条件,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黄淮平原有这样一句农谚:“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江淮平原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都说明了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征,农业生产要遵循农作物的习性应时制宜。
因地制宜和应时制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主要是对区位因素(包括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分析、农作物习性(见二维码)及其分布区、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的考查。
1.农业区位分析
农业区位有一定的套路,可构建区位分析的模式,下面以“影响黄淮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因素”和“影响我国东北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条件有哪些”为例进行区位分析及建模。
影响棉花种植的因素分为有利和不利因素两方面,有利条件——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②地形:黄淮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生产;③土壤:土质疏松,适于棉株根系向深处伸展。不利条件——气候: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因此进行自然区位分析时要从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角度入手,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利弊两方面展开,一般主要罗列有利的区位条件、不利条件,点到即止。同理,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则从“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和生活习惯、地价”等利弊两方面进行。
有的区位分析题既要分析自然区位又要分析社会经济区位,比如:“影响我国东北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条件有哪些?”设问中没有具体问自然区位,也没有问社会经济区位,因此这两方面都要分析。
自然优势区位: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 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③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④ 水网密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优势区位:①市场广阔;② 交通便利;③国家政策扶持;④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⑤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⑥工业比较发达。存在不足:①纬度高,热量不足;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③冬季易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
由上面的两个例子可归纳出区位分析模式。
自然地理: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
社会经济:从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和生活习惯、地价等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
另外,审题时要注意,有时设问只问有利的自然条件,在答题时则不必答不利条件,也不必答社会经济条件。
2.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和典型分布区
需熟记以下六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典型分布区。①混合农业分布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②地中海式农业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这两种都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农业地域类型,前者以牧羊和小麦种植为代表,谷物和牧草轮作,略偏重畜牧业,种植业的比重则根据市场的需求作调节;后者是特殊的混合农业,略偏重种植业,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和烟草、葡萄、橄榄、无花果、柑橘、柠檬等亚热带园艺作物。③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椰子、咖啡、可可豆、橡胶、香蕉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热带气候区;④商品谷物农业,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多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⑤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草原面积较大、大牧场经营的新西兰、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等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如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举世闻名;⑥乳畜业(区别于肉畜),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和中欧等发达地区,如美国东北部的乳畜带。
(2)经典重现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读图1(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
图1
1.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B. 地中海式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组题的第1题考查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第2题考查混合农业的特点。从图1中能看出墨累—达令盆地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典型的混合农业,故第1题选A;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是商品农业,其产品羊毛和小麦都供应市场,故第2题排除AB,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小麦和牧草轮作,种植的东西除了小麦还有牧草,其牧草可以供给畜牧业,而C为天然草场,故排除,答案选D。
关键考点二·关注农业生态问题
1.抓住农业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关键
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态问题已经成为高考试卷中最常见的热点问题。每个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都不一样,成因不同,对策也相异。复习备考时不仅要认识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下面以“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成因及措施”为例说明生态问题的差异性。
西北和东北的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西北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东北则属于湿润、半湿润气候区,自然环境不同,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干预也不同,故西北和东北的环境问题类型不同。近现代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故我们在分析时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西北地区的“过牧、过樵、过垦”造成植被破坏,以及流域上游引水过量造成流域下游缺水是西北荒漠化的主因。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主因是沼泽地过度开垦和开发。原因分析准确了,治理对策就容易了:西北地区荒漠化对策——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和合理用水等;东北则采取退耕还沼泽等对策。因此说抓住农业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关键,抓住了原因就抓住了本质,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 其他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如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等都可以按这个思路进行分析,考生不妨一试!
