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我们泱泱大国的文化积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为我们的诗歌发展,增加了更多的情感投入,审美与智慧的结合,让我国民族永恒的经典不褪色。通过对于古代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的情趣,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语言研究和鉴赏,让我们增加生活情趣,领悟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诗歌;语言;鉴赏技巧
所谓“诗歌语言”,就是物象之间有机化、戏剧化的神秘联系,也可说诗人的历史宿命就是不停地激活着物象(包含人物)与物象之间的神秘联系。“有机”就是合理、融洽非那样不可,“有机化联系”就是能体现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戏剧化”就是情节化出乎意料化,“戏剧化联系”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艺术化联系。跟大众语言相比,它是一个呼之欲出的口型、一条如簧的舌头、嗡嗡颤动的声带,它是“可感受到”但不是说出来的话,它是“正在联系”而不是联系的结果,它是物与物的联系而不是词与词的联系(尽管有时物可省略),因为物是有生命气息的,而词语没有,不能联系,如“咱们的中华(闻一多)”是语言,“相信未来”是口号。它是被激活的物像联系而不是沉睡的物像关系,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是诗,“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是散文。(鹰之)
一、诗歌的概念及特点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学习诗歌的意义。
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宝贵和丰富的文学资源。诗歌的学习能够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也能够让我们汲取到文学的源头最清澈、最甜美之处,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勃发精神,我们读古代诗歌,能够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古代的文化,从一句句诗,一个个典故,一幅幅画面中感受一脉相承的经典。
学习古典诗歌,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化民族的文化。一首首唐诗宋词,一篇篇楚辞汉赋,文思奇妙,词彩华丽,情趣高雅,赏心悦目。对高中生而言,从诗歌鉴赏中吸收前人思想精华,感受诗歌的精神魅力,是最主要的目标。读现代诗歌,让我们拥有无限的幻想,能够让我们满腹经纶。在浮躁的今天找到精神的调性,能够拥有更深层次的文学体验。
三、诗歌语言的鉴赏技巧
1、诵读——涵永功夫興味长。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歌的学习,我们的起点就是反复的朗读,反复的吟诵,品赏韵味。并且需要拥有感情的去吟诵。吟咏同时又投入着诗人的感情,声情相随,声情相生,而最后的作品则是诗人声与情的文字记录。那么,读者在阅读时则可通过吟诵揣摩诗人的声气口吻,通过声音达到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互交流的境界。因此,吟咏是阅读欣赏诗歌的有效方法之一。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所以,读诗,首先要熟读,就是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2、需要立足与诗歌,发散思维的培养。
诗歌语言的鉴赏一定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我们不仅仅需要在词语上进行分析,同样需要顺着作者思维的方向去联想,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感悟作品的意境和神韵。诗歌的语言和题目是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对于诗歌的题目我们需要剖析。从诗歌的题目我们就能够知道文章的主题、题材、甚至写作手法。因为,诗歌题目和文章题目一样,往往就是整首诗歌内容的集中概括,它统帅着所有诗句。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怀古诗,借古抒怀;《登高》就是登楼诗歌,手法上往往从写景手法角度考察,登高必有抒怀,情感理解也是关键。
知人论世,了解诗词人文背景。诗词鉴赏的核心就是辨词析句、领会作者的感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词中的人、事、物或景,无一不是作者喜怒哀乐和思想主张的曲折描述。
抓意象品意境,准确提取诗词主旨。对于诗中的、句只有在统一的诗境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我们可以把整个的诗歌想象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只有在这样的意境里面才能够准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真正含义。
3、从遣词造句、语言含义上进行分析理解。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4、强化形象分析,揣摩写作技巧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煙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四、总结
诗歌只有通过对于语言的鉴赏才能够了解整个诗歌的含义,培养我们阅读诗歌的兴趣,引发与作者的共鸣。我们通过简单的阅读和思维的衍生以及一些写作手法的分析,最终才能够对诗歌语言得到一个透彻的理解。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董地初级中学)
【关键词】:诗歌;语言;鉴赏技巧
所谓“诗歌语言”,就是物象之间有机化、戏剧化的神秘联系,也可说诗人的历史宿命就是不停地激活着物象(包含人物)与物象之间的神秘联系。“有机”就是合理、融洽非那样不可,“有机化联系”就是能体现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戏剧化”就是情节化出乎意料化,“戏剧化联系”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艺术化联系。跟大众语言相比,它是一个呼之欲出的口型、一条如簧的舌头、嗡嗡颤动的声带,它是“可感受到”但不是说出来的话,它是“正在联系”而不是联系的结果,它是物与物的联系而不是词与词的联系(尽管有时物可省略),因为物是有生命气息的,而词语没有,不能联系,如“咱们的中华(闻一多)”是语言,“相信未来”是口号。它是被激活的物像联系而不是沉睡的物像关系,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是诗,“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是散文。(鹰之)
一、诗歌的概念及特点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学习诗歌的意义。
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宝贵和丰富的文学资源。诗歌的学习能够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也能够让我们汲取到文学的源头最清澈、最甜美之处,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勃发精神,我们读古代诗歌,能够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古代的文化,从一句句诗,一个个典故,一幅幅画面中感受一脉相承的经典。
学习古典诗歌,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化民族的文化。一首首唐诗宋词,一篇篇楚辞汉赋,文思奇妙,词彩华丽,情趣高雅,赏心悦目。对高中生而言,从诗歌鉴赏中吸收前人思想精华,感受诗歌的精神魅力,是最主要的目标。读现代诗歌,让我们拥有无限的幻想,能够让我们满腹经纶。在浮躁的今天找到精神的调性,能够拥有更深层次的文学体验。
三、诗歌语言的鉴赏技巧
1、诵读——涵永功夫興味长。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歌的学习,我们的起点就是反复的朗读,反复的吟诵,品赏韵味。并且需要拥有感情的去吟诵。吟咏同时又投入着诗人的感情,声情相随,声情相生,而最后的作品则是诗人声与情的文字记录。那么,读者在阅读时则可通过吟诵揣摩诗人的声气口吻,通过声音达到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互交流的境界。因此,吟咏是阅读欣赏诗歌的有效方法之一。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所以,读诗,首先要熟读,就是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2、需要立足与诗歌,发散思维的培养。
诗歌语言的鉴赏一定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我们不仅仅需要在词语上进行分析,同样需要顺着作者思维的方向去联想,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感悟作品的意境和神韵。诗歌的语言和题目是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对于诗歌的题目我们需要剖析。从诗歌的题目我们就能够知道文章的主题、题材、甚至写作手法。因为,诗歌题目和文章题目一样,往往就是整首诗歌内容的集中概括,它统帅着所有诗句。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怀古诗,借古抒怀;《登高》就是登楼诗歌,手法上往往从写景手法角度考察,登高必有抒怀,情感理解也是关键。
知人论世,了解诗词人文背景。诗词鉴赏的核心就是辨词析句、领会作者的感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词中的人、事、物或景,无一不是作者喜怒哀乐和思想主张的曲折描述。
抓意象品意境,准确提取诗词主旨。对于诗中的、句只有在统一的诗境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我们可以把整个的诗歌想象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只有在这样的意境里面才能够准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真正含义。
3、从遣词造句、语言含义上进行分析理解。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4、强化形象分析,揣摩写作技巧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煙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四、总结
诗歌只有通过对于语言的鉴赏才能够了解整个诗歌的含义,培养我们阅读诗歌的兴趣,引发与作者的共鸣。我们通过简单的阅读和思维的衍生以及一些写作手法的分析,最终才能够对诗歌语言得到一个透彻的理解。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董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