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航之年。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科技进步需要建立在驱动消费需求内生式增长基础之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需要处理好技术进步和实际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深刻理解以投资驱动、消费升级、应用拓展为主要特征的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催生的市场机会,将成为2011年中国IT市场关注的重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2月22日,主题为“面向‘十二五’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011中国IT市场年会(ITMC 2011)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饭店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包括政府领导、业界专家、投资机构代表、企业领袖及行业用户在内的1500余名代表参与本届年会,并就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年会,与会代表深入分析了中国IT产业现状及未来趋势,详细解读了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数码产品、网络通信、软件与IT服务、行业与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共同研讨了整合创新中国IT行业各应用市场的新要求和新机会,为政府、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用户等IT产业生态子系统间的沟通与交流构建了平台,为上游企业、设备厂商、软件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服务商等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了有效途径,对推动中国IT产业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经济发展趋势
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不是IT方面的专家,但他对中国风险投资领域涉猎很多,而目前风险投资的重点领域就是IT产业,所以他一直非常关注IT产业的发展。
成思危认为,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粗放的,靠的是大量的投资和能源消耗,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和产品出口,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模式是难以持续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每年的投资占GDP的28%;上世纪80年代这个数据大约为30%;进入本世纪之后,投资占GDP的比例不断攀升,2009年这个数据接近2/3。大量投资带来四个不良结果: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投资效益下降,环境成本增加。我们必须在“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首要的问题。”成思危在发言中指出。
针对金融、能源和劳动力这三大约束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思危认为必须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优化。“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的话,那么能源就是经济的粮食。经济要发展,没有血液、没有粮食是不行的,当然劳动力是基础。”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已经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要收紧货币供应,并把资金主要投资于科技、教育、民生、社会事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经济制高点,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对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总部署。
罗文指出,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不断企稳回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发展,以及两化融合的持续深度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将迎来做强的关键之年,与之相关联的IT应用市场更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和新的后劲。
IT产业的新机遇
到目前为止,我们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是蒸汽机引领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是电力引领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是计算机引领的信息技术革命。目前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革命时期。如果我们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大大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
2010年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相关政策、规划的引导和扶持下,中国IT产业不断实施重大工程,不断突破核心技术,积极开拓内需市场,深入推进技术应用,进入了全面渗透、加速转型、深度应用的新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最具活力与革新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发展重点,政府在移动互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领域的投入将不断扩大,与之相关联的应用市场也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说:“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进入了恢复性的高速增长阶段,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总额接近8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9%。”
谈到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工作时,杨学山表示,首先,要竭尽全力加大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新的支持力度;其次,要努力贯彻2011年国办4号文件,促进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再次,要进一步实施家电下乡和其他一系列拉动内需市场的政策,逐步改变电子信息产业在市场结构中的不平衡的局面;最后,要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用的结合。
罗文指出,从最具活力与革新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来看,信息技术正不断向纵深发展,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依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新兴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比如,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从电子产品制造业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芯片、元器件到整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都有企业分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有着很好的产业配套能力;以正在和已经形成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载体,区域集聚发展的优势正逐步显现。
