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中的家情结与人性解放的叙写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家》、《憩园》、《寒夜》这三部作品,虽然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故事,但是在叙述的过程中,都自然地将"家"放置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同时,也将事件本身置于以"家"为中心的叙事话语语境中,塑造人物、推衍情节。并通过一对对内在与外现的矛盾冲突来揭示文本主旨。通过叙述,它們所力图表现的那种对家庭文化及家庭所负载的封建家族制度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批判得以体现。并对这种家庭文化及制度下人的生存状态提出了反思,尤其是女性与知识分子的救赎问题,急切地呼唤一种新的家庭出现,进而以求得在"家"中个性的解放。这种对于"家"文化制度的思考,在当今社会仍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 "家"情结 "家"语境 "家"审视
  【Abstract】: "Family", "Rests Garden", "Cold night" these three works, although narrates is the completely different three stories, but in its narration process, all naturally laid aside "the family" to a remarkable 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all puts in event itself take "the family" as in the central narrative words linguistic environment, portrays the character, pushes spreads out the plot. And to intrinsic conflicts through a pair with the outside present contradiction promulgates the text primary intention. Through the narration, they try hard that kind which displays to the family culture and the family load feudal family system culture recarefully examine with the critique can manifest. And proposed to this kind of family culture and the system servant’s survival condition reconsidering, in particular the female and the intellectual redeem the question, anxiously summons one kind of new family appearance, then by obtains in "the family" center the individuality liberation. This kind regarding "the family" the cultural system ponder, in now the society is still noticeable.
  【Key word】: "The family" the plot; "the family"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思想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反映了中国一代进步知识分子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他的作品就是对时代的记录体现,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他的小说了。巴金一生的作品十分丰厚,但能代表其创作思想特征的则是《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巴金也说这三部作品是他最喜欢的。1931年4月在上海《时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家》,作为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开端,在一开始就以其强烈的主观激情和对封建大家庭的体察和书写,与茅盾鸿篇巨制的《子夜》和老舍的充满着北京市民文化习俗的《骆驼祥子》共筑了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艺术巅峰。1944年发表的《憩园》另辟蹊径,脱离了自身在早期创作中的简单价值和是非判断取向,转入了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从而使这篇小说成为他所有小说中意义最为复杂的文本之一。同一时期,于1946年8月,连载于上海《文艺复兴》月刊的《寒夜》又与钱钟书的《围城》一并显示了小说"复兴"的气势,为40年代的中国文坛抒写了凝重厚实的一笔[1]
  巴金在这三部作品中,将故事置于一个或几个家庭中,创造了一个以"家"为中心的叙事话语语境。巴金之所以将"家"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是与他自身的经历分不开的。川西盆地的成都当时是官僚地主家庭聚集的地方,作者也身为其中的一份子,这些都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那个时候,我好象在死胡同里看到了一线亮光,我找到了真正的主人公,而且还有一个有声有色的背景和一个丰富的材料库。"[2]而且,"对于他们我太熟悉了,我的仇恨也太深了。我一定要把我的思想感情写进去,把我自己写进去" [3]。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写家族小说的先河。巴金描述"家"不是一种感伤的怀旧的回想,而是一种对家庭文化和家族所负载的封建家族制度文化的重新审视,并企图以此来呼唤人性的解放。诚如巴金所说,"我只有一个主题,没有计划,也没有故事情节,……,我知道通过那些人物,我在生活在战斗。战斗的对象就是高老太爷和他所代表的制度,以及那些凭借这个制度作恶的人"[4]。不同的只是三部作品体现了他不同时期对于家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认识是变化的,情感也由早期的激烈反抗转入平静深沉。《家》是对家庭的挣脱与疏离,背向中有着留恋;《憩园》是转回身来,对家庭的想往与回归,着重思考着家庭的继承与延续;《寒夜》则返回家中,全面思考家庭与社会、家庭与个人诸问题,在卑微与琐屑中,哀叹着家园不能固守的无奈和无力。无论是《家》、《憩园》还是《寒夜》,都流露出明显的"家"情结。
  以往对巴金写作中"家"情结影响的探讨不是很多,法国明兴礼博士曾以《被威胁的"家"—— 〈激流〉》、《分裂的"家"——〈憩园〉》、《动摇的"家"——〈寒夜〉》、《团圆的"家"——〈火〉》为题对其中的"家"进行了探究[5]。本文拟就对巴金创作《家》、《憩园》与《寒夜》中所持有的"家"情结做一探讨分析,并由此来感受其中对人性解放的呼唤。
  (一)"家"与"家情结"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血缘关系的国家,也是家族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作为社会构成基本细胞的"家",不仅以血亲关系为纽带,连接起地缘的相邻关系,而且以家族礼仪、规范、制度及其传承构成约束人际关系的文化形态,并以家的伦理为规范推行于国。传统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6]。中国的家与国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家是国的微缩,国是家的放大。《礼记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愉快的教学理念。"愉快教学"作为一种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性和独特的优越性,实为可取之法。心理学家再三强调: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心情舒畅地学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學效率。  "愉快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新技
期刊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所占课时最多、关注程度最高、非议最大。语文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有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本文从中选择三个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加以剖析。  一、何人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究竟属于谁?服务于谁?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低水平的问题,无需讨论。事实果真如此吗?依笔者之拙见,非也!语文课程的归属问题不仅需要讨论,而且还需要深入讨论。因为它引领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大方向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要走近学生,走近生活,树起了"大语文教学观"的旗帜。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在聋生的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因素,引导聋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磨砺人生的观点,并就其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地探索。  【关键词】 聋生 语文教学 生活   语文是学习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语文?平常的话叫做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语就是口
任何班集体都存在着"好、中、差"三类学生,因为他们的个性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也不相同。由此对于后者在学习中出现困难,统称为"学困生"。有的放矢的"补差"方法是"分层教学,分类辅导"。这一方法源于"困材实施"的原则。  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了解到学困生的差距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这些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零乱,缺乏系统性。第二,识记的知识有误或不完整,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总结课堂教学的实例,我觉得课堂提问的高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适时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这个时机主要是:一是在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侯。一般教学一开始,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实现这一新的评价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探讨建立创新视野下语文教学评价新思路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在我的工作中,针对语文教学,我也不断的在课堂中寻找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有效性课堂与教学全过程。   1.转变角色,给学生一片天空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将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