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让高中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二是通过新课程培养高中生对地理的深厚情感、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的热爱。简言之,就是将高中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这恰好就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核心素养对于每个地理教育者而言并不陌生,但如何借新课程之力,以培养高中生地理学科素养为基础,提升学生认知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值得更多教育者反思。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感知新课程,培养和构建地理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分析。
一、组织探究活动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和途径,而实践探究活动就是一条有效的培养途径。实践证明,只要引导得法,当学生面对一个新问题或者是一个新任务时,就会产生积极而主动的探究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就会激发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新知,最后让新旧知识融合成为一个更全面且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构建的过程。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通过问题、案例等多种形式,助力学生完成知识的运用与迁移。例如,在讲到有关长江流域的内容时,先导入一段介绍长江流域的视频,让学生们初步了解长江流域概况,然后提出问题:“从气候、水文和地形等方面思考长江流域有着怎样的自然环境?”“长江流域有哪些自然资源?”利用视频辅助教学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获取某些信息的形式。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的最佳引子,同时,问题也给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与课程相关的文字与图片,再次提问:“长江从哪些地区(省、市)经过?”“长江上、中、下游有哪些代表城市?是否能够分析出它们的发展优势与劣势?”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独立判断和自由讨论的空间,强化课堂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综合能力与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而显然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无法实现综合能力与综合思维的提升。现在的高中生,他们除了课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因此,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满足于自己的认知被局限于教材或者是课堂之中,渴望获得更多能力以及更多运用知识的机会。而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为了让高中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引入一些具有时代感的内容,如讲到环境资源时,引入“低碳经济”的热点问题,列举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们分析。
三、提高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让高中生具备地理核心素养,让他们能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并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身以及社会的长久发展。而新时期的青少年亦同样渴望更加新颖的学习形式,比如他们会在地理课堂提出想进行野外实践的想法。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有效的课堂拓展活动。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与所讲主题贴近的实践活动。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应运用教学智慧为学生们搭建更多实践活动的平台。例如,给他们设计一条“自助游”的旅游线路,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完成“野外考察”“区域调查”“交通运输布局”“自然灾害”等各种调查式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身边的生活、生产现象进行主动观察,学会用书本上的地理知识来解释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与事物,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地理、文化、生活、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进而深化他们的核心素养,强化现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总之,作为新课程的传播者,高中地理教师要想在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養理念,必须做好教学设计。成功的课堂源于合理的设计,而成功的教师,也都是从认真做好每一个教学设计开始的。高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也折射出很多新素养,只要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找到学生现有水平与新课程目标之间的平衡点,就能够成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精彩课堂。
一、组织探究活动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和途径,而实践探究活动就是一条有效的培养途径。实践证明,只要引导得法,当学生面对一个新问题或者是一个新任务时,就会产生积极而主动的探究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就会激发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新知,最后让新旧知识融合成为一个更全面且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构建的过程。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通过问题、案例等多种形式,助力学生完成知识的运用与迁移。例如,在讲到有关长江流域的内容时,先导入一段介绍长江流域的视频,让学生们初步了解长江流域概况,然后提出问题:“从气候、水文和地形等方面思考长江流域有着怎样的自然环境?”“长江流域有哪些自然资源?”利用视频辅助教学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获取某些信息的形式。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的最佳引子,同时,问题也给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与课程相关的文字与图片,再次提问:“长江从哪些地区(省、市)经过?”“长江上、中、下游有哪些代表城市?是否能够分析出它们的发展优势与劣势?”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独立判断和自由讨论的空间,强化课堂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
综合能力与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而显然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无法实现综合能力与综合思维的提升。现在的高中生,他们除了课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因此,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满足于自己的认知被局限于教材或者是课堂之中,渴望获得更多能力以及更多运用知识的机会。而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为了让高中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引入一些具有时代感的内容,如讲到环境资源时,引入“低碳经济”的热点问题,列举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们分析。
三、提高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让高中生具备地理核心素养,让他们能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并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身以及社会的长久发展。而新时期的青少年亦同样渴望更加新颖的学习形式,比如他们会在地理课堂提出想进行野外实践的想法。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有效的课堂拓展活动。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与所讲主题贴近的实践活动。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应运用教学智慧为学生们搭建更多实践活动的平台。例如,给他们设计一条“自助游”的旅游线路,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完成“野外考察”“区域调查”“交通运输布局”“自然灾害”等各种调查式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身边的生活、生产现象进行主动观察,学会用书本上的地理知识来解释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与事物,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地理、文化、生活、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进而深化他们的核心素养,强化现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总之,作为新课程的传播者,高中地理教师要想在地理课堂落实核心素養理念,必须做好教学设计。成功的课堂源于合理的设计,而成功的教师,也都是从认真做好每一个教学设计开始的。高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也折射出很多新素养,只要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找到学生现有水平与新课程目标之间的平衡点,就能够成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