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课题。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含义入手,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加强;信息素养;培养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goal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IT curriculum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T teach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in research projects. Start from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awareness, information capacity, information ethics, the three discussed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Key words】IT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Training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却是许多信息教师颇感头疼的问题。
1.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92年美国人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2.信息素养的内容组成
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四个层面:(一)信息意识: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二)信息科学技术常识:明白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了解其发展与作用,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三)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开发与传播信息。 (四)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构成信息素养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3.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积极营造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氛围。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讲课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获得和利用信息。例如我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首先结合书中所给的制作范例,将幻灯片的制作流程和方法作成课件,在上第一堂课时播放给学生看,在讲Flash时先制作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小动画播放给他们看,课件中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对学习内容的流畅演绎不禁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时也勾起了他们心底跃跃欲试的冲动,无形中提高了获取多种信息的兴趣。
3.2 整体设计教学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结合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在做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如果学生每次上课都在经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度过,长此以往,他们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如学习PowerPoint、Flash软件时,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会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将软件的学习与“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相结合,在教学设计的导入部分首先给学生展示获奖的优秀作品,鼓励他们通过认真学习同样能制作出优秀作品并且可以参赛,看到这些优秀的作品,同学们眼前一亮,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此后在对软件的具体学习过程中,我不要求大家按书中所给示例进行制作,而是鼓励同学们自主选题制作电子报刊,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好的作品内容的选取很重要,要善于从身边的点滴生活中发现信息、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对信息的检索、筛选和加工使之具有使用性。明确了主题,有了学习的动力,“要我学”自然就变成了“我要学”,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知识,同时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丰富,还通过询问老师,相互讨论、使用帮助等方法掌握了更多制作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目的。
3.3 让信息伦理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百育德为先,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普及给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网络应用的推广,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恶意破坏、因特网上反动的、不健康的甚至黄色的垃圾,还有版权问题、人与人交流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信息伦理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在出现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恶搞同学肖像等信息伦理问题时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纠正,使学生在传播信息时,对社会和他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其次,将教学内容与具体事例相结合,进行利害剖析,加强人文、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在信息活动,特别是在网络的信息活动中,养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例如在讲《搜索新途径-网上搜索》一课布置课堂练习时,我在黑板上列出2-3个搜索题目: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如何看待中学生进网吧现象;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同学自由结合、自主选题,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一篇小作文。在下节课时,我将优秀的文章下发到学生机上,让全班同学与老师一起共同欣赏。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在网络中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遵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达到了教学效果。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逐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要充当好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一个良好环境的提供者、一个督促者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Doyle,C.S.在《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最终报告》;
[2] 王吉庆教授《信息素养论》;
[3]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2年
[4]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5] 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加强;信息素养;培养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goal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IT curriculum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T teach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in research projects. Start from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awareness, information capacity, information ethics, the three discussed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Key words】IT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Training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却是许多信息教师颇感头疼的问题。
1.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92年美国人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2.信息素养的内容组成
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四个层面:(一)信息意识: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二)信息科学技术常识:明白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了解其发展与作用,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三)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开发与传播信息。 (四)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构成信息素养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3.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积极营造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氛围。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讲课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获得和利用信息。例如我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首先结合书中所给的制作范例,将幻灯片的制作流程和方法作成课件,在上第一堂课时播放给学生看,在讲Flash时先制作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小动画播放给他们看,课件中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对学习内容的流畅演绎不禁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时也勾起了他们心底跃跃欲试的冲动,无形中提高了获取多种信息的兴趣。
3.2 整体设计教学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结合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在做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如果学生每次上课都在经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度过,长此以往,他们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如学习PowerPoint、Flash软件时,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会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将软件的学习与“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相结合,在教学设计的导入部分首先给学生展示获奖的优秀作品,鼓励他们通过认真学习同样能制作出优秀作品并且可以参赛,看到这些优秀的作品,同学们眼前一亮,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此后在对软件的具体学习过程中,我不要求大家按书中所给示例进行制作,而是鼓励同学们自主选题制作电子报刊,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好的作品内容的选取很重要,要善于从身边的点滴生活中发现信息、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对信息的检索、筛选和加工使之具有使用性。明确了主题,有了学习的动力,“要我学”自然就变成了“我要学”,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知识,同时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丰富,还通过询问老师,相互讨论、使用帮助等方法掌握了更多制作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目的。
3.3 让信息伦理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百育德为先,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普及给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网络应用的推广,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恶意破坏、因特网上反动的、不健康的甚至黄色的垃圾,还有版权问题、人与人交流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信息伦理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在出现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恶搞同学肖像等信息伦理问题时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纠正,使学生在传播信息时,对社会和他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其次,将教学内容与具体事例相结合,进行利害剖析,加强人文、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在信息活动,特别是在网络的信息活动中,养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例如在讲《搜索新途径-网上搜索》一课布置课堂练习时,我在黑板上列出2-3个搜索题目: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如何看待中学生进网吧现象;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同学自由结合、自主选题,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一篇小作文。在下节课时,我将优秀的文章下发到学生机上,让全班同学与老师一起共同欣赏。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在网络中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遵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达到了教学效果。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逐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要充当好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一个良好环境的提供者、一个督促者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Doyle,C.S.在《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最终报告》;
[2] 王吉庆教授《信息素养论》;
[3]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2年
[4]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5] 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