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动下,金融风险危机也正在逐渐影响着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公立医院的资金筹集、支出投资等经济活动事项对公立医院的长久发展,起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公立医院已存在的金融风险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供大家参考。
在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金融管控,造成医院金融结构不匹配、融资行为不规范,致使医院在债务偿还能力上丧失能力。公立医院本身是由政府组建,并执行国家管控医疗价格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民营医院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国家针对公办医院和医疗机构的政策扶助、财政拨款不断减少,造成各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因此,公立医院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改变,通过各种金融风险的防范,进一步规避金融风险带来的危害,及时发挥出风险预警机制的有利条件,及时、准确的对未来有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进行预测衡量,并转嫁或接受风险,将所有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使医院的金融效益最大化。
一、公立医院存在的金融风险构成分析
1、债务危机未能及时处理
一般情况下,由于公立医院的债务关系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者是处理效果不理想,从而造成医院的负债动态不断递升。支付能力的不断降低,还有偿还债务的能力水平不断下降,债务承受能力超出了公立医院的整体金融结构标准,医院融资水平和手段不科学。例如,把短期的资金用来购置其他固定资产,造成了偿还债务的压力剧增,最终引发医院的债务危机,或是丧失偿债能力。预期的金融风险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应从筹资、投资和分配效益等方面着手。还应考虑到各种无法控制、无法预料的各种环境因素,针对由此造成的直接损失、财务差异状况实行预警机制干预制度,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
2、资产的配置比例不协调
公立医院的现金流量能够表现出医院的整体资产流动向。评判一个医院的经营水准和经营状态,就需要查看其现金量的活跃性,资金储备的配置比。如果资金的流动性差,就会导致医院现金流转周期长,资金回笼压力大,会影响到正常的医院运营,以及造成资金链的断裂、现金流恶性循环的危险。另一方面因患者数量的减少、医院库存物资积压、货物周转不畅、现金回笼拖延、公立医院的各种欠费、应收账款没有及时的收回,造成公立医院面临负债压力和坏账数量的比例增加。在资金总额占比中,出现非流动资产比例占据过大的情况,会影响流动资金的正常使用。配置比例不协调,影响医院的正常活动和正常经营,如果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增加,但因为经济效益的原因延长了资金回笼时间,也会带来资产的损失、资金的回笼困难,致使资金周转更加艰难。
3、资金收支不平衡
如果医院的收支长时间呈现出赤字现象,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债务防控,就会相对的增加资产风险和债务风险。公立医院财务赤字的出现,直接反映了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如果出现经营亏损,连带自有资本受到亏損影响,致使后期资产总值的缩减。自有资本的比例减少形成负债资本,在总资本的比例当中偏高、资本亏损以及资产总值负债率超过标准,就会带来金融财务危机。公立医院出现比较严重的亏损时,会直接影响医院的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造成资不抵债的情况发生。财务赤字、金融风险危机如不得到有效解决,最终会导致医院面临生存困难。
4、公立医院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危机
公立医院因为在运营时所形成的筹资问题、运营问题、以及投资错误,都会造成负债的风险发生。或是对外承担过错赔偿、或是被执行诉讼、裁决,所有不当的资金交易都会导致金融风险。负债如果转化为现实债务或赔偿义务,就会导致资产损失,引发债务危机。
二、造成公立医院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因素、市场的环境变化、经济体制改革、法律政策的影响、文化资源的配置等,都是影响公立医院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且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影响到财务金融的稳定性。在我国医疗改革的推动下,加快了医疗服务的发展,民营医院的规模化、农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各级医疗服务单位的服务质量、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医疗服务机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逐渐接受,由此造成公立医院的经营市场范围和患者人数不断缩小。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变化、医疗设备成本、和医务人员的劳务报酬不断攀升,造成公立医院的贷款成本不断递增。医改制度下药品价格的下调、患者的减少、不良资本的增加等各种情况导致了医院的金融风险逐渐加大。
2、风险防范意识不明确
医院的运营风险无处不在,我们不能保证风险的不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金融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和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明确,会无形中加大风险的存在性。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在筹措资金或是投资时防范意识较差,没有谨慎的对待风险决策,不能够科学的运用资金,造成决策失误导致坏账、呆账的产生。或是无形资产配置的比例不协调从而影响医院的金融稳定,增加了医院的金融风险发生比例。
在很多公立医院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只停留在风险治理的理论知识表面,却没有建立完整的金融治理体系。缺乏对整体金融风险的分析,缺乏各种风险发生的协调处理能力,科学严谨性不强,从而造成金融治理和资源配置比例的分配不合理。工作人员没有全部身心的投入风险治理中,最终导致金融风险的治理效果不理想。
3、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在很多公立医院的实际运营操作当中,财务的金融监控制度不够完善或者是缺乏合理性。监管和治理两项工作在财务制度中不能够有效的结合,更没有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无法强有力的约束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以此造成医院的财经纪律得不到有效保证,严重破坏了资产的完整性,最终诱发医院的金融风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在公立医院中制定风险防范的应对措施 1、应提高各种环境变化下的风险防范应对能力
进一步对公立医院的金融风险进行防范,就需要对市场环境变化、国家扶持政策倾向、社会需求转换进行充分了解。熟悉市场和金融定位的范畴与具体发展目标,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动和倾向,有针对性的研究并科学分析金融制度管理的外在原因,努力适应所有外部环境的发展规律和衍生趋势,从而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应对策略。公立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制定出应对金融管控的有效途径、解决手段。制定出的金融管理举措,要实时根据环境因素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从而提升因不同金融环境变化下的本单位金融风险应变能力。做到适应能力,紧跟环境变化,还要求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高素质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是保障医院的整体金融体系,具有规避金融风险高水平能力的前提,更是保证医院的经营有序,保证医院持续高效的正常运行的基础。
