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寂多年的基于传统文化的艺术创作和来自心底的民族自尊意识,伴随着人们的疑惑和期盼,在今天一个仿佛是稍纵即逝的机会面前于一夜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随之而来的是蜂拥而至的大小展览,以及集中出现的模式化作品迅速成为了人们口头热议的焦点。而在新水墨教主们正忙于培养观众们新的审美习惯的同时,这股热潮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传统热是否预示着中国文人书画的复兴?还是近似于口味调剂的汹涌泡沫?当代艺术家是否需要承接并发扬传统精神?亦或是打破传统另辟蹊径?面对这一连串的疑问,通过对传统有着深入了解的艺术家陈琦的访谈,我们也许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东方艺术·大家:面对来势汹汹的新水墨热潮,传统是否会有被“误读”的可能?时下盛行的新水墨又是否反映了传统的真实面貌?
陈琦:“传统”其实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统在它被最初创作出来的时候,可能也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形态。我从来不认为时下画“新水墨”的艺术家是在刻意地做什么,其实他们同样在做着一种非常自然的关于传统的承接工作。但仅以水墨媒介来作为区分传统与当代概念的准则,就显得很僵硬和武断了。
东方艺术·大家:那您又怎么理解“当代”这个词?
陈琦:我从来没有试图去界定或是理解所谓“当代”。包括几年前所说的当下,这些东西我觉得对于艺术家来说都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它们应该交由理论家和批评家去定调更为合适。我们没有必要刻意把自己划在传统或者当代的范畴之中。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说“过去的每一秒都是传统”的话,这时当代艺术该如界定呢?您的创作中是否考虑过传统与当代性的关系呢?它们是如何切入的呢?
陈琦:现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有“一小撮”艺术家并没有跟着潮流走,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逻辑去完成一个线性的发展,你很难把他们归结到什么思潮或者流派里面。决定他们创作的往往是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和对人文价值系统的个性化认知有关,这和中国古代传统的文人画家非常相像,我们知道那时的画家多有独特的教育或者仕途经历,以及他们的游历背景,都会对他们作品的最终呈现产生极大的影响。
1989年的时候我在做明式家具,那个时候中国的艺术思潮如火如荼,那时我认为做艺术不能一直跟在别人的后面,一定要去寻找一个创作中的源动力,要去寻求文化上的渊源。我的学生就说,老师你很传统。而现在再看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又觉得我很“当代”,所以我认为传统和当代的定义有的时候是一直在变化的。就像刚才我们说到的第一个问题,传统在当下越来越被重视,就慢慢变成了一个很流行的东西。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今后基于传统的创作在未来的可能性都有哪些?
陈琦:艺术家在保持自己特性的同时一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表现形式上来讲,外在的介入形式要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视觉经验,包括我做的这些交互媒体,就是完全基于现代移动终端的一种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除去各种视觉、媒介的表现形式,您觉得支持当下这类创作背后的因素还有什么?
陈琦:艺术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讲,它的意义和实质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我会经常问我的学生:你为什么要从事艺术?艺术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这个答案,或者说一个艺术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反思,往往就会决定他今后会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作品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面貌。所以,这个问题的个体性非常强,具体到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
东方艺术·大家:您认为当代艺术家应如何更好的关照传统文化?
陈琦:中国传统文化的续接,对于我们这一代艺术家来说可能真的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当你剖析传统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是那么有智慧,事实上你能想到的东西,你在传统中都可以找得到,所以我觉得当代艺术家应该向传统学习。以前我们可能真的没有认认真真的对待我们的传统。
东方艺术·大家:面对来势汹汹的新水墨热潮,传统是否会有被“误读”的可能?时下盛行的新水墨又是否反映了传统的真实面貌?
陈琦:“传统”其实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统在它被最初创作出来的时候,可能也是一种非常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形态。我从来不认为时下画“新水墨”的艺术家是在刻意地做什么,其实他们同样在做着一种非常自然的关于传统的承接工作。但仅以水墨媒介来作为区分传统与当代概念的准则,就显得很僵硬和武断了。
东方艺术·大家:那您又怎么理解“当代”这个词?
陈琦:我从来没有试图去界定或是理解所谓“当代”。包括几年前所说的当下,这些东西我觉得对于艺术家来说都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它们应该交由理论家和批评家去定调更为合适。我们没有必要刻意把自己划在传统或者当代的范畴之中。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说“过去的每一秒都是传统”的话,这时当代艺术该如界定呢?您的创作中是否考虑过传统与当代性的关系呢?它们是如何切入的呢?
陈琦:现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有“一小撮”艺术家并没有跟着潮流走,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逻辑去完成一个线性的发展,你很难把他们归结到什么思潮或者流派里面。决定他们创作的往往是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和对人文价值系统的个性化认知有关,这和中国古代传统的文人画家非常相像,我们知道那时的画家多有独特的教育或者仕途经历,以及他们的游历背景,都会对他们作品的最终呈现产生极大的影响。
1989年的时候我在做明式家具,那个时候中国的艺术思潮如火如荼,那时我认为做艺术不能一直跟在别人的后面,一定要去寻找一个创作中的源动力,要去寻求文化上的渊源。我的学生就说,老师你很传统。而现在再看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又觉得我很“当代”,所以我认为传统和当代的定义有的时候是一直在变化的。就像刚才我们说到的第一个问题,传统在当下越来越被重视,就慢慢变成了一个很流行的东西。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今后基于传统的创作在未来的可能性都有哪些?
陈琦:艺术家在保持自己特性的同时一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表现形式上来讲,外在的介入形式要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视觉经验,包括我做的这些交互媒体,就是完全基于现代移动终端的一种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东方艺术·大家:如果除去各种视觉、媒介的表现形式,您觉得支持当下这类创作背后的因素还有什么?
陈琦:艺术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讲,它的意义和实质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我会经常问我的学生:你为什么要从事艺术?艺术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这个答案,或者说一个艺术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反思,往往就会决定他今后会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作品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面貌。所以,这个问题的个体性非常强,具体到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
东方艺术·大家:您认为当代艺术家应如何更好的关照传统文化?
陈琦:中国传统文化的续接,对于我们这一代艺术家来说可能真的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当你剖析传统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先人是那么有智慧,事实上你能想到的东西,你在传统中都可以找得到,所以我觉得当代艺术家应该向传统学习。以前我们可能真的没有认认真真的对待我们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