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来源 :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36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课题。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含义入手,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加强;信息素养;培养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goal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IT curriculum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T teach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in research projects. Start from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awareness, information capacity, information ethics, the three discussed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Key words】IT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Training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却是许多信息教师颇感头疼的问题。
  1.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又称信息素质,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在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92年美国人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2.信息素养的内容组成
  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四个层面:(一)信息意识: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二)信息科学技术常识:明白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了解其发展与作用,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三)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开发与传播信息。 (四)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构成信息素养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3.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积极营造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氛围。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讲课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获得和利用信息。例如我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首先结合书中所给的制作范例,将幻灯片的制作流程和方法作成课件,在上第一堂课时播放给学生看,在讲Flash时先制作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小动画播放给他们看,课件中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对学习内容的流畅演绎不禁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时也勾起了他们心底跃跃欲试的冲动,无形中提高了获取多种信息的兴趣。
  3.2 整体设计教学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结合本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在做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如果学生每次上课都在经历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度过,长此以往,他们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如学习PowerPoint、Flash软件时,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会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将软件的学习与“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相结合,在教学设计的导入部分首先给学生展示获奖的优秀作品,鼓励他们通过认真学习同样能制作出优秀作品并且可以参赛,看到这些优秀的作品,同学们眼前一亮,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此后在对软件的具体学习过程中,我不要求大家按书中所给示例进行制作,而是鼓励同学们自主选题制作电子报刊,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好的作品内容的选取很重要,要善于从身边的点滴生活中发现信息、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对信息的检索、筛选和加工使之具有使用性。明确了主题,有了学习的动力,“要我学”自然就变成了“我要学”,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知识,同时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丰富,还通过询问老师,相互讨论、使用帮助等方法掌握了更多制作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目的。
  3.3 让信息伦理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百育德为先,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普及给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网络应用的推广,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恶意破坏、因特网上反动的、不健康的甚至黄色的垃圾,还有版权问题、人与人交流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信息伦理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在出现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恶搞同学肖像等信息伦理问题时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纠正,使学生在传播信息时,对社会和他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其次,将教学内容与具体事例相结合,进行利害剖析,加强人文、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在信息活动,特别是在网络的信息活动中,养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例如在讲《搜索新途径-网上搜索》一课布置课堂练习时,我在黑板上列出2-3个搜索题目: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如何看待中学生进网吧现象;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同学自由结合、自主选题,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一篇小作文。在下节课时,我将优秀的文章下发到学生机上,让全班同学与老师一起共同欣赏。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在网络中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遵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达到了教学效果。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逐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要充当好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一个良好环境的提供者、一个督促者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Doyle,C.S.在《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最终报告》;
  [2] 王吉庆教授《信息素养论》;
  [3]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2年
  [4]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5] 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
其他文献
在《小石潭记》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第二段关于小谭和游鱼文字的描写,你认为妙在何处?提前调查了一下学生,大多没做。为何?答曰:"不知答什么,更不知如何答。"看来,应该趁此机会教给学生语句赏析如何答题。  在阅读理解中也会经常碰到这一类题: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试加以分析。大多数学生一看就懵了,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时候应该抓住时机地教给学生如何回答这类问题,讲清相应的答题步骤和得分点,如何进行规范的语言
期刊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单纯的互联网课堂到利用网络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从简单的备课到学科之问开展教研活动.今后的信息技术的课堂会如何发展,不可预期.但今天我们可以把握,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及其课堂评价效果一直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希望通过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逐步深入的思考,能够突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精髓.现阶段,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在变化中,我们探究,我们思考,
期刊
目前初中学校的安全管理问题,用一个词形容,最确切的是——如履薄冰。面对严峻的学校安全管理形势,往往使得校长、班主任、老师为了学生在校的安全,只有慎之又慎,甚至在工作上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个人认为“怕”也是件好事,只有“怕”,才能提高警惕,只有“怕”,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强化管理,建立各种机制,是可以把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的。  下面我对学校
期刊
【摘要】以16名青少年标枪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随机对半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分别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进行为期8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专项成绩比对照组专项成绩有显著性提高,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标枪成绩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核心力量;青少年标枪运动员;标枪成绩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竞技运动训练中一个新课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青少年时期的运动训练时期是初期阶段
期刊
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差,这是教师和家长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主要考查阅读能力,包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要重视文章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情感和态度、表达和修辞,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还要关注各学科之间的整合等等。那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呢?  首
期刊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语言描绘情境,渲染气氛;问题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表演体会情境,培养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情景教学法  一 情景教学法的含义及其理论来源: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
期刊
【关键词】初中物理;设计;策略;案例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首次提出"过程与方法"。内容标准也首次将表征动作与过程的"科学探究"列入其中,并与"科学内容"并列为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对这些变化应如何理解,教学操作上如何体现,这是广大物理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实施物理探究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施策略。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设计思路  1.
期刊
清明已过,不少学校在清明期间都组织了不同形式的清明祭奠活动,谈起对清明祭奠活动的感受,学生们众说纷纭:有觉得好玩的;有觉得挺累的;有认为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报效祖国的;有认为这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等等。  笔者认为,通过清明祭奠,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应成为学校开展清明祭奠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通过清明祭奠,开展 "向死而生"的"生命观"教育。  近年来,社会自杀现象,特别是青少年自
期刊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而现在很多同学觉得地理难学,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中学地理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1. 一般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1 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1.2 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