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缕炉香都是传说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時大时小的风雨没有扫掉游人的兴致,拎雨伞穿雨衣的游客排着长龙,一个跟一个列队进入风动石景区的时候,来了一群抬着神像游行的信徒。走在前边的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听到有人在后边嚷嚷的嘈杂声,才醒悟难怪一直有锣鼓乐声不断,转身看见一律身着蓝色长袍白色衣领的抬着神轿的信徒们一脸虔诚,游客们也即时肃穆无声,站在一边观看,信徒身上挂繁体字“龙潭关帝庙进香团”牌子,轿子上坐着的是关帝爷神像,背后插五色黑白红绿黄五面旗帜,南洋来人双手合十鞠躬。朋友笑我是百分百的闽南人,虽在南洋出生长大,改不了传统闽南人见神就拜的作风。我没回话,只微笑。我不爱谈鬼神,更不说神迹,凡神明,都值得尊敬。
  南洋人最喜欢供奉的神,是天后妈祖。当年中国人南来,都用海路,从汕头出海搭漆红色船头的红头船,自福建上船则乘船首涂绿的青头船。无论红或青色的船,扬帆出海之前,大家都先到妈祖宫庙求平安符。飘洋过海求生,面对未知的前景,先要祈求海上圣母妈祖保佑顺风平安抵达目的地。到了南洋地,为表感恩,首件要事是给海上天后建宫庙感谢妈祖一路庇佑。至今全球近五千座妈祖宫庙便是最强而有力的证明。
  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熏陶的华人,就算人到南洋,为赚钱埋头努力做生意,也不忘记孝悌忠义伦理道德观念。忠义既是中华文化中最受崇敬的品德和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几乎所有南洋华人,不管做生意或不做生意,人人都认识关帝,因为,有华人的地方,到处有关帝庙。在南洋我们跟着长辈敬称“关公”。
  无论妈祖或关公,我们从小一见到就双手合十、行礼以示尊敬。遇游行的神明,我们也得让神明先走在前面。
  出游的神明走远了,游人才发现眼前便是著名的风动石。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上边尖尖底下圆圆的石头“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块石头的接触面只有十余平方厘米,这时有风有雨,海风出力地刮着吹,吹得人要打寒颤,紧紧拢着围巾,牢牢抓住雨伞,看见石头还真的摇晃起来,叫人很是担心有个万一。当地的朋友丝毫不放心上,口气轻松地安慰说不要怕,历经台风地震都不会倒下,这点风不算什么。它的外号就叫“天下第一奇石”。
  在网络一搜索,不管东南西北,任何地方的风土人情,全都曝光的年代,没有做功课就外出旅游有点不好意思,那是一种要依赖别人的无赖相。可这回出门前忙得不可开交,结果真的懵懵懂懂就跑来了。听人说,到了闽南,不到东山,是件憾事,到了东山,不到风动石,更是一大憾事。现在终于没遗憾了。沾沾自喜跟随大队向前行,以为就此结束风动石公园之旅。
  意外发现越往前行,游客越多,人潮拥挤得必须以摩肩接踵来形容。根本没人理会又是风又是雨的坏天气。突然见到所有游人皆停驻一间小庙门口。我一停步,发现烧香拜佛的人自有规矩,进去的人从左右两边行,出来的人则自中间走,络绎不绝地人来人往,全是一副庄重恭敬的神情。
  等了许久,人潮就是不退,找不到机会进去,便伫在外头听陪同的当地人介绍:雕梁画栋的关帝庙融合了三大雕塑艺术 ,一是闽南特色的彩瓷剪贴雕 ,色彩永远不褪;二是里头有一块盘龙石雕,目前全国只有两处地方有,其中一处在北京故宫;三是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七金木雕,在技法上采用浮雕 、镂空雕、通雕、立体雕等。喜欢艺术的人听到这里,有点心动,客串导游的人接着说:“几乎所有东山人,都是关帝信徒。”“别看这家庙很小,只有680多平方米,它却和关帝出生地山西解州、关帝埋葬遗体地湖北当阳、关帝埋葬首级地河南洛阳相提并列,同称中国四大关帝庙。”听的人目瞪口呆,还有更吃惊的一句,“关帝圣祖就在这里。”再抬头,小小的门口却具有一种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气势。大殿和前殿屋脊是瓷雕的“双龙抢珠”及“凤凰飞舞”雕塑,“八仙过海”和“百兽图”等,生动的造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华表楼亭式建筑的牌楼,庙门上斗拱中间高高悬挂红底金字的“武圣庙”。在中国,文圣是孔子,武圣就是关帝爷,可见 人们心目中,关公的地位有多崇高。
