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小学阶段起,写作不仅是学生在语言方面的运用和输出,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写作中所传达出来的心理、情感、人格、意志等方面的信息,更加准确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只是文字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写作灵感;积累课外阅读,夯实写作基础;开启生活化写作模式这三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真正的学习主体,使学生在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与写作素养。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小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一)畏难情绪严重
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文中涵盖了较多的语文知识点,需要学生应用较多的知识积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从目前小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他们由于词汇积累不够、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等方面因素,在写作中常存在畏难情绪,并对写作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写作非常难,这会阻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情感抒发能力较弱
写作其实就是一项抒发情感的思想活動,但从目前学生的写作来看,他们往往情感抒发能力较弱,只会用平淡的语言去描述一件事或一个人,并不能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自然写出来的作文无法吸引人,让人没有想读下去的欲望。
(三)写作脱离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必然是围绕生活来开展的,因为写作源于现实,所以学生的写作必须围绕现实生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较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都将时间与精力放到了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上,这就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写作时东拼西凑,脱离现实生活。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阅读,积累写作技巧
阅读和写作本就处于相辅相成的状态,所以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写作无形贯穿于阅读指导中,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技巧,改变学生的写作现状。首先,针对《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了解文章主旨,之后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情感,分析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技巧来表达写作用意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共同感知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其次,再给学生提供《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学生对两篇课文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讨论,区分两篇课文的不同写作方式。最后,教师给学生布置关于“亲情”的作文,如“我的妈妈”,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技巧来进行文章内容的构思,更好地展示对母亲的爱,写出一篇真实并且具有情感的作文。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写作欲望
小学生之所以写作欲望不够强烈,和自身写作能力不足有直接的关系,和学生的写作主体未得以有效凸显也有直接关系。为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明确感知到自己的主体地位,逐渐从被动的写作向主动的写作转变,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写作“小动物”相关的作文时,由于学生大脑中并无写作方向,所以写作欲望并不强烈。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多个动物的生活状态,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存状态;向学生展示小狗、小猫们可爱的一面,让学生认识到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展示动物遭到捕猎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此种行为进行批判……相信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辅助之下,不仅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会得到凸显,而且学生的写作视野会越来越开阔,写作欲望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主动去搜集资料,能够写出更具特色的优秀作文。
(三)、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同样适用。纵观以往的写作教学,大多是教师先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然后学生陷入冥思苦想,埋头苦写。然而,写作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碰撞、智慧生发的过程,而“集思广益”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相互启发,进行思维碰撞,进而为写作收集充足的素材。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性格特征对他们进行科学分组,并要求他们各自确定写作主题。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做好针对性的个体指导。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性格比较内向,所以很少参与到小组合作中,甚至对小组合作抱着回避的态度。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发挥课堂主导者的作用。第三,组织学生汇报写作成果。写作完成后,让学生一一汇报写作情况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应该要求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写作情况进行反馈。这样做,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各组的写作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教师不能只依靠自己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要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互相启迪思维,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
(四)组织实践活动,走出教室局限
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还比较表面。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局限在教室“方寸之间”,很少带领学生真实地感悟生活。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提升,还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当注重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发现、感知、体悟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例如,在“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郊游活动,让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公园、农田、河流等,让学生将自己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整理成具有自身真实感悟的文章。相较于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显然更喜欢课外活动。单调、沉闷、严肃的课堂写作环境相比轻松、自由、多彩的自然环境,更能提高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写作内容就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当然,教师也应当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立足“景物描写特征”开展话题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从更多角度认识自然景物,从而帮助学生不断丰富写作内容。
综上所述,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写作现状,从多角度着手,提出创新兼具趣味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自信,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与知识,写出更多情感真实、内容新颖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刘广岩.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83-84.
[2]姜丽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10.
[3]胡洪.提升农村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实践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86-87.
[4]祝丽丽.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52+60.
[5]邵丽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66-67.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只是文字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写作灵感;积累课外阅读,夯实写作基础;开启生活化写作模式这三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真正的学习主体,使学生在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与写作素养。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小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一)畏难情绪严重
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文中涵盖了较多的语文知识点,需要学生应用较多的知识积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从目前小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他们由于词汇积累不够、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等方面因素,在写作中常存在畏难情绪,并对写作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写作非常难,这会阻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情感抒发能力较弱
写作其实就是一项抒发情感的思想活動,但从目前学生的写作来看,他们往往情感抒发能力较弱,只会用平淡的语言去描述一件事或一个人,并不能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自然写出来的作文无法吸引人,让人没有想读下去的欲望。
(三)写作脱离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必然是围绕生活来开展的,因为写作源于现实,所以学生的写作必须围绕现实生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较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都将时间与精力放到了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上,这就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写作时东拼西凑,脱离现实生活。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阅读,积累写作技巧
阅读和写作本就处于相辅相成的状态,所以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写作无形贯穿于阅读指导中,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技巧,改变学生的写作现状。首先,针对《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了解文章主旨,之后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情感,分析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技巧来表达写作用意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共同感知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其次,再给学生提供《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学生对两篇课文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讨论,区分两篇课文的不同写作方式。最后,教师给学生布置关于“亲情”的作文,如“我的妈妈”,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技巧来进行文章内容的构思,更好地展示对母亲的爱,写出一篇真实并且具有情感的作文。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写作欲望
小学生之所以写作欲望不够强烈,和自身写作能力不足有直接的关系,和学生的写作主体未得以有效凸显也有直接关系。为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明确感知到自己的主体地位,逐渐从被动的写作向主动的写作转变,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写作“小动物”相关的作文时,由于学生大脑中并无写作方向,所以写作欲望并不强烈。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多个动物的生活状态,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存状态;向学生展示小狗、小猫们可爱的一面,让学生认识到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展示动物遭到捕猎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此种行为进行批判……相信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辅助之下,不仅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会得到凸显,而且学生的写作视野会越来越开阔,写作欲望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主动去搜集资料,能够写出更具特色的优秀作文。
(三)、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同样适用。纵观以往的写作教学,大多是教师先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然后学生陷入冥思苦想,埋头苦写。然而,写作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碰撞、智慧生发的过程,而“集思广益”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相互启发,进行思维碰撞,进而为写作收集充足的素材。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性格特征对他们进行科学分组,并要求他们各自确定写作主题。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做好针对性的个体指导。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性格比较内向,所以很少参与到小组合作中,甚至对小组合作抱着回避的态度。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发挥课堂主导者的作用。第三,组织学生汇报写作成果。写作完成后,让学生一一汇报写作情况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应该要求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对本组的写作情况进行反馈。这样做,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各组的写作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教师不能只依靠自己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要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互相启迪思维,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
(四)组织实践活动,走出教室局限
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还比较表面。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局限在教室“方寸之间”,很少带领学生真实地感悟生活。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提升,还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当注重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场景,发现、感知、体悟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例如,在“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郊游活动,让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公园、农田、河流等,让学生将自己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整理成具有自身真实感悟的文章。相较于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显然更喜欢课外活动。单调、沉闷、严肃的课堂写作环境相比轻松、自由、多彩的自然环境,更能提高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写作内容就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当然,教师也应当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立足“景物描写特征”开展话题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从更多角度认识自然景物,从而帮助学生不断丰富写作内容。
综上所述,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写作现状,从多角度着手,提出创新兼具趣味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自信,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与知识,写出更多情感真实、内容新颖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刘广岩.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83-84.
[2]姜丽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10.
[3]胡洪.提升农村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实践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86-87.
[4]祝丽丽.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52+60.
[5]邵丽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