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细节追问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kpu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文言文复习课, 复习的重点当然是放在了文言知识的落实上, 教师把重要的知识点转化成释词译句和默写, 用大屏幕显示出来, 然后对学生说“会的同学请举手”经过短暂的思考,有同学举手提问, 回答, 点评提问, 回答, 点评一切似乎都再正常不过, 不需要任何思考和追问
  原来已经会的暂且不去管他, 我们来分析那些不会的。首先没压力, 因为“会的请举手”, 那么“不会的就可以不举手”。其次没保证, 对于不会的, 学习的手段就只有“听” —听别人说了一遍, 即使可能当时会了, 也仅是“可能”而已。这种道听途说似的记忆, 很难说保持长久, 更别说什么切身体验。会与不会, 长久不长久, 他们自己糊涂, 老师心里照样也不清楚, 复习的有效性, 大打折扣。
  如果教师不能使学生从不懂到懂, 从未知到已知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已知当作未知, 视其未知如不存在, 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需理解力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唠叨, “好治不病以为功”, 那就白白浪费了生命。教学的本质是创新, 但是这样的教学很难说是创新。可现实却是语文课堂上, 教了学生不感兴趣的,教了作为读者连自己都不关注的, 教了没有用的, 教了学生自己能弄懂的, 教了文本共性的非个性的东西。相反的就是“没教什么”没教学生感兴趣的, 没教作为读者肯定要关注的, 没教更多有用的, 没教学生自己弄不懂的, 没教文本个性非共性的。
  其实很多学科、很多老师、很多课堂, 都是这样。看似无意的一句话, 反映的却是教育理念看似偶然的一句话, 反映的却是当前整个教学的弊病。就这么一句话, 简单, 又不简单。
  除了像上面那样向现象的背后作纵向的开掘, 还可以沿着现象的平面作横向的思考—想一想教学着力点的问题。我们来看三个人不 同的处理。
  一个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在《给教师的建议第条, 说到检查作业, 因为老师上课时的时间是有限的, 不可能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检查到, 而在检查其中的几位时, 其他的学生还不听。如何进行检查呢那就是运用草稿本。草稿本是每个学生必备的, 每到上课, 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前一天所学的知识出一些题目, 全体学生都把题目抄到草稿本里, 教师并不喊任何人到黑板来做题, 草稿本代替了黑板, 每一个学生都要工作, 就像他被叫到黑板前做题一样。教师注意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这样, 教师就以简便的形式获得了关于学生知识情况的信息, 同时每个学生都做到了完全独立地工作。日第二个是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他执教一篇说明文时, 要求学生把课文看一遍, 然后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想一想练习题要求掌握的知识哪些老师可以不教学生发表意见后, 钱老师又问学生换个角度思考, 你们认为要学好这篇课文, 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经过讨论, 师生一致认为, 趣味性是这篇说明文的特色, 这一点要教。课堂上钱老师还经常这样提问对这个问题, 一点想法也没有的请举手然后, 他会耐心地把这个同学教明白为止。我们习惯于“会的同学请举手”,钱老师却经常“不会的请举手”。第三个是我校教数学的李老师。在课尾的练习巩固环节, 面对情绪高涨的同学, 李老师不急于提问, 而是提出了一个要求等你们小组所有成员都会了, 才能举手回答。一般的处理可能是抢答—看哪一个小组最先举手, 特别是在某些公开课的背景下。也就是说,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过分关注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看谁最先对教师的问题做出回应。细想起来,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 就是只培养了极个别的学习尖子, 而忽略了大多数普通人。在这些尖子同学思想的比照下, 更多人的思维陷人停滞, 直至沦为课堂的看客。即使是在小组学习的形式下, 他们也总是习惯于把眼光投向自己优秀的同伴, 自己甘居一隅, 小组成了他们最安全的避风港。如果教师的关注点不只在“会的请举手” , 而是在“所有成员都要会”上, 那课堂就会向“消灭不会”的方向发展—而且是小组内自主发现、积极主动地“消灭”。李老师话音刚落, 果然所有小组都争先恐后地展开了“自救”行动—会的教不会的, 教得积极, 学得投人, 教师倒成了闲人。而且在荣誉感的驱使下, 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我很想借用一部电影的名字给这个细节命名—一个也不能少。教师的教学话语方式, 关涉到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与学生相遇。
  我们的课堂上每夭都上演着这样耐人寻味的教育细节, 表面上好像不需要思考, 甚至天经地义, 其实往往经不起深度地推敲和追问。—“ 给我”句式提出问题后, 有的教师会向学生说“ 我给你五分钟。”时间一到, 教师说“请你给我说说。”学生的回答有些答非所问, 教师便又说“我问什么你给我说什么。”还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后, 经常这样严肃地说“请你给我认认真真地写下来”请问课堂和学习的主人到底是谁时间到底是谁的是教师在学还是学生在学是学生在为自己学还是在为教师学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还是以自己的“教”为中心—“谢谢”句式公开课下课铃敲响, 教师彬彬有礼不无真诚地对学生说“ 谢谢同学们”还有的更为“具体”“谢谢同学们的合作”请问为什么要“谢谢同学们”甚至是“谢谢合作”呢课堂上是学生为教师服务, 还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如果是后者, 那应该是学生谢谢老师。我想, 恐怕是这些教师的思想骨子里还是以自己为主下课铃响,“表演”完毕, 警惕性也就随之放松, 于是脱下“ 为学生服务”的外衣, 而“现出原形”了吧。
其他文献
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操作应遵循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操作也应如此。为了使我们能自觉遵循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律、准确地执行评价标准,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目标原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消除题海战术。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围绕这一目标,不能偏离方向,以免
期刊
内容摘要:壁画在中国是最古老的艺术,代表着一个国家历史时期的高度成就,随着历史的变迁它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从衰落到逐渐复兴的阶段。文章主要就壁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壁画 艺术价值 艺德 立法保护    壁画艺术作为美术诸多表现形式的一种,是目前所能发现的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壁画是最直接跟国民经济、国家文明盛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艺术。乱世出诗人,文学家——“穷苦而后工”,但乱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鉴
期刊
内容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在新一轮课改理念指导下,把握好教材的弹性,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调配、重组,使用切合教学实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抓住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外,还应观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去获取成功,让他们更充分地体验成功后的欢乐与
期刊
内容摘要: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难以发挥出训练时的高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针对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不佳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要采用具体的,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系统的培养,提高心理品质以使他们主动有效的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从而保证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关键词:心理素质 训练 培养     一、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     1、过分看
期刊
对于自己任教的历史学科,刚开始可以用“误入歧途”来形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的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尝试着用新的理念进行高一年级的教学设计,改变过去教师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情况,以学生为主体,每节课贯穿适合教学内容的学生活动。  1、学期活动回顾  我们使用的是岳麓版教材。整个学期的教学设计,除了第3、7、11、14、19、20课基本由我讲授完成外,其余各课几乎都安排了比较丰
期刊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一、注意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期刊
为使阳光更灿烂,教改之势正燎原。  惜乎换汤未换药,素质难过分数关。  迈进新世纪以来,教育界改革风起云涌,方兴未艾。提倡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教改的春风拂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可谓润物有声而深入人心。但是,经过近十年的时间推移,激情过后,冷静沉思,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教改的主载体——学校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偏远的山区学校,虽然在主管领导视察时也“改”得有板有眼、声情并茂,其实不过
期刊
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    一、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强吸引力    1、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
期刊
内容摘要:课本是那么薄薄的一本,由几十页的纸张粘帖而成。而新的理念下的语文却是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在活字上下功夫。  关键词:教材 例子 功夫 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