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从5个方面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也是培养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应当重视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1 网上阅读或图书室搜集佳作或其中的片段,激
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懂得阅读既可以掌握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又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还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兴趣可以培养,有效阅读可以强化阅读兴趣。只有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首先,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图书室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讲给大家听,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补充一些中学生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联的内容,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原动力,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有了提高。
2 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要微笑面对学生,不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像小绵羊一样温顺,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做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地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制定目标,分层教学,创建交流平台,训练阅
读技巧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营造学生阅读的氛围,充分调动阅读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步提高。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和欣赏者。根据阅读训练计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训练目标要明确
学生每一节课的阅读教学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训练目标要明确,课后阅读也要有比较具体的阅读目标。如在布置课文预习时,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认识并学习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再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通过初读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由结合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层次,并给各小节加小标题。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法,指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鉴赏美文中精彩的内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3.2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得好。当然,这就要求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别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乐学、爱学、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3.3 教师应尊重学生,创设交流平台,强化思维训练
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和阅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观点和欣赏水平不一样,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要创设学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告诉学生能够虚心倾听他人的见解,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观点中进行反思和质疑。最后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3.4 教给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
教师应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问题的解答。无论哪种题材和体裁,都要特别留意文章或段落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的词语和句子;也要注意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词语往往是理解文章、抓住文章主题的突破口,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阅读既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和速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如泛读法,即广泛阅读;精读法,熟读而精思;通读法,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跳读法,跳跃式的读书方法;速读法,快速阅读;略读法,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还有再读、写读、序例读、选读法等。其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
4 拓宽阅读渠道,整合阅读资源,开展读书活动
首先要发挥学校图书室(馆)、阅览室、“书架超市”、阅报栏以及网络的作用;其次要整合阅读资源,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提倡学校每学期给班级订阅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创建班级图书角,建立学生读书成长档案,开展一系列专题读书活动。只要教师正确指导,合理安排,一定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1)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2)要培养学生会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3)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鼓励学生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4)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这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细微处入手,要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方所.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研究,2009(10).
[2]叶国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河北教育科学,2008(9).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四中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也是培养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应当重视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1 网上阅读或图书室搜集佳作或其中的片段,激
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懂得阅读既可以掌握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又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还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兴趣可以培养,有效阅读可以强化阅读兴趣。只有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首先,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图书室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讲给大家听,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补充一些中学生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联的内容,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原动力,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有了提高。
2 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要微笑面对学生,不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像小绵羊一样温顺,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做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地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制定目标,分层教学,创建交流平台,训练阅
读技巧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营造学生阅读的氛围,充分调动阅读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步提高。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和欣赏者。根据阅读训练计划,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训练目标要明确
学生每一节课的阅读教学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训练目标要明确,课后阅读也要有比较具体的阅读目标。如在布置课文预习时,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认识并学习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再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通过初读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由结合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层次,并给各小节加小标题。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法,指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鉴赏美文中精彩的内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3.2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得好。当然,这就要求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别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乐学、爱学、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3.3 教师应尊重学生,创设交流平台,强化思维训练
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和阅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观点和欣赏水平不一样,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要创设学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告诉学生能够虚心倾听他人的见解,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观点中进行反思和质疑。最后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3.4 教给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
教师应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问题的解答。无论哪种题材和体裁,都要特别留意文章或段落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的词语和句子;也要注意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词语往往是理解文章、抓住文章主题的突破口,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阅读既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和速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如泛读法,即广泛阅读;精读法,熟读而精思;通读法,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跳读法,跳跃式的读书方法;速读法,快速阅读;略读法,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还有再读、写读、序例读、选读法等。其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
4 拓宽阅读渠道,整合阅读资源,开展读书活动
首先要发挥学校图书室(馆)、阅览室、“书架超市”、阅报栏以及网络的作用;其次要整合阅读资源,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提倡学校每学期给班级订阅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创建班级图书角,建立学生读书成长档案,开展一系列专题读书活动。只要教师正确指导,合理安排,一定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1)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2)要培养学生会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3)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鼓励学生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4)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这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细微处入手,要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方所.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研究,2009(10).
[2]叶国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河北教育科学,2008(9).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