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脑梗塞可解释为脑部的动脉系统内的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产生使动脉官腔狭窄、闭塞,致使此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坏死,俗称脑血栓。本文通过随机筛选的研究目标进行分组的方式,进行对比治疗效果。在经过对比之后,发现早期康复组的效果比较显著,在文章最后針对最佳时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治疗;最佳时机;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99-01
脑梗塞可解释为脑部的动脉系统内的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产生使动脉官腔狭窄、闭塞,致使此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坏死,临床呈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说话不清楚等等突发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失病症,俗称脑血栓产生。此病症作为最为普遍的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据了百分之七十的比重,超过五十五岁的老年人发病率呈现较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脑梗塞偏瘫的康复治疗时机对预后的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视。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筛选出2015年收治同时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共二十二例作为研究目标,入选的条件为:第一,患者必须是首次发病,同时并未接受过溶栓治疗;第二,患者的诊断标准皆符合1995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诊断相关要求,同时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第三,患者皆属于单侧肢体病变,没有并发症,智力处于正常水平,没有形成新的血栓、出血。全部的患者被随机划分成早期康复组与恢复期康复组,前者十二例包含九名男性以及三名女性,年龄均为五十六至七十二岁之间,后者十例,即平均年龄六十点五岁,包含左侧偏瘫患者共八名,右侧四名;后者包含八名男性患者以及两名女性患者,年龄在五十五岁至七十四岁之间,即平均年龄为六十四点一岁,包含八名左偏瘫患者以及两名右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即着手展开相关的康复治疗,而恢复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的第四周着手进行康复治疗,其它部分的治疗采取相同的方式。以上两组患者在其它临床资料对比中,具备良好的可比性。
2.康复治疗方法。两组皆采取运动疗法与针灸疗法展开系统性康复治疗。
第一,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运动之前,要首先针对患侧肢体由远端到近端展开手法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频率控制在每次三十分钟;手法按摩能够保证患者的患侧肢体放松,给之后的康复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辅助患者活动肢体,尽最大努力促使患者的患侧肢体处在功能位摆放,防止关节产生痉挛,下肢应当以屈曲为主,上肢应当尽可能伸展;每两个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深静脉血栓产生和积坠性肺炎等并发症效果;主动运动时,首先辅助患者做患肢的各个屈伸方向运动,进而进行平衡方面的训练;由坐位平衡至立位平衡的训练,逐渐深入,在时间上逐渐增加;有关行走的训练时间开始不应太长,应该在家属或者医生的辅助下进行,逐步深入到在家属或者康复医生在身边陪护的情况下自己手扶平衡杆行走,然后再深入到由医生或者家属搀扶的情况下上下楼梯;关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由于各人的病情或者身体素质的不同,训练的程度也不同,但是皆需要天天坚持锻炼,使患者产生自己的行为习惯,包含自身的穿衣、吃饭、独立上厕所等等;训练的时候务必需要做好心理防护措施,同时还应该格外注重对家属的健康指导。
第二,针灸疗法。通常由百会穴、前顶穴、后顶穴、通天穴、列缺穴、照海穴、支沟穴、悬钟穴、足三里等穴位内选择六个着手针灸,按照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针灸每天一次,每次需要十五至三十分钟,每周应该少于六次。
3.疗效判定标准。
肢体运动功能评测采取FMA也就是Fugl_Meyer法展开。各个项目最高2分,上肢共计三十三项,满分即为66分,下肢17项满分为34分。最高分数为满分100分,最低分数是0分。高于96分划分为轻度运动障碍,在85至95分之间为中度运动障碍,在50至84分之间属于明显运动障碍,如果小于50分属于中度运动障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采取Barthel Index展开。最高分数为满分100分,分数大于60分表明能够基本自理;在41分至60分之间表明需要简单的帮助;在21分至40分之间属于重度障碍,表明依赖相当严重;小于20分就表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以上两组病患都是在入院时治疗之前展开第一次的评测,都在接受治疗一个月之后展开了第二次的评测。此外对患者做出评测的医生都是一个医生。临床康复标准为显效是治疗前后评分对比较为显著,治疗之后评分与治疗之前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无效是治疗前后评分没有变化,或者降低。