  关帝信仰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广泛传播,当时江夏侯周德兴带兵到东山,为防御倭寇侵犯,建铜山城并设立水寨坚守海防,为了安抚官兵情绪建立“关公祠”。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垂拱二年(686),大唐将领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64姓将士开拓闽南,驻军东山岛的时候,已经从家乡引来关圣帝君香火。陈元光就是漳州历史处处提到的开漳圣王。
  “一生一会”听起来有点悲伤,却也是在提示自己要懂得珍惜。从前听到东山,以为是一座山,后来才晓得是座岛。漳州朋友几次建议带我到东山,缺乏机缘。这回在漳州沿海走了几天,终于到达东山,决定再怎么拥挤也要把自己挤进去参观。
  进入大殿看见三个门,一般人都没有机会走中间正门,因为中门两侧各有一石鼓,架着蟠龙镏金木棒,名称为“龙档”或“皇档”,只有皇帝来了才能走中门。意思是这座庙曾经有皇帝来过哦。
  普通平凡人只好从边门进去,然后就完全动弹不得。眼前就是一堆袅绕的香烟,还有堆高如山的祭拜物品,和无数人。本来想看庙里的对联和牌匾,听说主殿上悬挂清咸丰皇帝御笔“万世人极”,匾下边供奉两尊关帝神像,一尊是按《三国演义》书中的关公形象雕塑的“镇庙神”,后面坐在轿子里的关公,是每逢寿诞期间游神时出门的。两边柱子还有漳州文化人最为尊敬的明武英殿大学士、太师太保、吏部兼兵部尚书黄道周亲笔写的木刻楹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戚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这是我更感兴趣的,然而,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我的心情:“望门兴叹”。
  带着赞叹和失望的心情退出来的时候,风雨仍在,想起毛阿敏的歌,“天涯海之角,有一个美丽的东山岛,每一缕炉香都是传说,每一处景点都是民谣”,歌中的每缕香,都是从关帝庙飘出来的吧?
其他文献
“九十九湾”闽南水乡,是2016年启动建设的一处滨水与休闲游憩新景观。对市民来说,近在咫尺就可游览郊野古厝民居风情。这里吸引着人们慕名而来,留连忘返。  “九十九湾”在龙文区境内,从九龙江北溪蜿蜒流向西溪,因委婉曲折而得名。自古是漳州流域最广的内河,也是水陆交通要道。这条水域,贯穿龙文区,联结城乡,绕过一个个村庄,浇灌十里八方土地。昔日曾烟柳绕堤、小舟荡漾、商贾航运。这条水域的沿岸,建起了一个又一
期刊
卫闽村街上的竹柏树龄五百年,樟树树龄二百多年,这是估算,是园林工作者给它们按个标识吧。  竹柏树身不光滑,布满疙瘩,加之粗腰身,枝繁叶茂。遮蔽的阴影更密,我伫立它的枝叶下,被遮蔽。当然,它一定看出我在猜想什么,一个人面对一株古老的树,自然将时光拉远,树的每一根枝条无限延伸,叶子呢?哪怕丢失在地面的一片,拾起来仔细辨认,似乎也与身世有关。对呀,与身世有关。时光遥远的那头,树下伫立的是一位祖辈,他那时
期刊
蚵仔煎是闽南语的俗称,普通话叫海蛎煎,它是福建沿海,漳州,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是家家餐桌上一道常见的家常菜。  据民间传闻,蚵仔煎还有一则有趣的历史故事。1661年3月,郑成功从鹿儿门率领军队攻入台湾,意欲收复失土。郑军攻进台湾前,荷兰侵略军就已经把粮食藏匿起来。郑军在缺乏粮食的情况下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的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搅拌,再煎成大饼充饥。结果出乎意料,这道味美
期刊
