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技术转移率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大学的使命、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决定了其技术转移要经过复杂的中间环节。我国应该重点分析和研究大学技术转移的基本模式,分析我国现有的技术转移政策,进而确定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政策改革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大学 技术转移 基本模式 政策
大学技术转移的基本模式
大学技术转移的过程存在三个阶段,分别是实验室阶段、产品化阶段和商业化、产业化阶段。实验室阶段是技术开发和研制的过程;产品化阶段是将研发的技术运用到产品上的过程;商业化、产业化阶段是将研发出来的带有新技术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所经历的系统化过程。根据技术转移过程中,大学和企业的参与程度的不同,技术转移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技术转移模式的三个阶段均由大学完成,主要表现为大学的衍生企业应用技术直接创造效益。也即由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得出的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整个过程均由大学来完成。大学衍生企业,是指由大学出资建立或者控股的企业,包括生产制造型企业和中介或服务性的企业。大学衍生企业最典型的代表有依托北京大学的北大方正集团以及依托清华大学的清华紫光集团、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种,技术转移模式的第一个阶段由大学独立完成的,而产品化和商业化、产业化阶段由企业来实现,即大学通过技术市场将自己的研发成果转移给企业,国际上这种技术转移模式多用于专利转让。因为大学擅长技术的研发,而企业擅长产品的运作,所以较第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更为突出的优点。
第三种,技术转移模式的前两个阶段由大学和企业合作完成,最后一个阶段由企业独立完成。这种合作模式使双方从技术开发阶段即进行合作,最后共同完成技术开发和产品的生产,有时还需要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比如建立联合技术开发中心、研究所,然而更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大学与企业共同组建另外一个企业。目前这种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大学的欢迎。
通过对这三种技术转移基本模式的比较可见,第三种模式对于大学和企业信息的沟通交流更有好处,因为这种模式可以使大学更多、更准确地了解并收集市场信息,也使企业更好的理解和吸收研发成果,最终更好地实现技术和经济的融合,并表现出更好的技术转移效果,相应地提高技术转移率。
技术转移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转移或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运行的。这个运行的过程不仅需要依靠大学自身知识力量的优势,还需要企业、政府等的共同参与。运行的效果同时也依赖于社会、经济和政策的环境、文化、制度、互动结构等。这个过程要求大学在追求自身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科研能力及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另外,还需要与企业进行各种各样的合作,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移,建立合作机制、促进技术转移产品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以提高大学技术转移率。
我国技术转移的相关政策
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政策是我国技术转移政策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我国从1982年开始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1982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90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制定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维护了技术创造者的利益,激发了技术创造者的创新能力,完善了我国技术转移的政策,提高了我国技术转移率,推动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技术创新政策。在技术创新政策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实施了如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另外,我国在各个地区还相继成立了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试验基地,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因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科技政策十分注重科研队伍的建设,如1997年制定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实施管理办法》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管理办法》等。近年来,我国对科技人员的培养相对比较稳定,全国的科技人员总数在290万人左右,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160万左右。
第二,R
【关键词】大学 技术转移 基本模式 政策
大学技术转移的基本模式
大学技术转移的过程存在三个阶段,分别是实验室阶段、产品化阶段和商业化、产业化阶段。实验室阶段是技术开发和研制的过程;产品化阶段是将研发的技术运用到产品上的过程;商业化、产业化阶段是将研发出来的带有新技术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所经历的系统化过程。根据技术转移过程中,大学和企业的参与程度的不同,技术转移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技术转移模式的三个阶段均由大学完成,主要表现为大学的衍生企业应用技术直接创造效益。也即由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得出的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整个过程均由大学来完成。大学衍生企业,是指由大学出资建立或者控股的企业,包括生产制造型企业和中介或服务性的企业。大学衍生企业最典型的代表有依托北京大学的北大方正集团以及依托清华大学的清华紫光集团、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种,技术转移模式的第一个阶段由大学独立完成的,而产品化和商业化、产业化阶段由企业来实现,即大学通过技术市场将自己的研发成果转移给企业,国际上这种技术转移模式多用于专利转让。因为大学擅长技术的研发,而企业擅长产品的运作,所以较第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更为突出的优点。
第三种,技术转移模式的前两个阶段由大学和企业合作完成,最后一个阶段由企业独立完成。这种合作模式使双方从技术开发阶段即进行合作,最后共同完成技术开发和产品的生产,有时还需要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比如建立联合技术开发中心、研究所,然而更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大学与企业共同组建另外一个企业。目前这种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大学的欢迎。
通过对这三种技术转移基本模式的比较可见,第三种模式对于大学和企业信息的沟通交流更有好处,因为这种模式可以使大学更多、更准确地了解并收集市场信息,也使企业更好的理解和吸收研发成果,最终更好地实现技术和经济的融合,并表现出更好的技术转移效果,相应地提高技术转移率。
技术转移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转移或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运行的。这个运行的过程不仅需要依靠大学自身知识力量的优势,还需要企业、政府等的共同参与。运行的效果同时也依赖于社会、经济和政策的环境、文化、制度、互动结构等。这个过程要求大学在追求自身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科研能力及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另外,还需要与企业进行各种各样的合作,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移,建立合作机制、促进技术转移产品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以提高大学技术转移率。
我国技术转移的相关政策
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政策是我国技术转移政策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我国从1982年开始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1982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90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制定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维护了技术创造者的利益,激发了技术创造者的创新能力,完善了我国技术转移的政策,提高了我国技术转移率,推动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技术创新政策。在技术创新政策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实施了如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另外,我国在各个地区还相继成立了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试验基地,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因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科技政策十分注重科研队伍的建设,如1997年制定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实施管理办法》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管理办法》等。近年来,我国对科技人员的培养相对比较稳定,全国的科技人员总数在290万人左右,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160万左右。
第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