2、建立健全整套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根据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与发展、适应能力、营运水平、资债偿还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金融风险防范的具体标准。结合医院的整体发展情况,制定出运营投资、投资分配等经济活动中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形成完整的自成体系。将其一系列资金动向、相关投入、配比结构,分为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防控标准。还要根据这一系列的指标完成情况,及对金融风险发生的后续、结果进行评定和衡量。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更要针对医院有可能诱发金融风险的事项启动紧急预案措施,将所有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建立健全完整的、科学的金融风险决策系统
决策判断是决定金融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导致金融风险的诱发因素。金融风险的发生和风险爆发比例,与公立医院金融风险决策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公立医院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要对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应相互协调及时沟通。更要结合自身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核查了解。不断进行市场分析调查、项目决策研究,对资金投入、成本回收、以及运营成本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调查,制定出合理的决策方案。多方入手完善方案,在此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金融风险扼杀在最初状态。
4、做好财务监督和财务内审机制
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财务运行,应严格以相关的会计准则、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正确的财务成果核算,反馈真实的核算结果。由此避免因为会计信息的失误,导致财务决策失误,从而引发金融风险危机。公立医院对于涉及到的重大财务决策和金融活动,就要更加强化金融风险的评估力度,针对即将出现的意外风险事项,及时跟踪进行全程监督。
公立医院在做好金融风险防范的同时,更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做深入了解。只有全面了解金融管理的制度、环境、内容、发展、以及目标,才能综合分析出带有医院自身特点的,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达到降低金融风险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促使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使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总结。
随着社會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医疗改革政策的影响,促使医院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对于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有了新的变化。从日常医院运营活动的资金流入,资金支出,投资方案的选择,对投资活动的决策及各项经济活动的部署,都会影响到医院财务金融风险的控制比例。公立医院各项经营活动开展的重点与途径,更是决定金融风险发生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资金管理,以及防范金融决策失误,才是公立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金融管控,造成医院金融结构不匹配、融资行为不规范,致使医院在债务偿还能力上丧失能力。公立医院本身是由政府组建,并执行国家管控医疗价格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民营医院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国家针对公办医院和医疗机构的政策扶助、财政拨款不断减少,造成各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因此,公立医院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改变,通过各种金融风险的防范,进一步规避金融风险带来的危害,及时发挥出风险预警机制的有利条件,及时、准确的对未来有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进行预测衡量,并转嫁或接受风险,将所有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使医院的金融效益最大化。
一、公立医院存在的金融风险构成分析
1、债务危机未能及时处理
一般情况下,由于公立医院的债务关系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者是处理效果不理想,从而造成医院的负债动态不断递升。支付能力的不断降低,还有偿还债务的能力水平不断下降,债务承受能力超出了公立医院的整体金融结构标准,医院融资水平和手段不科学。例如,把短期的资金用来购置其他固定资产,造成了偿还债务的压力剧增,最终引发医院的债务危机,或是丧失偿债能力。预期的金融风险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应从筹资、投资和分配效益等方面着手。还应考虑到各种无法控制、无法预料的各种环境因素,针对由此造成的直接损失、财务差异状况实行预警机制干预制度,最大程度的减少经济损失。
2、资产的配置比例不协调
公立医院的现金流量能够表现出医院的整体资产流动向。评判一个医院的经营水准和经营状态,就需要查看其现金量的活跃性,资金储备的配置比。如果资金的流动性差,就会导致医院现金流转周期长,资金回笼压力大,会影响到正常的医院运营,以及造成资金链的断裂、现金流恶性循环的危险。另一方面因患者数量的减少、医院库存物资积压、货物周转不畅、现金回笼拖延、公立医院的各种欠费、应收账款没有及时的收回,造成公立医院面临负债压力和坏账数量的比例增加。在资金总额占比中,出现非流动资产比例占据过大的情况,会影响流动资金的正常使用。配置比例不协调,影响医院的正常活动和正常经营,如果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增加,但因为经济效益的原因延长了资金回笼时间,也会带来资产的损失、资金的回笼困难,致使资金周转更加艰难。
3、资金收支不平衡
如果医院的收支长时间呈现出赤字现象,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债务防控,就会相对的增加资产风险和债务风险。公立医院财务赤字的出现,直接反映了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如果出现经营亏损,连带自有资本受到亏損影响,致使后期资产总值的缩减。自有资本的比例减少形成负债资本,在总资本的比例当中偏高、资本亏损以及资产总值负债率超过标准,就会带来金融财务危机。公立医院出现比较严重的亏损时,会直接影响医院的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造成资不抵债的情况发生。财务赤字、金融风险危机如不得到有效解决,最终会导致医院面临生存困难。
4、公立医院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危机
公立医院因为在运营时所形成的筹资问题、运营问题、以及投资错误,都会造成负债的风险发生。或是对外承担过错赔偿、或是被执行诉讼、裁决,所有不当的资金交易都会导致金融风险。负债如果转化为现实债务或赔偿义务,就会导致资产损失,引发债务危机。
