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任务。作为起始年级的七年级,育人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既不像小学生,也不像中学生,叛逆性格初露端倪,俨然一副不服管的“小大人”形象。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处想独立,但又方方面面表现为不成熟。比如,这些孩子在家里开始不听父母的管教,与父母逐渐产生代沟;在学校里,生活上马马虎虎,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习上很多人又一时难以适应多学科、快节奏的初中生活。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做人方面,很多人连起码的为人之道都不懂。许多学生不懂感恩,不尊重别人,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花钱大手大脚……凡此种种,让我们这些中学教师忧心忡忡。
  我认为,面对这样的学生,教会他们做人,远比教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学习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尤其是莫怀戚的《散步》,实在是一篇难得的育人佳作。
  这篇文章写的是平常小事:“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去田野散步。但是,平常小事中却蕴涵着人生的大道理:在尊重老人,敬老爱老的前提下,一家三代和睦相处。文中的“我”可以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孝”让这个寻常的男子汉高大了起来。
  我在讲授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把对“我”的分析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一个“孝”字对全文展开了分析。我认为,教授这篇课文,就是要对学生灌输新时代的“孝”道。“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
  一个人只有当他(她)懂得了孝敬父母,才会懂得感恩;而懂得了感恩,这个人才会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希望的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说文中的“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
  文中写道:“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段话说得多好。一听就是一个大孝子发自肺腑的语言。母亲不愿出去走走,是实情: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不仅自己有困难,还会给孩子们添加麻烦。但是,从心底里说,老人还是很愿意与儿孙们出外走走的。试想:如果这次“我”、妻子和儿子出去散步,真的听了老人的话,把老人丢在家里,老人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她心里一定会倍感凄凉。老人最缺的就是大家在一起出外走走的这份天伦之乐。而文中的“我”,很理解老人的心情,话的说都很到位,因为“我”有一颗真诚的孝心。
  文章第三段有这样的话:“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短短的几句话,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文中的“我”对母亲能熬过严冬侥幸的又活下来的无比庆幸。这又是一次孝心的流露。
  散步时,“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这虽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但却折射出这位母亲在家中受尊重的地位。“我”陪着母亲走在前面,妻子和儿子跟在后面。这对小小年纪的儿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这段话很有分量。此时的“我”身兼儿子、父亲、丈夫的三重身份,也就意味着身担三种责任。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里三代人都很信任“我”,“我”的决定也就更显得丝毫不能马虎。在这个关键时刻,“我”站在了母亲的一边,“我”的形象霎时高大了起来。这对儿子又是一次活生生的“敬老”教育。
  文中的母亲,再一次表现得识大体,顾大局:“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母亲的话底气十足,这也再一次折射出“我”的“大孝”。这位老母亲是多么的信任自己的儿子啊!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细节,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了!读到此,我激动的泪水已快要夺眶而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羡的家庭啊!
  今天,我们的中学生多么需要经常读读这样的文章啊!这类文章,只需适当地点拨,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反复诵读,他们就一定会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名代表作之一,也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力作。它不仅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世界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吝啬鬼葛朗台。  《守财奴》节选自《家庭的苦难》一章,选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个守财奴的形象之所以能深入人心,除了正面描写之外,一些侧面的烘托点染也是非常重要的。  侧面描写在《守财奴》一课中所占的比例
文具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今天,我们准备了一组文具的特写,它们有的角度奇特,有的放大细节,有的关注纹理……你能不能辨认出它们分别是哪些文具?聪明的小读者,请在对应的横线处写上你的答案吧!
前方的森林绵延不绝,顺着丘陵的曲线高低起伏,像是一片绿荫组成的海洋。顺着这片绿色海洋望去,远处一座陡峭的山峰拔地而起,像一柄锋利的宝剑直插天空。在夕阳的照耀下,山峰偶尔会反射金光,仿佛剑身上镶嵌了宝石。山脚下有一个宁静的村子,一位少年正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出神地仰望着白云环绕的山顶。  “喂,小虎,你在看什么呢?”一位健壮的汉子打断了少年的思绪。  “王二叔,这山顶上真的住着仙人吗?”少年好奇地问
我第一次把音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是用乐器配合授课的,内容是抒情性很浓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具是一把吉他,两首改了歌名的歌曲《让我再看你一眼,阿妈妮》和《祝你一路顺风,子弟兵》。这篇文章除了记叙段落外,前后及中间穿插了很多抒情段落。整节课,我都安排在唱读中进行,以抒情段落为主,由一个学生朗读到两个学生朗读,到小组朗读,到全班朗读,在朗读中感情得以升华。朗读到情深处,吉他声响起,首先是老师的歌声
酿蜜需得采百花,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既能丰富他们的语言感性材料的积累,又能增强他们的语文理论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能使课外阅读成为启动学生并保持其自觉阅读的行为。但在农村中学中,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买书少,没有形成一种家庭读书氛围;还有许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是决定着学生能否真正减轻学习负担的关键。其中,高三英语复习课在高三课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切实做到“减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的教师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教师讲语言点、讲语法,学生做练习”的陈旧模式上,加上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英语卷中信息量最大、考查能力最多、比分最重的题型,既考查学生对所给文章的整体理解,也考查其对某一片断的理解。从2006年全国中考阅读理解题分析,所考查的题型、体裁及题材主要有:  A.No.Just this case   B.I’d like a ticket to Mexico city    C.I have a reservation(预定)oil Flight 27  t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体验式学习强调了身体性的参与,强调活动、操作、实践,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情境为体验提供活动、操作、实践的前提,它是体验式作文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
“这是个文字泛滥的年代。或华丽而空泛,或冷冽而无所寓,长久地泡在里面,大脑就会变成看似筋斗实则无营养的泡面。不太好意思地说,满天乱飞遍地混爬的中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大多是上述垃圾文字。我看那种陈词滥调的东西,那种围绕一个不知所云的主题进行不知所云的扩展而产生的不知所云的文章,未免像看到了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颜色倒是绚烂缤纷,内容嘛,嘿嘿……”这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孩写的《作文论》片断,在我找了很多的高
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看见我的一双运动鞋坏了,便拉着我去买鞋。  来到鞋店,妈妈让营业员给我拿了一双35码的运动鞋。我试了试:“哇,还挺合脚的。”接着妈妈又让营业员给她挑了一双皮靴,妈妈一试,大小刚好。咦,妈妈的鞋码怎么比我的鞋码还小?我奇怪地问:“妈妈,这鞋上的数字是不是印错了?怎么你的鞋码比我的还小?我的鞋码是35,你的怎么只有24?”妈妈和营业员一听,都笑了起来。  营业员笑着和我说:“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