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生命悲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庄子的悲感是在当时战火纷飞的时代下产生,庄子从中体悟到人自我无法在现实世界脱离有所待、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从而产生了莫大的悲痛之情。而庄子“忘”,超脱于现实,进入了审美境界,将人生的悲怆柔化成了审美境界,完成了悲情到悲感的審美化。
  关键词:《庄子》;外物;悲感
  作者简介:黄金叶(1993-),广东省惠州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论与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1
  “以悲为美”的观念贯穿着中国古代,考察研究先秦时代的悲感尤为重要。庄子的思想建立在“人”的生存原则之上。庄子的悲感看重“人”,人如何在这个充满了外物的世界诗意的生存是庄子悲感核心关注点。
  一
  庄子的哲学是关于人的生命与生存哲学,《庄子》中有多处都对死进行了讨论和叙述,而动乱荒谬的时代促使庄子思考生死问题,使其发现痛苦来源于外物。
  在《庄子》中,外物与人的关系,分成了有所待和无所待两种。有所待是依靠外物而行动;无所待是不依靠外物,随心而行,随道而动。《逍遥游》指出了脱离有所待达到无所待的境界是艰难的。大鹏再怎么巨大,比燕雀们的志向大多少倍,它也无法脱离外物而飞上天空奔向南冥天池。人对于人而言是外物,《应帝王》混沌被倏忽二人的报恩杀害的故事,体现人对人的控制。大自然也是一种外物。庄子寓言故事《养生主》里出现了右师残疾人形象,右师的残缺身体由天所为,右师的残疾是他出生便要接受的现实。即便是身体的残缺是天造成的,也无能为力去反抗天。天、自然对于人而言是立身之本,顺应天、顺应自然,就能够免除人祸,人民生活安然自适,“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1](P273)描写了一派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然而世外桃源是天、自然所给予。天可以给予人残疾的躯体,可以给予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其间的得与失,人类无法自我把握。这是有所待的体现。从人到天,都是外物,外物是现实中不可避免的客观必然的存在。
  二
  因为现实中没有自由,庄子于是进入纯精神世界中去追求完全的自由。庄子以“道”为途径。道没有实体,道是虚怀若谷。道包含着所有,不管是什么样的事物,什么样的思想。庄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P225)的观点,在庄子看来万物皆为一体,道是其不变之状态。而“忘”相当于西方哲学里的日神阿波罗,《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1](P226)坐忘就是将自我的内心放大,进入精神世界,忘记自己的肉体的累赘。庄子通过南伯子葵更进一步地论述坐忘的方法和最终与天为一、与道为一的结果。古希腊人用日神阿波罗掩盖以及柔化了酒神狄奥尼索斯所代表的厌世悲观主义,庄子通过“忘”中国的日神遮住了现实阴森的白骨,让人在自己的心灵之中找到一块自由之地,让人们退缩到思想的园地之中,进入到无所待的理想境界中,与物和谐相处,最终能够保存自我。
  三
  庄子身临现实,感受苦难,看清楚现实之后,将他的一腔愤慨转换成一种独特的悲感,也就是将苦难审美化,在看似虚无的背后,实际上饱含着人世艰难心酸的感受与体验,正如刘成纪所言:“既然死亡是不可战胜的,那么与其沉溺于生存的悲剧性,还不如加入自然生命之流的伟大的合唱,在和光同尘中静等那一天的到来。”[3](P251)于是,生死不再威胁着庄子,人生的痛苦对于恒久的道、恒久的天而言,是渺小微弱的,只有升华为姑射山神人,才能够不知生死,不知冷热,天地同一,而这种豁达是站立在痛苦之中升华的结果。庄子将悲情转换成博杂的悲感精神,他像古希腊日神那般将现实外物永恒的束缚柔化成充满美感的天人相忘共存的自由状态。
  综上所述,庄子的悲感以巨大的、永恒的被现实外物束缚的悲为其核心内涵,庄子的悲感深远地影响着后代文人墨客,如魏晋时期的阮籍和陶渊明、宋代的苏轼等人,他们结合了自己时代的特有的哲学思想,传承着庄子的悲感精神,站在庄子的悲感精神之上,丰富了我国古典美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庄子:《庄子》,陈鼓应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
  [2]老子:《老子注释及评注》,陈鼓应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
  [3]刘成纪:《物象美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刘绍瑾:《庄子与中国美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其他文献
为解决个体劳动者党员不过组织生活,原属党组织和经营所在地党组织都管不到的问题,去年9月,房山区委组织部和区工商局党委在个体协会建立了党总支,又相继在良乡、琉璃河、张
作者简介:冉子成(1992.2-),男,汉族,甘肃会宁人,西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文秘方向。现任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主要讲授大学语文、公安文秘课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1  《穆斯林的葬礼》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成功的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描写“一个穆
期刊
摘 要:周作人“人的文学” 观距今约莫有一百年了,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其思想对当今文学创作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1]“平民文学应着重与贵族文学相反的地方,是内容充实,就是普遍与真挚两件事”。[2]这两句话我们今天读来依然耳目一新。  关键词:人的文学;周作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江西音乐广播是江西省唯一一家专业调频全立体声播出的专业音乐广播,通过多个频点覆盖全省,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国际互联网同步播出。1.节目定位:收听对象集中在15~45岁人群
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中,表扬他人是很经常的事情。顺耳之言似乎好说,其实不易说好。为什么有时本意想表扬,却未能起到激励作用?想一想可能是“犯了忌”。一、切忌自己抢功。
摘 要:欧词中的“燕”有五大意象,爱情意象、春天意象、离恨意象、才俊意象、强者意象。欧阳修对燕较为别致的看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乳燕此种新生事物的喜爱与赞美,二是观燕中蕴涵的乐观精神。正是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词作,承前启后,为北宋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了之后文人的词风。  关键词:欧阳修;燕;意象  作者简介:贾盈轩,女,汉族,淄博第四中学高三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并且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中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呈现一种动态的复杂的社会化的知识创新过程。外部
在现阶段频发的大规模突发灾害或事故中,绝大部分突发事件表现出“三高”特征,即频度高、强度高、损失高,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不可能由单一组织、机构或部门进行,应急管理过程一
本刊记者就媒体的组织架构、生产流程、机制变革等问题对话南方传媒集团副总裁、南方电视台台长区念中和南方电视台副台长余瑞金。 Our correspondents on the media organi
摘 要:网络文学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风生水起,凭借受众体、语言特征、新颖题材等优势衍生出可盈利的文化产业链。但同时也面临模式单一机械化,艺术性和思想性缺失,成为商业价值的附属物,甚至不被主流文化认同这样的尴尬局面。要以理性、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文学,在规范网络文学体系的基础上探求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网络文学影视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