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那么怎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沟通;情感教育
一、首先是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学中,特别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新可言。我们的学生往往善于学习,善于模仿,却不善于提问。海斯认为,创造力存在于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创造性个体与非创造性个体的差异主要在于选择问题的表征上。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了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很少教学生如何提问题,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学生往往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对问题不敏感,缺少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这种状况是需要改变的。可以慢慢的去锻炼学生提问。
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取的,当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就会处于高度放松的状态,大脑思维也显得灵敏、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心情好,情绪就高,听课积极性就高,思维活跃,对知识理解就快。师生间如何融洽?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的一切奥秘都在爱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多与学生沟通
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学生的心抓住了,其他方面就迎刃而解了。曾记得班上有一个学生,因父母的离异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向活泼可爱的他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当我知道这件事后,先后多次与他的家长谈心。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的父母关系有了较大的缓和。我还鼓励这位同学与其他同学结成学习小组,敞开心扉和他们做朋友,我还为了他特意开了一次生日聚会,为他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出黑板报,鼓励他参加各种比赛……这个学生终于走出阴影,成绩很快又上来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阳光,孩子也会在你的心灵种下希望的种子。
三、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學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于漪说:“一个没有激情、缺乏冲动的人是不大适合当语文教师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更多的是合情合理。
情感应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我认为尤其以朗读最为重要,对一些抒情味比较浓的散文,老师用语调表情的变化来传导课文内容和感情,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就能够胜于长时间的讲解,尤其是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高妙之处。如在讲朱自请的《背影》时,我讲到了我的父亲是怎样艰难的供我读书。在讲《鲁迅自传》时我讲到了我小时候是如何冒着酷暑读书。在参加本校观摩时,作课《阿长与山海经》,我由课文内容受到触动,鲁迅的保姆阿长给了幼小的鲁迅以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以至鲁迅在事隔几十年后还不能忘记他的恩人。我由此想到我中考落榜时,在家里经济十分困难下,是亲人的精神鼓励,物质上的帮助才使我有今天。当我饱含深情讲往事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响声,学生完全被老师动情地诉说感动了,激起了感情上的共鸣;接着再让他们叙述在他们短暂的人生经历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人和事,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俄国文学家柯罗连科说过:“任何感情只有在自然的时候才有它的价值。”学生本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情感更应该是玲珑剔透的水晶世界,人世间真挚的感情最易打动他们的心灵。
四、教师应该是学习的榜样
古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意志坚强,感情充沛,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工作热情高,这些都对学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我总是把课堂当作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面向全体学生深入领会大纲,吃透教材,既备教材,也备学生。要学生做到的,你必须做到,处处示范给学生;要学生背课文,你必须先背;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你必须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要学生多读多写,你必须多读多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他就愿意接近你,愿意给你说心里话,不仅对你上的课感兴趣,而且对你的人也很佩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老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通过近十年的教学磨练,我认为,只要认真的去备课,用“师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就能很快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沟通;情感教育
一、首先是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学中,特别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新可言。我们的学生往往善于学习,善于模仿,却不善于提问。海斯认为,创造力存在于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创造性个体与非创造性个体的差异主要在于选择问题的表征上。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了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很少教学生如何提问题,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学生往往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对问题不敏感,缺少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这种状况是需要改变的。可以慢慢的去锻炼学生提问。
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取的,当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就会处于高度放松的状态,大脑思维也显得灵敏、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心情好,情绪就高,听课积极性就高,思维活跃,对知识理解就快。师生间如何融洽?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的一切奥秘都在爱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多与学生沟通
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我认为学生的心抓住了,其他方面就迎刃而解了。曾记得班上有一个学生,因父母的离异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向活泼可爱的他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当我知道这件事后,先后多次与他的家长谈心。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的父母关系有了较大的缓和。我还鼓励这位同学与其他同学结成学习小组,敞开心扉和他们做朋友,我还为了他特意开了一次生日聚会,为他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出黑板报,鼓励他参加各种比赛……这个学生终于走出阴影,成绩很快又上来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在孩子的心灵上播撒阳光,孩子也会在你的心灵种下希望的种子。
三、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學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于漪说:“一个没有激情、缺乏冲动的人是不大适合当语文教师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更多的是合情合理。
情感应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我认为尤其以朗读最为重要,对一些抒情味比较浓的散文,老师用语调表情的变化来传导课文内容和感情,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就能够胜于长时间的讲解,尤其是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高妙之处。如在讲朱自请的《背影》时,我讲到了我的父亲是怎样艰难的供我读书。在讲《鲁迅自传》时我讲到了我小时候是如何冒着酷暑读书。在参加本校观摩时,作课《阿长与山海经》,我由课文内容受到触动,鲁迅的保姆阿长给了幼小的鲁迅以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以至鲁迅在事隔几十年后还不能忘记他的恩人。我由此想到我中考落榜时,在家里经济十分困难下,是亲人的精神鼓励,物质上的帮助才使我有今天。当我饱含深情讲往事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响声,学生完全被老师动情地诉说感动了,激起了感情上的共鸣;接着再让他们叙述在他们短暂的人生经历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人和事,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俄国文学家柯罗连科说过:“任何感情只有在自然的时候才有它的价值。”学生本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情感更应该是玲珑剔透的水晶世界,人世间真挚的感情最易打动他们的心灵。
四、教师应该是学习的榜样
古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意志坚强,感情充沛,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工作热情高,这些都对学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我总是把课堂当作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面向全体学生深入领会大纲,吃透教材,既备教材,也备学生。要学生做到的,你必须做到,处处示范给学生;要学生背课文,你必须先背;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你必须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要学生多读多写,你必须多读多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他就愿意接近你,愿意给你说心里话,不仅对你上的课感兴趣,而且对你的人也很佩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老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通过近十年的教学磨练,我认为,只要认真的去备课,用“师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就能很快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