二、结果
早期康复组通过一个月的治疗,九名患者早已能够完成手扶护栏上下楼梯,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效果十分明显。其中有两名患者可以自己扶平衡杆行走,一名患者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不能行走过长的时间,然而可以平衡站立。恢复期康复组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包含三明患者效果较为明显,恢复情况较好。五名患者在短时间内实现站立并且搀扶行走,但是有两名患者依旧不能自理。
三、讨论
这些年以来,因为国外康复专家指出的“无深度意思障碍的脑血管病人在发病之后静卧两天之上为无必要的”的新概念,致使国内对此疾病治疗的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彻底颠覆了国内以前的旧方式,即需要卧床两周的治疗方式,不但促使病患有效避免了一些不应当出现的压疮、深静脉血栓的产生、积坠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同时由于早期展开的康复治疗,促使更多的病患恢复到了以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病情较轻或者恢复情况较好的人可能会和正常人没有任何不同。目前,康复专家也皆倡导早期康复,由于之前的理念大部分赞同发病之后脑细胞病变是不能逆转的,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早期运动治疗等一些治疗方式可以促使病变细胞重生。因此,早期展开有针对性的运动或者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具有重大意义,原因为不但能够对病患处功能的康复有推动作用,同时亦能预防因为未能及时运动致使的肌肉萎缩、关节痉挛等等。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也得到了一系列结论,早期展开康复治疗病例出院的时候通常恢复到了正常状态,总有效率比恢复期高才行康复治疗组。
参考文献:
[1]钟学礼.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
[2]宋英霞.脑梗塞康复治疗时机的临床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04).
[3]刘千永.脑梗塞康复治疗最佳时机的选择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0).
作者简介:黄彩满,女(1989-09),民族:黎族,籍贯:海南省海口市陵水县,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脑梗塞的康复。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治疗;最佳时机;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99-01
脑梗塞可解释为脑部的动脉系统内的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产生使动脉官腔狭窄、闭塞,致使此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坏死,临床呈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说话不清楚等等突发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失病症,俗称脑血栓产生。此病症作为最为普遍的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据了百分之七十的比重,超过五十五岁的老年人发病率呈现较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脑梗塞偏瘫的康复治疗时机对预后的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视。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筛选出2015年收治同时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共二十二例作为研究目标,入选的条件为:第一,患者必须是首次发病,同时并未接受过溶栓治疗;第二,患者的诊断标准皆符合1995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诊断相关要求,同时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第三,患者皆属于单侧肢体病变,没有并发症,智力处于正常水平,没有形成新的血栓、出血。全部的患者被随机划分成早期康复组与恢复期康复组,前者十二例包含九名男性以及三名女性,年龄均为五十六至七十二岁之间,后者十例,即平均年龄六十点五岁,包含左侧偏瘫患者共八名,右侧四名;后者包含八名男性患者以及两名女性患者,年龄在五十五岁至七十四岁之间,即平均年龄为六十四点一岁,包含八名左偏瘫患者以及两名右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即着手展开相关的康复治疗,而恢复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的第四周着手进行康复治疗,其它部分的治疗采取相同的方式。以上两组患者在其它临床资料对比中,具备良好的可比性。