二、造成公立医院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因素、市场的环境变化、经济体制改革、法律政策的影响、文化资源的配置等,都是影响公立医院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且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影响到财务金融的稳定性。在我国医疗改革的推动下,加快了医疗服务的发展,民营医院的规模化、农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各级医疗服务单位的服务质量、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医疗服务机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逐渐接受,由此造成公立医院的经营市场范围和患者人数不断缩小。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变化、医疗设备成本、和医务人员的劳务报酬不断攀升,造成公立医院的贷款成本不断递增。医改制度下药品价格的下调、患者的减少、不良资本的增加等各种情况导致了医院的金融风险逐渐加大。
2、风险防范意识不明确
医院的运营风险无处不在,我们不能保证风险的不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金融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和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明确,会无形中加大风险的存在性。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在筹措资金或是投资时防范意识较差,没有谨慎的对待风险决策,不能够科学的运用资金,造成决策失误导致坏账、呆账的产生。或是无形资产配置的比例不协调从而影响医院的金融稳定,增加了医院的金融风险发生比例。
在很多公立医院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只停留在风险治理的理论知识表面,却没有建立完整的金融治理体系。缺乏对整体金融风险的分析,缺乏各种风险发生的协调处理能力,科学严谨性不强,从而造成金融治理和资源配置比例的分配不合理。工作人员没有全部身心的投入风险治理中,最终导致金融风险的治理效果不理想。
3、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在很多公立医院的实际运营操作当中,财务的金融监控制度不够完善或者是缺乏合理性。监管和治理两项工作在财务制度中不能够有效的结合,更没有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无法强有力的约束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以此造成医院的财经纪律得不到有效保证,严重破坏了资产的完整性,最终诱发医院的金融风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在公立医院中制定风险防范的应对措施 1、应提高各种环境变化下的风险防范应对能力
进一步对公立医院的金融风险进行防范,就需要对市场环境变化、国家扶持政策倾向、社会需求转换进行充分了解。熟悉市场和金融定位的范畴与具体发展目标,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动和倾向,有针对性的研究并科学分析金融制度管理的外在原因,努力适应所有外部环境的发展规律和衍生趋势,从而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应对策略。公立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制定出应对金融管控的有效途径、解决手段。制定出的金融管理举措,要实时根据环境因素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从而提升因不同金融环境变化下的本单位金融风险应变能力。做到适应能力,紧跟环境变化,还要求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高素质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是保障医院的整体金融体系,具有规避金融风险高水平能力的前提,更是保证医院的经营有序,保证医院持续高效的正常运行的基础。
2、建立健全整套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根据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与发展、适应能力、营运水平、资债偿还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金融风险防范的具体标准。结合医院的整体发展情况,制定出运营投资、投资分配等经济活动中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形成完整的自成体系。将其一系列资金动向、相关投入、配比结构,分为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防控标准。还要根据这一系列的指标完成情况,及对金融风险发生的后续、结果进行评定和衡量。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更要针对医院有可能诱发金融风险的事项启动紧急预案措施,将所有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建立健全完整的、科学的金融风险决策系统
决策判断是决定金融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导致金融风险的诱发因素。金融风险的发生和风险爆发比例,与公立医院金融风险决策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公立医院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要对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应相互协调及时沟通。更要结合自身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核查了解。不断进行市场分析调查、项目决策研究,对资金投入、成本回收、以及运营成本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调查,制定出合理的决策方案。多方入手完善方案,在此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金融风险扼杀在最初状态。
4、做好财务监督和财务内审机制
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财务运行,应严格以相关的会计准则、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正确的财务成果核算,反馈真实的核算结果。由此避免因为会计信息的失误,导致财务决策失误,从而引发金融风险危机。公立医院对于涉及到的重大财务决策和金融活动,就要更加强化金融风险的评估力度,针对即将出现的意外风险事项,及时跟踪进行全程监督。
公立医院在做好金融风险防范的同时,更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做深入了解。只有全面了解金融管理的制度、环境、内容、发展、以及目标,才能综合分析出带有医院自身特点的,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达到降低金融风险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促使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使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总结。
随着社會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医疗改革政策的影响,促使医院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对于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有了新的变化。从日常医院运营活动的资金流入,资金支出,投资方案的选择,对投资活动的决策及各项经济活动的部署,都会影响到医院财务金融风险的控制比例。公立医院各项经营活动开展的重点与途径,更是决定金融风险发生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资金管理,以及防范金融决策失误,才是公立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