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cendant_of_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必要的导入环节,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以《背影》为例,着重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导入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导入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伊始,教师通过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方法,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诱发求知欲望,启发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行为。好的导入就如写文章,要力求起笔俊俏,使人一见钟情。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言:“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课堂导入非常重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导入呢?下面笔者就以朱自清的《背影》教学导入设计为例谈一谈。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就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的导入方法。教师直接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投入学习,这种方式简洁,使课堂教学迅速进入正题。但为了避免平淡,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于漪老师所言,“可以紧紧结合课文,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放在课文的最前面,或一个精选的词语放在文章开头。这样,不仅使学生熟悉了课文,还让学生的脑筋充分地动了起来。”
  【例1】(丁卫军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下面看大屏幕,预学时,你关注了这一组词吗?每个词读两遍,速度不要快。
  屏显:
  祸不单行 满院狼藉 惨淡
  赋闲 踌躇 蹒跚 颓唐
  情不能自已 琐屑 情郁于中 大去之期
  (学生齐读。教师抽查学生解释词语。)
  师:下面大家将这一组词语再轻轻地自读一遍。(学生小声朗读)谁来说说朗读后的感受?
  这个导入看似平淡无奇, 直接是俗套的疏通字词开场,但它蕴含着作者的匠心,给人在沉闷的同时有一种惊喜感。让学生以缓慢的速度读,并在自读基础上说说朗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基调的把握水到渠成。并且为后面老师引出课文写作缘由,使学生与作者再次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深入体味文章丰富的内涵做好了铺垫。
  二、温故知新,关联导入
  此法也可称知识性导入法,经验型导入法。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恢复已有的直觉,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使曾经学过的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保持,并进而引发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通过旧知识,推断构建新知识。
  【例2】(曹刚老师设计)
  师:看屏幕(幻灯1,一个老人的背影),背影,他的作者是
  谁啊?
  (学生都预习过,自然知道)
  生:朱自清。(齐说)
  师:好,谁了解朱自清的,说说看?
  生:我知道他字佩弦,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春》;
  师:好,还有么?
  生:他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散文家;
  生:恩,他原名朱自华,扬州人,在清华大学读书、任教过;
  生:还有他是民主战士,他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
  师:很好。那么,他有些什么集子呢?
  生:他还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生:还有他游历欧洲的《欧游杂记》。
  曹刚老师的这节导入,在一个自由评说的氛围中,学生共同回顾旧知识,串联起有关朱自清的文学常识,唤起了学生学习欲望,为引导学生延伸到新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其实,只要用心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之间的联系很多:有的题材相同,有的结构相仿,有的主题相同或相近,有的作者相同等。导入新课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就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三、故事先行,激趣导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故事感兴趣,我们不妨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故事导入,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例3】(程翔老师设计)
  提到中国现代文学,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提到朱自清先生,不能不提到《背影》这篇散文。1948年朱自清先生去世后,大街上的中学生拿着报纸惊呼:“写《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见,“朱自清”这3个字已经永远和《背影》联系在一起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此设计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讲述动人的故事。既点出了朱自清与《背影》之间的联系之紧密,增强了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又给课堂带来一层浓厚的感情色彩,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导入方法。
  【例4】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篇流传甚广的《儿子眼中的父亲》(点击课件)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师:看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生回答)
  师:确实如此啊!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一篇微小说,字字含情,声声有意,对正要读《背影》这篇课文的学生来说,只有前半部分的体验,他们会感到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情感,会感到很亲切,而对后面的内容将信将疑,生出追究的欲望,此时,推出所要学习的课文,正好满足他们的愿望。
  四、图片实物,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照片等手段把抽象的文字描写的东西呈现出来来导入。它能够发挥学生的视觉功能作用,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奠定基础。
  【例5】
  展示罗中立《父亲》
  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艺术理想和进程的油画作品《父亲》(屏显),它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这幅画的面部特写极具震撼力,同学们从画面中读出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预设:艰辛的父亲,沧桑的父亲等。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皱纹、眼神等。
  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用文字勾勒出的父亲的特写镜 头—背影,看看能从中读出什么。(屏显“父亲爬月台”一段,生齐读)
  预设:这是一个肥胖的父亲,这位父亲在艰难爬月台,这是一个衣着朴素的父亲等。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衣着、动作。
  师:大家分析得颇有道理,那么这幅画面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读出的东西,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板书课题)
  用美术作品导入,由形象的画面到生动的文字,老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由油画上的父亲转移到文章中的父亲,转接地严丝合缝,顺利地把学生带到一种轻松自如的学习状态之中,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调,为激发学生阅读、为“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经典埋下伏笔。
  五、渲染气氛,音乐导入
  在课前用音乐导入,播放动听动情的歌曲营造情境,渲染气氛,可以在潜移默化之间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进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进行情感审美的交流。同时教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配合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在课文课堂上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
  【例6】
  播放音乐筷子兄弟《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屏幕显示歌词: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音乐声中,教师絮语导入: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父子深情。
  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美妙的旋律,诗化的歌词,生动的画面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营造了优美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六、巧用诗词,引用导入
  巧妙利用诗词名篇或名人名言引入,生动活泼,知识性强,它充分利用诗词名言自身知识凝练、意境优美的特点,能顺利导入佳境,极具艺术魅力。
  【范例展示7】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古诗。千百年来歌颂母亲的作品层出不穷,而讴歌父亲的作品却少之又少。难道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子女吗?当然不是,只是父爱可能比母爱更深沉,含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著名散文《背影》。
  先用诗歌唤醒学生的记忆,感受母爱的伟大,再自然过渡引出深沉含蓄的父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七、设置悬念,启迪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设疑布阵,引起悬念,使学生思维集中,积极期待解决问题,诱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如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言“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例8】
  本文写于1925年10月,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19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怎样的呢?又与本文的基调有何关系呢?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文中的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呢?作者又在这一背景上, 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的呢?
