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它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双基"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 探索 猜想 发现 培养 应用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
  当今,初中数学教育中,与人为本,大众数学和问题解决的现代教学思想已成为一个热点,数学教学将更着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广泛的数学能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解决作为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恰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注重双基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培养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另外,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培养问题意识也很重要。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现象,使头脑里经常带着"为什么?"。同时,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自学往往是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总之,培养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学生的双基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二、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教学中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就会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教学中产生数学问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意识到问题存在、产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应该是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教师要设法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猜想和发现问题,经常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其问题意识。
  (2)数学问题意识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即问题意识的产生有赖于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并且学生要有机会有时间去发问。离开了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学生的问题意识可能会被湮没,从而制约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问题情境要能激起学生的怀疑、困惑、紧张和挑战的心理。只有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学习的内部动机。
  (4)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应该循序渐进,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这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有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意识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去达到它,而这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
  (5)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培养和激发。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习惯问题,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外部因素的介入。
  三、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
  解决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標不在于认识的结果,而着眼于认识主体的活动过程。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触动人们主动地去观察、猜想、试误和发现,这是一种建构活动。解决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动态地分析可能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不仅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还需要发散思维,进行问题的建构或引申,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利用机会适当增补一些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开放性问题并不排斥传统形式的数学题。一方面在数学内部不断地生发出新的理论问题导致对数学基本知识理解的深入,另外在社会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认识到数学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激励学习的内部动力。
  四、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在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希尔伯特曾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一门数学分支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中能否提出大量的问题。中学生是极富想象力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有进取精神。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调查也表明,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立即做出分析判断,而应鼓励学生去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想法,加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保护他们的问题意识。并从中真正体会到:研究问题必须具备科学的态度、先进的技术和求实创新的精神;数学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我们周围世界的习惯。
  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不再把学习数学等同于学习教材上已经编排好的数学命题或理论,而应该看成是中学生的一种活动,与自己息息相关,尤其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活动。也给他们提供了显示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的机会,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发展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临床上缺乏特异的方法早期诊断食管癌。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测简单易行,为食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而当前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反思方式的培养缺乏好的方法和策略。本文针对如何让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方式成为一种常态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 反思 常态  反思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目标问题的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是一种在体验的基础上侧重于理性的学习的思维方式。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化学教学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对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有其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探究实验 高中化学教学 应用  一、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不仅使新知识获得
摘要:新课改带来的新理念对传统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迫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新的必要的调整。就高中数学而言,虽然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传统的影响还非常明显。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不断优化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本文就此探讨了当前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数学 优化策略  任何學科的教学自有其内在规律,高中数学自然也不例外。面对新课程改革,高中
摘要: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乐趣,才会有展示自我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着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于农村小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字:品味数学 培养兴趣 关爱学生 画图教学  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现今新课改的教材,都在一些章节中安排了"试一试""做一做"这样的版块,这些内容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用好"试一试""做一做",使其起到正确的作用呢?  一、 借用"试一试""做一做"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因其抽象性的特点,往往令学生难以理解,借助"试一试""做一做",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实数与数轴》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试一
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0年第7期《一道三角问题解答的思考》一文,作者對一道三角题的解答提出了质疑.  问题:在△中,的对边分别为,为边上的高,且=,试求的最大值.  答案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期刊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学生的生活中已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学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够建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融人生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
期刊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在兰考考察时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