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三雕进校园的探索研究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bar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徽州三雕是徽派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文化和徽派艺术的精髓。让徽州三雕文化走进校园,进入课堂,是继承和弘扬徽州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徽州三雕进校园系列课程建设的角度,根据徽州三雕文化的教育发展现状和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悟,分析徽州三雕进校园系列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和研究如何才能把徽州三雕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相结合。
  关键词:徽州三雕 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 课程建设
   安徽省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省,在徽州这片土地上,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留下了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三雕、徽墨等等。徽州三雕是指在徽州地区具有徽派风格的石雕、木雕、砖雕三种地方传统雕刻,在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徽州三雕是古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艺术结晶,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徽州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更加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弘扬。安徽师范大学作为安徽地区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肩负着继承和弘扬安徽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学校一直本着徽州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念,使校园文化建設多姿多彩,增强了校园文化的活力,同时也很好地为徽州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徽州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步步走进校园,进入课堂,从美术学院徽州三雕进校园的课程建设来看,通过开设校选课、体验课、必修课等系列课程,到目前为止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受到校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但从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来看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其中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徽州三雕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随着21世纪飞速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新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交锋更加频繁,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涌现,促使社会思想观念更加活跃,在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快餐式文化,其中很多的糟粕内容也进入人们的视野。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处于发展阶段,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多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思想文化,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对民间传统文化了解逐渐减少,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高校担负着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任务,要善于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高校新时代的新任务。
   1.徽州三雕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的艺术教学中融合优秀的民间美术不仅有助于传承民间的优秀艺术文化,还能改善和丰富课堂艺术的教学内容,为高校的艺术教育注入新活力。徽州三雕作为徽派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州特色建筑文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徽派艺术和徽州文化的精髓,使之走进校园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徽州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徽州三雕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徽州三雕传统文化的理解;强化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生是传播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群体,在大学课堂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的力度,可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这对于建立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2.传承区域特色,弘扬文化经典。
   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必不可少的手段。徽州三雕题材众多,深刻反映了徽州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化等内容,以雕刻图像的审美形式彰显出徽州的优良家风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当代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廉政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徽州三雕是皖南地区文化的重要标志,将徽州三雕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助于校园文化个性化的建设,也是加强地方精神文化特色建设的重要手段。
   3.古为今用,助推地方文化建设。
   高校文化和地方城市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高校是城市的文化思想库和智囊团,是源头活水,不断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同时也具有城市名片效应。另一方面,在物质基础上,城市哺育着高校,为高校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知识创新成为地区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的今天,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其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接合,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地区文化的发展是我们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
   二、徽州三雕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1.起步阶段,课程体系逐渐完善。
   安徽师范大学作为皖南地区的最高学府,要做好传承和弘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领头羊工作,为皖南地区其它高校和中小学做好示范,充分发挥地区特色文化的优势。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2018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成功申报徽州三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获得了第一批建设的资格。安徽师范大学建设有徽派艺术研究院,以“弘扬传统文化,繁荣徽派艺术”为宗旨,下设徽州三雕艺术研究和徽州三雕创意设计分支,坚持校企合作,旨在打造一个融创作、科研、人才培养、传播为一体的徽州三雕传承平台,使徽州三雕的技艺与文化、审美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安徽省唯一一所设有雕塑专业的院校,对传承和弘扬徽州三雕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把徽州三雕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使之进入课堂,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雕塑专业一直在实验和探索,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师生运用徽州三雕元素创作的雕塑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展览上均有获奖,努力将雕塑专业建设为有徽州特色的雕塑专业。在雕塑专业开设徽州三雕艺术创作必修课的基础上,学院还针对其它专业学生开设有徽州三雕体验课、校选课等特色课程,同时建设徽州三雕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打造精品课程,成立徽州三雕非遗社,致力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    2.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徽州三雕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又一代古人们留下来的艺术结晶,是徽州文化的精髓。在當今世界多元化文化激荡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只有积极的采取措施,做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的文化的工作,这些优秀文化才不会被西方及其它文化消融、取代。教师作为向学生传播优秀传统的主要角色之一,肩负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所以提高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修养,发挥言传身教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全面提升徽州三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打造一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是非常迫切的。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对徽州三雕等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多走出去,带领学生深入民间,拜访民间的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另一方面,同时聘请民间工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参与课程教学,逐步成立大师工作室。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徽州三雕等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能真正深入了解徽州三雕文化。
   3.运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新的时代有新的发展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外来文化、快餐式文化的冲击等等,使学生离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弱。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要打造有广泛影响的徽州三雕传统文化特色网站,通过美术学院官方网站开设徽州三雕优秀传统文化专栏。其次,要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徽州三雕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好网络化时代的文化资源共享的特征,如: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网络数字平台。利用多媒体加强宣传、普及,线下第二课堂,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通过网络的传播让更多人认识徽州三雕传统文化,从而扩大徽州三雕文化的影响力。
   4.建立高校文创基地,寻求传统文化当代表达。
   目前,各地高校在推进产学研融合方面,尤其是在文创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些高校已建立了独特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创品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徽州三雕文化文创工作室,深入挖掘徽州三雕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结合徽州三雕一系列的课程和学术交流、论坛会议等活动,拓展文创产品学术宣传和特定渠道营销,充分利用好徽州三雕文化的地域优势,不断提升文创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引导推动特色文旅产品的设计开发,满足大众对丰富多样文创产品的需求与期待,推动徽州三雕文化资源实现产品转化。
   结语
   近年来国务院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性措施,大力支持和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走进校园,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把徽州三雕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更进一步相结合,充分利用徽州地区的教育资源,发挥地区传统文化的优势,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新时代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3-28.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9〕42号)[N].教育部办公厅,2019-06-13.