  跟随着老师设置的悬念,学生思维之门大开,注意力被唤起,思维跨度拓展,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老师则顺水推舟及时点播,使教学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一篇《背影》,不同的导入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破题析题式、对话互动式等方法导入新课。同一个导入,也可以同时融合几种导入方法。不同题材,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导入设计。相同题材,相同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导入设计。导入设计可谓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但课堂导入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二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喜欢学习。三要有精炼性。导入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只是一节课的教学序幕,不能喧宾夺主,要在短时间内起到知识联结作用,要有实效,尽量三言两语,“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切莫将导入变成“缓入”。
  总而言之,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做到“巧妙导入,自然得体。”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蔡伟,纪勇.语文案例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
  社,201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吹泡泡的活动总能吸引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主动参与。活动时,户外场地上大大小小的泡泡漫天飞舞,到处是欢声笑语。此时,孩子们因离家而产生的焦虑就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他们对由吹泡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开学初的户外活动时间里,我们请每个孩子从家里带来吹泡泡的玩具。孩子们带来了造型各异的吹泡泡工具,还有的带来了可以打出泡泡的电动泡泡枪。  教师手上的大泡泡枪吸引了所有
【摘要】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概念——“文本细读”。细读文本,需要教师对教学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文本拓展,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文本拓展;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几个年头,在改革的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逐渐丰富起来,教学方法也越发灵活。小学语文教学在几年的摸爬
【摘要】此次磨课,我深刻体悟找准文章语言的秘妙、巧悟言语的秘妙、活教言语秘妙,将课堂理念落实并关注细节,注重细节的处理,才是理念光环折射整个课堂的关键之处。注重细节,我们的课堂就会熠熠生辉,焕发生命的光泽。  【关键词】研究报告;教学案例;《触摸春天》;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  语言文字是富有生命和情感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引领孩子去触摸语言文字的心跳,
【摘要】阅读教学应以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创设语言实践机会,让课堂焕发浓浓语文味,尽显语言魅力,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语文收获。“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关键词】语文教;语文味;充盈;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映入眼帘的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迈悲壮,也有“采菊东篱下,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教育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出了众多全新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向着最优化方向发展,也对我国人才培养起到了奠基性作用。本文以小学阶段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为核心,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元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融入策略,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以此保证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状态下,利用高新技术吸收更多的英语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
【摘要】每次高段接班,我都会让孩子写第一篇作文《我》,引导学生描写语文学习中最怕的故事?很多学生会写自己写作文时想美词的痛苦,凑字数的悲哀。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是“动听”在作怪,“动人”在作秀,“动情”在作对。学生没有看重“平常”生活,而在刻意追求 “优美”的写作素材无从下手。通过调查,我也看到作文课堂教学三大现状:1.作文教学如同“缝扣”,希望一次成品;2.作文教学如同“挖地”,希望层层好泥;3.
【摘要】教师们往往忽略后进生这一群体,所谓忽略并不是不在乎,而是用习惯性的有色眼光去对待他们,其实回过头想想,他们也是有个性的,也是有丰富情感的,我们何不换个角度去看待,以朋友的身份走近他们,改变他们呢?如何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易行的方法。  【关键词】平等;学会欣赏;树立目标  【中图分类号】C633
【摘要】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使学生发挥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质量。为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教学中,我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一、用朗读唤情感,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二、巧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三、激活学生,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朗读;激活;氛围;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清楚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
老 师:作文选材,先是要围绕中心。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为要是所选材料不能围绕中心,不管材料多么好都会使文章跑题。   小淘气:呀!难怪有时语文老师给我的作文评语是“跑题”,原来是选材在捣鬼。  老 师:选材要新颖。人们总是喜欢新鲜事物,作文也一样。这里的新颖一指材料本身的新,二指作者在运用旧材料时能从中发掘出新意。  要使材料本身新颖,我们平时就得关注新闻报道,能够切合社会热点来选材,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