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水平,这更是新时期广大数学教师着力探讨的课题,他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现代 教育技术 卓越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87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大大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变“枯燥乏味”为“丰富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很勉强。只有产生了兴趣,它才能激发学生由已知探索未知,进行深入思维活动,寓教于乐,进而主动参与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再加上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严谨性,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也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和厌恶情绪。
而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求知欲。
比如:在教学“7加几”时,运用多媒体设计制作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小兔子自夸是数学小天才,什么数学题都难不倒它。小猫一听,立即出题目考考它。这时屏幕呈现了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盒子,接着画面变成盒子里放有7支钢笔,盒子外有3支钢笔,小兔随即提出了问题:“一共有几支钢笔?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前两个问题难不倒小猴,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兔子给难住了,引出了新课的内容。这样,借助课件形象的动画演示,为学生创设了喜闻乐见的学习天地,利用故事导入,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变“抽象模糊”为“直观形象”,促进学生建构知识
数学是一门推理演绎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不受时空的约束和限制,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借助于大量的图片、动画和影像资料等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以及发展的规律进行形象地观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缩短了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在形象直观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先在电脑上画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若干份,然后通过动画过程把这若干份交替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借助多媒体无声但有效地传递了教学教育,将不易表述,学生又难于理解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建构。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变“内容有限”为“容量无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在传统教学的40分钟里,教师只能用教材、粉笔、黑板和一张嘴来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递,无论从知识的容量,还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利用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可省去部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
以多种类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内容,将课堂知识有效延伸到课外、到生活中,从而实现课堂容量的无限化。如:在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全体同学展示操作过程,观看者可以通过观看来判断自己操作正误,这种信息交流简单、明了、容量大,必将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变“齐头并进”为“因材施教”,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呵护学生的创造心灵;教育也是一种唤醒,教师要有一种等待艺术,这种等待是一种关爱,一种启发,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育更是一种鼓励,应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反作用于认知过程,促使良性循环:成功—→喜悦—→努力—→再成功—→再喜悦……因此,教师要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因材施教,以满足每个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发展欲,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打破了齐头并进的错误做法,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
比较自由的充分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差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差生吃不消,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
总之,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应该要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这些优点,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打造卓越的数学课堂而努力!
【关键词】现代 教育技术 卓越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87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大大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变“枯燥乏味”为“丰富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很勉强。只有产生了兴趣,它才能激发学生由已知探索未知,进行深入思维活动,寓教于乐,进而主动参与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再加上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严谨性,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也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和厌恶情绪。
而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求知欲。
比如:在教学“7加几”时,运用多媒体设计制作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小兔子自夸是数学小天才,什么数学题都难不倒它。小猫一听,立即出题目考考它。这时屏幕呈现了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盒子,接着画面变成盒子里放有7支钢笔,盒子外有3支钢笔,小兔随即提出了问题:“一共有几支钢笔?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前两个问题难不倒小猴,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兔子给难住了,引出了新课的内容。这样,借助课件形象的动画演示,为学生创设了喜闻乐见的学习天地,利用故事导入,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变“抽象模糊”为“直观形象”,促进学生建构知识
数学是一门推理演绎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不受时空的约束和限制,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借助于大量的图片、动画和影像资料等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以及发展的规律进行形象地观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缩短了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在形象直观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重点,先在电脑上画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若干份,然后通过动画过程把这若干份交替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借助多媒体无声但有效地传递了教学教育,将不易表述,学生又难于理解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建构。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变“内容有限”为“容量无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在传统教学的40分钟里,教师只能用教材、粉笔、黑板和一张嘴来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递,无论从知识的容量,还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利用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可省去部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
以多种类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内容,将课堂知识有效延伸到课外、到生活中,从而实现课堂容量的无限化。如:在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全体同学展示操作过程,观看者可以通过观看来判断自己操作正误,这种信息交流简单、明了、容量大,必将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变“齐头并进”为“因材施教”,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呵护学生的创造心灵;教育也是一种唤醒,教师要有一种等待艺术,这种等待是一种关爱,一种启发,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育更是一种鼓励,应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反作用于认知过程,促使良性循环:成功—→喜悦—→努力—→再成功—→再喜悦……因此,教师要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因材施教,以满足每个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发展欲,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打破了齐头并进的错误做法,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
比较自由的充分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差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差生吃不消,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
总之,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应该要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这些优点,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打造卓越的数学课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