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時大时小的风雨没有扫掉游人的兴致,拎雨伞穿雨衣的游客排着长龙,一个跟一个列队进入风动石景区的时候,来了一群抬着神像游行的信徒。走在前边的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听到有人在后边嚷嚷的嘈杂声,才醒悟难怪一直有锣鼓乐声不断,转身看见一律身着蓝色长袍白色衣领的抬着神轿的信徒们一脸虔诚,游客们也即时肃穆无声,站在一边观看,信徒身上挂繁体字“龙潭关帝庙进香团”牌子,轿子上坐着的是关帝爷神像,背后插五色黑白红绿黄五面旗帜,南洋来人双手合十鞠躬。朋友笑我是百分百的闽南人,虽在南洋出生长大,改不了传统闽南人见神就拜的作风。我没回话,只微笑。我不爱谈鬼神,更不说神迹,凡神明,都值得尊敬。
南洋人最喜欢供奉的神,是天后妈祖。当年中国人南来,都用海路,从汕头出海搭漆红色船头的红头船,自福建上船则乘船首涂绿的青头船。无论红或青色的船,扬帆出海之前,大家都先到妈祖宫庙求平安符。飘洋过海求生,面对未知的前景,先要祈求海上圣母妈祖保佑顺风平安抵达目的地。到了南洋地,为表感恩,首件要事是给海上天后建宫庙感谢妈祖一路庇佑。至今全球近五千座妈祖宫庙便是最强而有力的证明。
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熏陶的华人,就算人到南洋,为赚钱埋头努力做生意,也不忘记孝悌忠义伦理道德观念。忠义既是中华文化中最受崇敬的品德和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几乎所有南洋华人,不管做生意或不做生意,人人都认识关帝,因为,有华人的地方,到处有关帝庙。在南洋我们跟着长辈敬称“关公”。
无论妈祖或关公,我们从小一见到就双手合十、行礼以示尊敬。遇游行的神明,我们也得让神明先走在前面。
出游的神明走远了,游人才发现眼前便是著名的风动石。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上边尖尖底下圆圆的石头“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块石头的接触面只有十余平方厘米,这时有风有雨,海风出力地刮着吹,吹得人要打寒颤,紧紧拢着围巾,牢牢抓住雨伞,看见石头还真的摇晃起来,叫人很是担心有个万一。当地的朋友丝毫不放心上,口气轻松地安慰说不要怕,历经台风地震都不会倒下,这点风不算什么。它的外号就叫“天下第一奇石”。
在网络一搜索,不管东南西北,任何地方的风土人情,全都曝光的年代,没有做功课就外出旅游有点不好意思,那是一种要依赖别人的无赖相。可这回出门前忙得不可开交,结果真的懵懵懂懂就跑来了。听人说,到了闽南,不到东山,是件憾事,到了东山,不到风动石,更是一大憾事。现在终于没遗憾了。沾沾自喜跟随大队向前行,以为就此结束风动石公园之旅。
意外发现越往前行,游客越多,人潮拥挤得必须以摩肩接踵来形容。根本没人理会又是风又是雨的坏天气。突然见到所有游人皆停驻一间小庙门口。我一停步,发现烧香拜佛的人自有规矩,进去的人从左右两边行,出来的人则自中间走,络绎不绝地人来人往,全是一副庄重恭敬的神情。
等了许久,人潮就是不退,找不到机会进去,便伫在外头听陪同的当地人介绍:雕梁画栋的关帝庙融合了三大雕塑艺术 ,一是闽南特色的彩瓷剪贴雕 ,色彩永远不褪;二是里头有一块盘龙石雕,目前全国只有两处地方有,其中一处在北京故宫;三是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七金木雕,在技法上采用浮雕 、镂空雕、通雕、立体雕等。喜欢艺术的人听到这里,有点心动,客串导游的人接着说:“几乎所有东山人,都是关帝信徒。”“别看这家庙很小,只有680多平方米,它却和关帝出生地山西解州、关帝埋葬遗体地湖北当阳、关帝埋葬首级地河南洛阳相提并列,同称中国四大关帝庙。”听的人目瞪口呆,还有更吃惊的一句,“关帝圣祖就在这里。”再抬头,小小的门口却具有一种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气势。大殿和前殿屋脊是瓷雕的“双龙抢珠”及“凤凰飞舞”雕塑,“八仙过海”和“百兽图”等,生动的造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华表楼亭式建筑的牌楼,庙门上斗拱中间高高悬挂红底金字的“武圣庙”。在中国,文圣是孔子,武圣就是关帝爷,可见 人们心目中,关公的地位有多崇高。