受扩大内需政策成效显现和外需市场逐步回暖的共同作用,2010年,我国IT行业总体出现恢复性增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7.8万亿元;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2、4.3、21.7个百分点,在工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在创新方面,截至2010年6月,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累计达到111.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到76.6万件;集成电路、软件、通信等领域已有一些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自主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峻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实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转型,主要在计算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视听产品和汽车电子等六个重要领域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占据产业链关键环节。
如何让云计算落地
目前云计算已经成为我国IT产业,甚至超越IT产业的大话题,它既给很多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给IT应用带来几个显著的变化:第一,客户应用的集中化、规模化;第二,服务提供的专业化;第三,IT资源的服务化,其中包括硬件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网络即服务,计算即服务;第四,绿色低碳成为云计算发展的一个驱动力。可以说,云计算重新构建了整个IT产业的生态系统。
目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股云计算热潮,很多地方都在建云计算中心,各个企业都在大力推动云计算战略,但很多人对云计算概念的理解还有偏差,也因此带来了一些问题。很多人把以前的各种IT产品和解决方案前面加个“云”,就认为是云计算了。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认为,国内在云计算方面上既有实实在在的落地行为,同时也存在很多的脱离实际的情况。他把这个情况叫做“天上乌云飘,地上禾苗焦”。
除了我们常听到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之外,浪潮集团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行业云的概念。王恩东介绍说,行业云应当在一种行业内或某一个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由掌握关键资源的组织建立和维护,以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方式向行业内部或相关组织,以及公众提供有偿或者无偿服务。这种行业云的建设能够有效实现行业内部数据共享和数据活化,能够推动业务机构职能转变,真正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真正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
用友在去年底发布了云战略,其云战略目标是要成为亚洲最大、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提供商。用友软件高级副总裁郑雨林表示,中国市场有培育世界级管理软件厂商和云服务提供商的土壤,云计算的浪潮会让用友加速实现这个战略目标。
郑雨林认为,每个公司的云战略都要结合产业,结合它所面向的市场,更要结合其自身原有的业务和产品技术基础。用友公司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S S云框架战略。其中第一个S是软件,第二个S是云服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很多组合,用户可以选择单纯的云服务,也可以选择我们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也可以是云服务 软件解决方案的组合。这是用友云战略框架核心,也是用友的商业模式的核心。”
SAP全球高级副总裁兼SAP中国研究院总裁芮祥麟认为,从软件产业角度来讲,云计算与SaaS是不可分割的。虽然很多企业都在SaaS领域做过很多努力,但从近几年的发展看,单独的SaaS还不能作为持续性可盈利的业务模式。通过云计算与SaaS的结合,相信会给整个应用软件市场开拓一片新的蓝海。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在演讲中特别介绍了东软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一个云计算典型应用——熙康平台。结合了云平台、物联网终端和专业化服务的熙康平台,能够帮助医院为个人、社区和农村提供远程医疗、健康体检、特殊医疗和健康顾问等服务。
在本次年会上,赛迪顾问共发布了260多个2010-2011年中国行业与市场研究年度报告,通过专业精准的数据和分析,回顾了2010年中国IT产业与市场的发展现状,揭示了2011年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产业发展策略与建议,充分展现了赛迪顾问对中国IT市场及相关市场的理解与把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2月22日,主题为“面向‘十二五’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011中国IT市场年会(ITMC 2011)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饭店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包括政府领导、业界专家、投资机构代表、企业领袖及行业用户在内的1500余名代表参与本届年会,并就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年会,与会代表深入分析了中国IT产业现状及未来趋势,详细解读了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数码产品、网络通信、软件与IT服务、行业与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共同研讨了整合创新中国IT行业各应用市场的新要求和新机会,为政府、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用户等IT产业生态子系统间的沟通与交流构建了平台,为上游企业、设备厂商、软件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服务商等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了有效途径,对推动中国IT产业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经济发展趋势
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不是IT方面的专家,但他对中国风险投资领域涉猎很多,而目前风险投资的重点领域就是IT产业,所以他一直非常关注IT产业的发展。
成思危认为,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粗放的,靠的是大量的投资和能源消耗,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和产品出口,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模式是难以持续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每年的投资占GDP的28%;上世纪80年代这个数据大约为30%;进入本世纪之后,投资占GDP的比例不断攀升,2009年这个数据接近2/3。大量投资带来四个不良结果: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投资效益下降,环境成本增加。我们必须在“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首要的问题。”成思危在发言中指出。
针对金融、能源和劳动力这三大约束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思危认为必须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优化。“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的话,那么能源就是经济的粮食。经济要发展,没有血液、没有粮食是不行的,当然劳动力是基础。”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已经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要收紧货币供应,并把资金主要投资于科技、教育、民生、社会事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经济制高点,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对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总部署。
罗文指出,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不断企稳回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发展,以及两化融合的持续深度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将迎来做强的关键之年,与之相关联的IT应用市场更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和新的后劲。