2.康复治疗方法。两组皆采取运动疗法与针灸疗法展开系统性康复治疗。
第一,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运动之前,要首先针对患侧肢体由远端到近端展开手法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频率控制在每次三十分钟;手法按摩能够保证患者的患侧肢体放松,给之后的康复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辅助患者活动肢体,尽最大努力促使患者的患侧肢体处在功能位摆放,防止关节产生痉挛,下肢应当以屈曲为主,上肢应当尽可能伸展;每两个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深静脉血栓产生和积坠性肺炎等并发症效果;主动运动时,首先辅助患者做患肢的各个屈伸方向运动,进而进行平衡方面的训练;由坐位平衡至立位平衡的训练,逐渐深入,在时间上逐渐增加;有关行走的训练时间开始不应太长,应该在家属或者医生的辅助下进行,逐步深入到在家属或者康复医生在身边陪护的情况下自己手扶平衡杆行走,然后再深入到由医生或者家属搀扶的情况下上下楼梯;关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由于各人的病情或者身体素质的不同,训练的程度也不同,但是皆需要天天坚持锻炼,使患者产生自己的行为习惯,包含自身的穿衣、吃饭、独立上厕所等等;训练的时候务必需要做好心理防护措施,同时还应该格外注重对家属的健康指导。
第二,针灸疗法。通常由百会穴、前顶穴、后顶穴、通天穴、列缺穴、照海穴、支沟穴、悬钟穴、足三里等穴位内选择六个着手针灸,按照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针灸每天一次,每次需要十五至三十分钟,每周应该少于六次。
3.疗效判定标准。
肢体运动功能评测采取FMA也就是Fugl_Meyer法展开。各个项目最高2分,上肢共计三十三项,满分即为66分,下肢17项满分为34分。最高分数为满分100分,最低分数是0分。高于96分划分为轻度运动障碍,在85至95分之间为中度运动障碍,在50至84分之间属于明显运动障碍,如果小于50分属于中度运动障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采取Barthel Index展开。最高分数为满分100分,分数大于60分表明能够基本自理;在41分至60分之间表明需要简单的帮助;在21分至40分之间属于重度障碍,表明依赖相当严重;小于20分就表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以上两组病患都是在入院时治疗之前展开第一次的评测,都在接受治疗一个月之后展开了第二次的评测。此外对患者做出评测的医生都是一个医生。临床康复标准为显效是治疗前后评分对比较为显著,治疗之后评分与治疗之前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无效是治疗前后评分没有变化,或者降低。
二、结果
早期康复组通过一个月的治疗,九名患者早已能够完成手扶护栏上下楼梯,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效果十分明显。其中有两名患者可以自己扶平衡杆行走,一名患者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不能行走过长的时间,然而可以平衡站立。恢复期康复组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包含三明患者效果较为明显,恢复情况较好。五名患者在短时间内实现站立并且搀扶行走,但是有两名患者依旧不能自理。
三、讨论
这些年以来,因为国外康复专家指出的“无深度意思障碍的脑血管病人在发病之后静卧两天之上为无必要的”的新概念,致使国内对此疾病治疗的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彻底颠覆了国内以前的旧方式,即需要卧床两周的治疗方式,不但促使病患有效避免了一些不应当出现的压疮、深静脉血栓的产生、积坠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同时由于早期展开的康复治疗,促使更多的病患恢复到了以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病情较轻或者恢复情况较好的人可能会和正常人没有任何不同。目前,康复专家也皆倡导早期康复,由于之前的理念大部分赞同发病之后脑细胞病变是不能逆转的,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早期运动治疗等一些治疗方式可以促使病变细胞重生。因此,早期展开有针对性的运动或者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具有重大意义,原因为不但能够对病患处功能的康复有推动作用,同时亦能预防因为未能及时运动致使的肌肉萎缩、关节痉挛等等。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也得到了一系列结论,早期展开康复治疗病例出院的时候通常恢复到了正常状态,总有效率比恢复期高才行康复治疗组。
参考文献:
[1]钟学礼.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
[2]宋英霞.脑梗塞康复治疗时机的临床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0(04).
[3]刘千永.脑梗塞康复治疗最佳时机的选择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0).
作者简介:黄彩满,女(1989-09),民族:黎族,籍贯:海南省海口市陵水县,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脑梗塞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