其他文献
摘 要:亳州烙画作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样式之一,历史溯源悠久,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烙画由民间艺术走进宫廷,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烙画早期是通过火钎子烙烫在木制器具上,随着烙铁工具的革新,现代烙画艺人可以在宣纸上烙、烫作画。在对亳州三县一区的烙画艺人的访谈中,烙画艺人创作的盲目性、烙画传承人的匮乏、烙画工艺品市场的低迷、烙画艺人艺术的不自信、烙画艺人的小农意识等限制了烙画艺术的发展、创新。由对亳州三县
期刊
摘 要:扬州漆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工艺精湛,种类繁多,如“百宝镶嵌”、“螺钿镶嵌”、“点螺”、“漆砂砚”等工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还数螺钿镶嵌工艺特色。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漆器的发展不断在传承与创新,现如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力求一个“质”与“美”的结合。走访漆器厂的手艺人,娴熟的技法与高度的审美,进而“看到了”扬州漆器艺术手工艺发展的机会。本文试图从了解到的有关
期刊
摘 要: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加拿大的作曲家R.穆雷·谢弗首次提出了“声音景观”的概念,并开展了音景生态学的多学科研究,主要讨论人类和音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的重要性,除了个人层面上审美的意义外,更多认为声音传播的重要社会价值还包括创建一个地方的属性,提供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价值,与景观感知互动,并成为连接人类和世界文化的中介。笔者将西安鼓乐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声音景观,以 “听”为关键词,通过对西安鼓乐国家
期刊
摘 要: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发掘地域文化、历史传统、居民生活方式等,把这些最具特色的文化融入到公共设施的设计中,不断丰富其内涵,这是对乡土情怀和归属感的承载。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公共设施设计中,是对传统文化的再现与展示。通过对湛江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研究,建议运用虚拟现实手段把具有代表性的雷州文化融入到公共设施设计中去,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虚拟现实 公共设施 地域文化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基于CPTED(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的中学校园环境设计思考。以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学为例,从规划结构、建筑设计、外部空间、辅助设施四个层面,总结易发生校园暴力空间的设计缺陷,结合CPTED理论领域性、出入控制、自然监视、环境印象四个方面,展开中学校园环境优化设计探究。得出一系列重要节点的优化设计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CPTED理论 环境设计 校园暴力   近年来,我国
期刊
摘 要:城市公共空间中,水体景观凭借其营造舒适气候,保护周边区域的环境以及维持城市河道的生态平衡的作用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景观不仅仅是城市风景的一部分,同样凭借其对不同区域快的连接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健身休憩的空间。  关键词:滨水空间 植物分布 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及水体景观   城市的公共空间在一座城市的建造规划中占据着相当分量,尤其是在休闲娱乐功能上,公共空间凭
期刊
摘 要:马克·夏加尔是一位受到现代派艺术影响的画家,具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文章从夏加尔作品中的独特视角出发,对画面的构图进行研究。此外,笔者还从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来讨论夏加尔画面构图的整体性。  关键词:构图 视角 造型 色彩 整体性   夏加尔出生在一个俄国犹太人家庭里,犹太人对宗教文化的信仰为他以后的绘画提供了极大的灵感。夏加尔在学校里展现了他绘畫的天赋,在巴黎的艺术圈里,他结识了和他一样富
期刊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与灵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传播文化遗产、解读文化遗产的方式与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广州作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从古越文化到丝绸之路上的大港,再到岭南文化的主阵地,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精神内涵,不仅让人们领略到文化遗产的艺术之美,更让人们感受到孕育其中不竭的精神力量。文章以广州文化遗产中的美术创作为研究对象,引入
期刊
摘 要:传统音乐文化是一个族群鲜活的文化记忆与认知。中华民族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各地区浩如烟海的民歌作品陪伴着一代代民众走过了无数的岁月。正所谓“我口唱我心”,其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信息时代背景下,以汉族民歌为代表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保护与传承境况引人深思。本文探讨其传承与保护的成因,并在举措上进行观点阐述。  关键词:民歌 信息数字 传媒 传承  
期刊
摘 要:本篇论文将根据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的形式对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进行分析。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瑞士人,是一位著名美学家与美术史学家,代表作《艺术风格学》,完成于1915年。这部书中提出了五对基本概念,把他的思想综合于完整的美学体系中,对后来的艺术批评有很重要的影响,作者将以五对基本概念对《雅典学院》着手研究。  关键词:艺术风格学 壁画 拉斐尔 《雅典学院》   一、《雅典学院》创作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