IT产业的新机遇
到目前为止,我们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是蒸汽机引领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是电力引领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是计算机引领的信息技术革命。目前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革命时期。如果我们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大大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
2010年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相关政策、规划的引导和扶持下,中国IT产业不断实施重大工程,不断突破核心技术,积极开拓内需市场,深入推进技术应用,进入了全面渗透、加速转型、深度应用的新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最具活力与革新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发展重点,政府在移动互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领域的投入将不断扩大,与之相关联的应用市场也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说:“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进入了恢复性的高速增长阶段,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总额接近8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9%。”
谈到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工作时,杨学山表示,首先,要竭尽全力加大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新的支持力度;其次,要努力贯彻2011年国办4号文件,促进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再次,要进一步实施家电下乡和其他一系列拉动内需市场的政策,逐步改变电子信息产业在市场结构中的不平衡的局面;最后,要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用的结合。
罗文指出,从最具活力与革新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来看,信息技术正不断向纵深发展,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依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新兴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比如,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从电子产品制造业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芯片、元器件到整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都有企业分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有着很好的产业配套能力;以正在和已经形成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载体,区域集聚发展的优势正逐步显现。
受扩大内需政策成效显现和外需市场逐步回暖的共同作用,2010年,我国IT行业总体出现恢复性增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7.8万亿元;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2、4.3、21.7个百分点,在工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在创新方面,截至2010年6月,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累计达到111.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到76.6万件;集成电路、软件、通信等领域已有一些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自主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峻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质量,实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转型,主要在计算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视听产品和汽车电子等六个重要领域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占据产业链关键环节。
如何让云计算落地
目前云计算已经成为我国IT产业,甚至超越IT产业的大话题,它既给很多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给IT应用带来几个显著的变化:第一,客户应用的集中化、规模化;第二,服务提供的专业化;第三,IT资源的服务化,其中包括硬件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网络即服务,计算即服务;第四,绿色低碳成为云计算发展的一个驱动力。可以说,云计算重新构建了整个IT产业的生态系统。
目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股云计算热潮,很多地方都在建云计算中心,各个企业都在大力推动云计算战略,但很多人对云计算概念的理解还有偏差,也因此带来了一些问题。很多人把以前的各种IT产品和解决方案前面加个“云”,就认为是云计算了。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认为,国内在云计算方面上既有实实在在的落地行为,同时也存在很多的脱离实际的情况。他把这个情况叫做“天上乌云飘,地上禾苗焦”。
除了我们常听到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之外,浪潮集团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行业云的概念。王恩东介绍说,行业云应当在一种行业内或某一个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由掌握关键资源的组织建立和维护,以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方式向行业内部或相关组织,以及公众提供有偿或者无偿服务。这种行业云的建设能够有效实现行业内部数据共享和数据活化,能够推动业务机构职能转变,真正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真正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
用友在去年底发布了云战略,其云战略目标是要成为亚洲最大、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提供商。用友软件高级副总裁郑雨林表示,中国市场有培育世界级管理软件厂商和云服务提供商的土壤,云计算的浪潮会让用友加速实现这个战略目标。
郑雨林认为,每个公司的云战略都要结合产业,结合它所面向的市场,更要结合其自身原有的业务和产品技术基础。用友公司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S S云框架战略。其中第一个S是软件,第二个S是云服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很多组合,用户可以选择单纯的云服务,也可以选择我们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也可以是云服务 软件解决方案的组合。这是用友云战略框架核心,也是用友的商业模式的核心。”
SAP全球高级副总裁兼SAP中国研究院总裁芮祥麟认为,从软件产业角度来讲,云计算与SaaS是不可分割的。虽然很多企业都在SaaS领域做过很多努力,但从近几年的发展看,单独的SaaS还不能作为持续性可盈利的业务模式。通过云计算与SaaS的结合,相信会给整个应用软件市场开拓一片新的蓝海。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在演讲中特别介绍了东软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一个云计算典型应用——熙康平台。结合了云平台、物联网终端和专业化服务的熙康平台,能够帮助医院为个人、社区和农村提供远程医疗、健康体检、特殊医疗和健康顾问等服务。
在本次年会上,赛迪顾问共发布了260多个2010-2011年中国行业与市场研究年度报告,通过专业精准的数据和分析,回顾了2010年中国IT产业与市场的发展现状,揭示了2011年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产业发展策略与建议,充分展现了赛迪顾问对中国IT市场及相关市场的理解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