2.考题举例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是著名的出口小麦和羊毛的地区,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墨累—达令盆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答:大量引用河水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牧草生长不良,排除②③。大量引用河水还会导致河流下游水源减少,湿地萎缩。故答案选A。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顺利选出正确答案。
关键考点三·
对“农业事物的空间分布”的描述
农业生态问题分布和农业空间分布的描述题,成为近几年的高考常考题型。该类题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描述。
1.农业生态问题分布
【经典重现】图2所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如何描述呢?我们先来研究参考答案:面积较大,大部分在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参考答案中的“面积较大,第二地形阶梯上”是描述“分布面积和主体位置”;“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是描述“延伸方向”;“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是点出“极值”。因此本题的描述角度有面积、主体位置、延伸方向、极值,从面(前三个角度是面上的总体描述)到点(极值是描述局部地区)进行描述。
2.农业空间分布
【经典重现】根据图3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
先来研究参考答案:围绕塔里木盆地外缘昆仑和天山山前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参考答案中的“围绕塔里木盆地外缘昆仑和天山山前”是借用与背景图中山脉的位置关系来描述“延伸方向”;“呈半环状分布”“呈带状分布”是描述“分布形状”。故本题的描述是从“延伸方向、总体形状”两个角度展开的。
描述角度:总体分布、形状、延伸方向、面积或范围、极值以及与背景图中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等。穷尽图中信息是简便而有效的答题方法。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农业生产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也反映了各地区具有限制性因素和区域优势条件,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黄淮平原有这样一句农谚:“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江淮平原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都说明了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特征,农业生产要遵循农作物的习性应时制宜。
因地制宜和应时制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主要是对区位因素(包括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分析、农作物习性(见二维码)及其分布区、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的考查。
1.农业区位分析
农业区位有一定的套路,可构建区位分析的模式,下面以“影响黄淮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因素”和“影响我国东北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条件有哪些”为例进行区位分析及建模。
影响棉花种植的因素分为有利和不利因素两方面,有利条件——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②地形:黄淮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生产;③土壤:土质疏松,适于棉株根系向深处伸展。不利条件——气候: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因此进行自然区位分析时要从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角度入手,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利弊两方面展开,一般主要罗列有利的区位条件、不利条件,点到即止。同理,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则从“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和生活习惯、地价”等利弊两方面进行。
有的区位分析题既要分析自然区位又要分析社会经济区位,比如:“影响我国东北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条件有哪些?”设问中没有具体问自然区位,也没有问社会经济区位,因此这两方面都要分析。
自然优势区位: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 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③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④ 水网密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优势区位:①市场广阔;② 交通便利;③国家政策扶持;④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⑤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⑥工业比较发达。存在不足:①纬度高,热量不足;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③冬季易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
由上面的两个例子可归纳出区位分析模式。
自然地理: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
社会经济:从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和生活习惯、地价等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
另外,审题时要注意,有时设问只问有利的自然条件,在答题时则不必答不利条件,也不必答社会经济条件。
2.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和典型分布区
需熟记以下六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典型分布区。①混合农业分布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②地中海式农业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这两种都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农业地域类型,前者以牧羊和小麦种植为代表,谷物和牧草轮作,略偏重畜牧业,种植业的比重则根据市场的需求作调节;后者是特殊的混合农业,略偏重种植业,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和烟草、葡萄、橄榄、无花果、柑橘、柠檬等亚热带园艺作物。③热带种植园农业,种植椰子、咖啡、可可豆、橡胶、香蕉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热带气候区;④商品谷物农业,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多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⑤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草原面积较大、大牧场经营的新西兰、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等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如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举世闻名;⑥乳畜业(区别于肉畜),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和中欧等发达地区,如美国东北部的乳畜带。
(2)经典重现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读图1(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
图1
1.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B. 地中海式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组题的第1题考查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第2题考查混合农业的特点。从图1中能看出墨累—达令盆地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典型的混合农业,故第1题选A;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是商品农业,其产品羊毛和小麦都供应市场,故第2题排除AB,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小麦和牧草轮作,种植的东西除了小麦还有牧草,其牧草可以供给畜牧业,而C为天然草场,故排除,答案选D。
关键考点二·关注农业生态问题
1.抓住农业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关键
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态问题已经成为高考试卷中最常见的热点问题。每个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都不一样,成因不同,对策也相异。复习备考时不仅要认识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下面以“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成因及措施”为例说明生态问题的差异性。
西北和东北的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西北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东北则属于湿润、半湿润气候区,自然环境不同,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干预也不同,故西北和东北的环境问题类型不同。近现代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故我们在分析时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西北地区的“过牧、过樵、过垦”造成植被破坏,以及流域上游引水过量造成流域下游缺水是西北荒漠化的主因。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主因是沼泽地过度开垦和开发。原因分析准确了,治理对策就容易了:西北地区荒漠化对策——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和合理用水等;东北则采取退耕还沼泽等对策。因此说抓住农业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关键,抓住了原因就抓住了本质,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 其他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如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等都可以按这个思路进行分析,考生不妨一试!
2.考题举例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是著名的出口小麦和羊毛的地区,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墨累—达令盆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答:大量引用河水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碱化,牧草生长不良,排除②③。大量引用河水还会导致河流下游水源减少,湿地萎缩。故答案选A。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顺利选出正确答案。
关键考点三·
对“农业事物的空间分布”的描述
农业生态问题分布和农业空间分布的描述题,成为近几年的高考常考题型。该类题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描述。
1.农业生态问题分布
【经典重现】图2所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如何描述呢?我们先来研究参考答案:面积较大,大部分在第二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参考答案中的“面积较大,第二地形阶梯上”是描述“分布面积和主体位置”;“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是描述“延伸方向”;“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是点出“极值”。因此本题的描述角度有面积、主体位置、延伸方向、极值,从面(前三个角度是面上的总体描述)到点(极值是描述局部地区)进行描述。
2.农业空间分布
【经典重现】根据图3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
先来研究参考答案:围绕塔里木盆地外缘昆仑和天山山前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参考答案中的“围绕塔里木盆地外缘昆仑和天山山前”是借用与背景图中山脉的位置关系来描述“延伸方向”;“呈半环状分布”“呈带状分布”是描述“分布形状”。故本题的描述是从“延伸方向、总体形状”两个角度展开的。
描述角度:总体分布、形状、延伸方向、面积或范围、极值以及与背景图中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等。穷尽图中信息是简便而有效的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