关帝信仰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广泛传播,当时江夏侯周德兴带兵到东山,为防御倭寇侵犯,建铜山城并设立水寨坚守海防,为了安抚官兵情绪建立“关公祠”。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垂拱二年(686),大唐将领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64姓将士开拓闽南,驻军东山岛的时候,已经从家乡引来关圣帝君香火。陈元光就是漳州历史处处提到的开漳圣王。
“一生一会”听起来有点悲伤,却也是在提示自己要懂得珍惜。从前听到东山,以为是一座山,后来才晓得是座岛。漳州朋友几次建议带我到东山,缺乏机缘。这回在漳州沿海走了几天,终于到达东山,决定再怎么拥挤也要把自己挤进去参观。
进入大殿看见三个门,一般人都没有机会走中间正门,因为中门两侧各有一石鼓,架着蟠龙镏金木棒,名称为“龙档”或“皇档”,只有皇帝来了才能走中门。意思是这座庙曾经有皇帝来过哦。
普通平凡人只好从边门进去,然后就完全动弹不得。眼前就是一堆袅绕的香烟,还有堆高如山的祭拜物品,和无数人。本来想看庙里的对联和牌匾,听说主殿上悬挂清咸丰皇帝御笔“万世人极”,匾下边供奉两尊关帝神像,一尊是按《三国演义》书中的关公形象雕塑的“镇庙神”,后面坐在轿子里的关公,是每逢寿诞期间游神时出门的。两边柱子还有漳州文化人最为尊敬的明武英殿大学士、太师太保、吏部兼兵部尚书黄道周亲笔写的木刻楹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戚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这是我更感兴趣的,然而,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我的心情:“望门兴叹”。
带着赞叹和失望的心情退出来的时候,风雨仍在,想起毛阿敏的歌,“天涯海之角,有一个美丽的东山岛,每一缕炉香都是传说,每一处景点都是民谣”,歌中的每缕香,都是从关帝庙飘出来的吧?
南洋人最喜欢供奉的神,是天后妈祖。当年中国人南来,都用海路,从汕头出海搭漆红色船头的红头船,自福建上船则乘船首涂绿的青头船。无论红或青色的船,扬帆出海之前,大家都先到妈祖宫庙求平安符。飘洋过海求生,面对未知的前景,先要祈求海上圣母妈祖保佑顺风平安抵达目的地。到了南洋地,为表感恩,首件要事是给海上天后建宫庙感谢妈祖一路庇佑。至今全球近五千座妈祖宫庙便是最强而有力的证明。
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熏陶的华人,就算人到南洋,为赚钱埋头努力做生意,也不忘记孝悌忠义伦理道德观念。忠义既是中华文化中最受崇敬的品德和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几乎所有南洋华人,不管做生意或不做生意,人人都认识关帝,因为,有华人的地方,到处有关帝庙。在南洋我们跟着长辈敬称“关公”。
无论妈祖或关公,我们从小一见到就双手合十、行礼以示尊敬。遇游行的神明,我们也得让神明先走在前面。
出游的神明走远了,游人才发现眼前便是著名的风动石。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上边尖尖底下圆圆的石头“搁”在一块卧地凸起且向海倾斜的磐石上,两块石头的接触面只有十余平方厘米,这时有风有雨,海风出力地刮着吹,吹得人要打寒颤,紧紧拢着围巾,牢牢抓住雨伞,看见石头还真的摇晃起来,叫人很是担心有个万一。当地的朋友丝毫不放心上,口气轻松地安慰说不要怕,历经台风地震都不会倒下,这点风不算什么。它的外号就叫“天下第一奇石”。