2014年6月26日,诏安县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这在漳州市属首个,在福建省是第三个。这是诏安继“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海峡硒都”之后又一块响当当、沉甸甸、金灿灿的招牌。  如今,更值得骄傲的是,2019年5月20日,在联合国老龄所总部欧洲马耳他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国际会议”上,福建省诏安县被认证为“世界长寿乡”。从此,诏安拥有了第一张国际名片。而
期刊
“一月炒米香,二月炒韭菜,三月锵锵滚,四月炒米粉……”  这首童谣是我小时候最常挂在嘴边的,长大后,它也一直记在我的心里,现如今,它已经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近年来,每当一个人散步经过小溪的中山公园,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在临河的原小溪码头位置上驻足片刻。凝望那平静的河水,内心瞬间思潮涌动,眼前就会浮现出幼小的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坐在码头台阶上,拍着小手快乐地吟唱童谣的情景。  说起那小溪码头,老小
期刊
少年时总是反复做一个梦,梦见妈妈躺在一个星星编织成的水晶床上,那床散发出美丽的蓝光,妈妈安详温和地朝我笑。星星那梦幻般的光芒给了梦中的我一个恬静的世界,让我沉醉在唯美的遐想之中。  有人常说梦是心灵的反应,与现实相反。现在想来,大抵是那时的母亲对我太严厉,总要求我考第一名而且是100分。母亲是老师。有一回我考97分,是第一名。我兴高采烈地向母亲报喜,谁知母亲一看分数立刻皱起眉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
期刊
几次想动笔,写一些有关母亲的文字,因只身一人,在医院照顾因脑梗塞,导致左手、左脚瘫痪的母亲,随时被她的话语打断,而迟迟不能动笔。一会儿要挪一下身子,一会儿要弄一下被单,一会儿把她的手摆正一下,一会儿口渴了要喝水……总之,病床上的母亲,躺了几天,已经被病痛折磨得浮躁不安。  刚刚,看到母亲斜靠在床垫上,口中念诵着什么,右手在胸前,摆出拜佛的手势,她应该是在念经祈福吧?  记得刚住院的翌日早晨,已病恹
期刊
天方盘,一座刻有符号的大石盘,其中的奥秘数百年来尚未解开。这神奇之物何人所建?他就是明代大学问家黄道周。  明万历十三年(1585),黄道周出生于福建漳浦县铜山深井村。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少詹事。南明隆武(1645-1646)时,任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兼吏部、兵部尚书。 1646年殉国,四年后归葬漳浦北山。黄道周一生著述宏富,书画作品独具一格,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而他
期刊
在我平生有限的出国经历中,参加过公务接待、也跟团出行过,但自驾游还是第一次,觉得新鲜,因此有了感想。  我此行是参加意大利南部城镇,马耳他,希腊19天自由行,是由一位旅游达人网名叫和谐的人组织的,由妻子将我纳入。之前,妻子跟着他已经分别游历了5个国家:美国、土耳其、以色列、加拿大、秘鲁(包括玻利維亚)。  我们一行18人(包括聘请一位当地就读的华人研究生当导游,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沟通),抵达罗马后,
期刊
那一天,是午后,春日迟迟天晴好。琴姐从地铁口出来,戴着大口罩,提着保温袋。那里面,是卤鸡蛋,卤莲藕,卤豆干,还有轩最爱吃的卤牛肉。厨艺欠佳,常为一日三餐发愁,挑嘴的孩子们需要多种类换花样,而花样我最搞不来。  琴姐的那袋卤料,解决了那一天的晚餐,我跟轩和媛,一人一把凳子,一人一个卤蛋,坐阳台居高临下,看买菜的人们行色匆匆。小口慢品,大口咀嚼,连平时不喜的蛋黄都舔得精光。口味各异的母子三人,在晚霞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