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居民以及病人有关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手段,提高居民及病患对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认知水平。
方法:对社区居民采用随机数字抽样调查,抽取3000名居民和病患为调查对象,其中病患人数为600例;利用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抗菌素的合理使用认知情况调查。
结果:3000名调查对象中,居民以及病人对抗菌素的获得途径:医生开具处方占比例约94.4%;自行购买占比例约12.97%;家里存药占比例约29.77%。认知平均评分(4.3±1.2)分;行为平均评分(27.3±3.5)分;态度平均评分(6.5±2.8)分;三组评分的两两比较中(t=340.4762,P=0.0000;t=39.5557,P=0.0000;t=254.1757,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健康讲座的形式,对居民以及病患抗菌素的认知和使用进行干预,以提高居民以及病患对抗菌素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减少抗菌素滥用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抗菌素 认知 健康教育 合理使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0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89-02
自临床上开始对青霉素进行使用以后,各种抗菌素的使用日趋频繁。抗菌素在由细菌引发的感染的使用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其效果的优良性引发了一系列的合理使用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尤其是居民以及病患对抗菌素的使用,因为认知不足以及疾病恢复情况的不理想等因素,加之现在抗菌素容易购买获得,促使他们违背治疗原则地使用抗菌素,如超标、减量或不使用等。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社区居民以及患者对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调查对象均在自愿的情况下配合调查,年龄在18~75岁,平均(45.6±18.1)岁;排除精神障碍、智力障碍以及不愿意配合人群。
1.2 调查方法。对社区居民采用随机数字抽样调查,抽取3000名居民和病患为调查对象,其中病患人数为600例;利用健康教育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抗菌素的合理使用认知情况调查。内容如下: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对抗菌素的了解以及认知情况、对抗菌素的使用相关的态度、观点和行为等。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300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有1650名,女性有1350名;年龄在16~70岁,平均(38.2±20.6)岁;各个行业人士均有涉及。
2.2 居民以及病人对抗菌素的认知情况。居民以及病人对抗菌素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医生、公益宣传、健康讲座以及广告等途径。详见表1。
3 讨论
本组调查中,居民以及病人在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态度、行为以及认知情况中,认知以及态度得分分别为(4.3±1.2)分,(6.5±2.8)分;证明居民以及病人存在对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有自行购买(12.97%)、自行备药(29.77%)等现象;药店并没有严格实行对处方药管理[2]。
居民对抗菌素主要是通过医生了解占80%;公益宣传占30.33%;健康讲座占26.25%;广告占20.25%;病人通过医生了解占85%;公益宣传占48.83%;健康讲座占28%;广告占47.17%。由此可以看出,居民以及病人对抗菌素的了解水平低下,应加强对抗菌素合理使用的宣传,建议医务人员到社区开展定期的对药品知识的讲座,鼓励人们参加抗菌素的健康讲座,学习知识,以减少抗菌素的滥用的发生。
被调查者在抗菌素的使用上,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内容包括:①医生度药物的使用情况未进行详细的说明;②居民自身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③商业广告对其进行的错误引导等[3-4]。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对药物的使用进行简单明了的说明可以减少患者滥服药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减少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另外,對医生的进行抗菌素使用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培训,改变其对临床上用药的态度,更加规范地进行抗菌素的处方开具以及使用。综上所述,改变患者的认知、态度以及行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抗菌素的滥用情况,使其养成正确的抗菌素使用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美兰.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应用抗生素认知行为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6):77-78
[2] 康秀芹.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抗生素应用认知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24):234-234
[3] 刘兵.社区抗生素使用调查及合理应用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2):3477-3478
[4] 苏丹婷,张新卫,王磊等.浙江农村社区控制抗生素滥用健康教育试点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4):296-298
方法:对社区居民采用随机数字抽样调查,抽取3000名居民和病患为调查对象,其中病患人数为600例;利用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抗菌素的合理使用认知情况调查。
结果:3000名调查对象中,居民以及病人对抗菌素的获得途径:医生开具处方占比例约94.4%;自行购买占比例约12.97%;家里存药占比例约29.77%。认知平均评分(4.3±1.2)分;行为平均评分(27.3±3.5)分;态度平均评分(6.5±2.8)分;三组评分的两两比较中(t=340.4762,P=0.0000;t=39.5557,P=0.0000;t=254.1757,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健康讲座的形式,对居民以及病患抗菌素的认知和使用进行干预,以提高居民以及病患对抗菌素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减少抗菌素滥用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抗菌素 认知 健康教育 合理使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0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89-02
自临床上开始对青霉素进行使用以后,各种抗菌素的使用日趋频繁。抗菌素在由细菌引发的感染的使用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其效果的优良性引发了一系列的合理使用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1]。尤其是居民以及病患对抗菌素的使用,因为认知不足以及疾病恢复情况的不理想等因素,加之现在抗菌素容易购买获得,促使他们违背治疗原则地使用抗菌素,如超标、减量或不使用等。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社区居民以及患者对抗菌素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调查对象均在自愿的情况下配合调查,年龄在18~75岁,平均(45.6±18.1)岁;排除精神障碍、智力障碍以及不愿意配合人群。
1.2 调查方法。对社区居民采用随机数字抽样调查,抽取3000名居民和病患为调查对象,其中病患人数为600例;利用健康教育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抗菌素的合理使用认知情况调查。内容如下: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对抗菌素的了解以及认知情况、对抗菌素的使用相关的态度、观点和行为等。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300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有1650名,女性有1350名;年龄在16~70岁,平均(38.2±20.6)岁;各个行业人士均有涉及。
2.2 居民以及病人对抗菌素的认知情况。居民以及病人对抗菌素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医生、公益宣传、健康讲座以及广告等途径。详见表1。
3 讨论
本组调查中,居民以及病人在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态度、行为以及认知情况中,认知以及态度得分分别为(4.3±1.2)分,(6.5±2.8)分;证明居民以及病人存在对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有自行购买(12.97%)、自行备药(29.77%)等现象;药店并没有严格实行对处方药管理[2]。
居民对抗菌素主要是通过医生了解占80%;公益宣传占30.33%;健康讲座占26.25%;广告占20.25%;病人通过医生了解占85%;公益宣传占48.83%;健康讲座占28%;广告占47.17%。由此可以看出,居民以及病人对抗菌素的了解水平低下,应加强对抗菌素合理使用的宣传,建议医务人员到社区开展定期的对药品知识的讲座,鼓励人们参加抗菌素的健康讲座,学习知识,以减少抗菌素的滥用的发生。
被调查者在抗菌素的使用上,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内容包括:①医生度药物的使用情况未进行详细的说明;②居民自身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③商业广告对其进行的错误引导等[3-4]。因此,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对药物的使用进行简单明了的说明可以减少患者滥服药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减少抗菌素的不合理使用。另外,對医生的进行抗菌素使用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培训,改变其对临床上用药的态度,更加规范地进行抗菌素的处方开具以及使用。综上所述,改变患者的认知、态度以及行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抗菌素的滥用情况,使其养成正确的抗菌素使用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美兰.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应用抗生素认知行为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6):77-78
[2] 康秀芹.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抗生素应用认知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24):234-234
[3] 刘兵.社区抗生素使用调查及合理应用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2):3477-3478
[4] 苏丹婷,张新卫,王磊等.浙江农村社区控制抗生素滥用健康教育试点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4):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