在网络一搜索,不管东南西北,任何地方的风土人情,全都曝光的年代,没有做功课就外出旅游有点不好意思,那是一种要依赖别人的无赖相。可这回出门前忙得不可开交,结果真的懵懵懂懂就跑来了。听人说,到了闽南,不到东山,是件憾事,到了东山,不到风动石,更是一大憾事。现在终于没遗憾了。沾沾自喜跟随大队向前行,以为就此结束风动石公园之旅。
意外发现越往前行,游客越多,人潮拥挤得必须以摩肩接踵来形容。根本没人理会又是风又是雨的坏天气。突然见到所有游人皆停驻一间小庙门口。我一停步,发现烧香拜佛的人自有规矩,进去的人从左右两边行,出来的人则自中间走,络绎不绝地人来人往,全是一副庄重恭敬的神情。
等了许久,人潮就是不退,找不到机会进去,便伫在外头听陪同的当地人介绍:雕梁画栋的关帝庙融合了三大雕塑艺术 ,一是闽南特色的彩瓷剪贴雕 ,色彩永远不褪;二是里头有一块盘龙石雕,目前全国只有两处地方有,其中一处在北京故宫;三是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七金木雕,在技法上采用浮雕 、镂空雕、通雕、立体雕等。喜欢艺术的人听到这里,有点心动,客串导游的人接着说:“几乎所有东山人,都是关帝信徒。”“别看这家庙很小,只有680多平方米,它却和关帝出生地山西解州、关帝埋葬遗体地湖北当阳、关帝埋葬首级地河南洛阳相提并列,同称中国四大关帝庙。”听的人目瞪口呆,还有更吃惊的一句,“关帝圣祖就在这里。”再抬头,小小的门口却具有一种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气势。大殿和前殿屋脊是瓷雕的“双龙抢珠”及“凤凰飞舞”雕塑,“八仙过海”和“百兽图”等,生动的造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华表楼亭式建筑的牌楼,庙门上斗拱中间高高悬挂红底金字的“武圣庙”。在中国,文圣是孔子,武圣就是关帝爷,可见 人们心目中,关公的地位有多崇高。
关帝信仰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广泛传播,当时江夏侯周德兴带兵到东山,为防御倭寇侵犯,建铜山城并设立水寨坚守海防,为了安抚官兵情绪建立“关公祠”。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垂拱二年(686),大唐将领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64姓将士开拓闽南,驻军东山岛的时候,已经从家乡引来关圣帝君香火。陈元光就是漳州历史处处提到的开漳圣王。
“一生一会”听起来有点悲伤,却也是在提示自己要懂得珍惜。从前听到东山,以为是一座山,后来才晓得是座岛。漳州朋友几次建议带我到东山,缺乏机缘。这回在漳州沿海走了几天,终于到达东山,决定再怎么拥挤也要把自己挤进去参观。
进入大殿看见三个门,一般人都没有机会走中间正门,因为中门两侧各有一石鼓,架着蟠龙镏金木棒,名称为“龙档”或“皇档”,只有皇帝来了才能走中门。意思是这座庙曾经有皇帝来过哦。
普通平凡人只好从边门进去,然后就完全动弹不得。眼前就是一堆袅绕的香烟,还有堆高如山的祭拜物品,和无数人。本来想看庙里的对联和牌匾,听说主殿上悬挂清咸丰皇帝御笔“万世人极”,匾下边供奉两尊关帝神像,一尊是按《三国演义》书中的关公形象雕塑的“镇庙神”,后面坐在轿子里的关公,是每逢寿诞期间游神时出门的。两边柱子还有漳州文化人最为尊敬的明武英殿大学士、太师太保、吏部兼兵部尚书黄道周亲笔写的木刻楹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戚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这是我更感兴趣的,然而,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我的心情:“望门兴叹”。
带着赞叹和失望的心情退出来的时候,风雨仍在,想起毛阿敏的歌,“天涯海之角,有一个美丽的东山岛,每一缕炉香都是传说,每一处景点都是民谣”,歌中的每缕香,都是从关帝庙飘出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