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 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预设,关注教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教育教导作用,又要树立一种课程开发的意识,用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呈现出来的鲜活的资源,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从而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充分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新问题。教师要敢于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调整,甚至不惜打乱原先的设计安排。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堂生成资源的教学价值呢?下面我结合一些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潜心会文,精心预设
对于课堂上意外的生成,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只有课前有所预设,有备而来,才不会对课堂上的偶发“生成”处理得过于简单和草率,课上才能显现出一位教师的睿智和教学功底。 因此,教师要“潜心会文”,与文本零距离接触,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准、言中之意、言中之情,透彻地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正如于永正老师所提倡的:课前备课诵读默想,读出自己的见解、情感,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小到一个字、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立意等)。我想,一个好的预设,可以反映出讲课的重点、难点与疑点,因为这些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需要多元解读。这样,在课堂中就能迅速调用多种方法,教学才能从容应对、收放自如。
就拿《桂花雨》一课来说,小琦君又是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又是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不觉得累吗?课前如果预设到答案有累与不累,教师就能临阵不乱地启发:“累,虽然觉得累,心里却感到非常的开心。”“不累,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简单预设,虽然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了,但还是需要精心设计。
二、大胆取舍,引领生成
曾经听过特级教师徐善俊执教的《赤壁大战》一课。课文学完了,徐老师问学生:“大战结束了,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如果你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这时,一个小男孩举手发言:“我看过《三国演义》,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一句话使课堂的气氛“凝固”起来。只见徐老师先是一笑,既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然后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但是,你说曹操回去以后,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行不行?”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我想,正是徐老师在课前有了很好的预设,激起了他的灵感,才会游刃有余地化险为夷。
三、反复磨炼,精彩自现
教学需要反思、实践、再反思,方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会遮蔽生成,甚至不给意外在课堂上留一点缝隙,其实这是教师害怕在课堂上出现自己难以扭转的局面而犯错误。实际上,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甚至教师出错的地方,而正是这种生成,让课堂主体性色彩更浓,处理得好还会让课堂教学散发光彩。
大家都非常熟悉特级教师王菘舟,他有一篇文章是《智慧的觉醒》,给了我很多启发。王菘舟老师借班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这就是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的邱少云。你们面对这样一位战士,有什么想说的吗?”接连三位学生发言,个个精彩。就在期待新的精彩进一步到来之时,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发言了:“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全场一片愕然,王老师在尴尬中草草收场。“痛定思痛,这种类似的情境你能预防吗?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了。”于是,王老师反思一个个可能的教学情境,最后得到智慧的答案是:儿童的观念从根本上都是善的。
机缘巧合,他又一次执教了这一课,最后“傻瓜事件”又上演了,一个男孩站起来说:“邱少云,假如我是你,我打几个滚先将火灭了,说不定这时敌人正在睡觉呢!”王老师沉默了大约十秒钟,他等这一刻太久了。他清了清嗓子,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交流:“孩子,你不希望邱少云死,是吗?我理解你,谁都希望好好活着。我相信,在邱少云的内心深处也一定有活下去的念头。”小男孩的情感之门慢慢敞开了,王老师话锋一转:“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一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此时此刻面对残酷的战斗形势,我相信,一定还会有另一种声音在他的内心响起。大家听,另一种更强烈、更加坚定的声音在对他说……”等待中,班上陆续有学生举手。“我还听到有一种声音这样对邱少云说,邱少云啊邱少云,你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钢铁战士吗?烈火可以烧毁你的身体,但永远烧不毁你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精神,你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当第三个学生说完时,“哗!”台下一片掌声,热烈而持久。我看到这儿,也不禁沉浸在王老师教学的酸甜苦辣之中了。我想,教师经过这样的磨炼,一定会迅速地成长起来。
在新课程培训的时候,听一位优秀的教师说:“没有预设,那是不负责任;没有生成,那是水平不够。”这正体现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预设和生成的关注与思考。实践新课程并非只是去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要我们 去践行一种教育理念,改变一种思维方式。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努力去尝试,定能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使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多了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一、潜心会文,精心预设
对于课堂上意外的生成,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只有课前有所预设,有备而来,才不会对课堂上的偶发“生成”处理得过于简单和草率,课上才能显现出一位教师的睿智和教学功底。 因此,教师要“潜心会文”,与文本零距离接触,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准、言中之意、言中之情,透彻地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正如于永正老师所提倡的:课前备课诵读默想,读出自己的见解、情感,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小到一个字、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立意等)。我想,一个好的预设,可以反映出讲课的重点、难点与疑点,因为这些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需要多元解读。这样,在课堂中就能迅速调用多种方法,教学才能从容应对、收放自如。
就拿《桂花雨》一课来说,小琦君又是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又是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不觉得累吗?课前如果预设到答案有累与不累,教师就能临阵不乱地启发:“累,虽然觉得累,心里却感到非常的开心。”“不累,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简单预设,虽然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了,但还是需要精心设计。
二、大胆取舍,引领生成
曾经听过特级教师徐善俊执教的《赤壁大战》一课。课文学完了,徐老师问学生:“大战结束了,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如果你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这时,一个小男孩举手发言:“我看过《三国演义》,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一句话使课堂的气氛“凝固”起来。只见徐老师先是一笑,既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然后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但是,你说曹操回去以后,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行不行?”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我想,正是徐老师在课前有了很好的预设,激起了他的灵感,才会游刃有余地化险为夷。
三、反复磨炼,精彩自现
教学需要反思、实践、再反思,方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会遮蔽生成,甚至不给意外在课堂上留一点缝隙,其实这是教师害怕在课堂上出现自己难以扭转的局面而犯错误。实际上,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甚至教师出错的地方,而正是这种生成,让课堂主体性色彩更浓,处理得好还会让课堂教学散发光彩。
大家都非常熟悉特级教师王菘舟,他有一篇文章是《智慧的觉醒》,给了我很多启发。王菘舟老师借班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这就是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的邱少云。你们面对这样一位战士,有什么想说的吗?”接连三位学生发言,个个精彩。就在期待新的精彩进一步到来之时,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发言了:“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全场一片愕然,王老师在尴尬中草草收场。“痛定思痛,这种类似的情境你能预防吗?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了。”于是,王老师反思一个个可能的教学情境,最后得到智慧的答案是:儿童的观念从根本上都是善的。
机缘巧合,他又一次执教了这一课,最后“傻瓜事件”又上演了,一个男孩站起来说:“邱少云,假如我是你,我打几个滚先将火灭了,说不定这时敌人正在睡觉呢!”王老师沉默了大约十秒钟,他等这一刻太久了。他清了清嗓子,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交流:“孩子,你不希望邱少云死,是吗?我理解你,谁都希望好好活着。我相信,在邱少云的内心深处也一定有活下去的念头。”小男孩的情感之门慢慢敞开了,王老师话锋一转:“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一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此时此刻面对残酷的战斗形势,我相信,一定还会有另一种声音在他的内心响起。大家听,另一种更强烈、更加坚定的声音在对他说……”等待中,班上陆续有学生举手。“我还听到有一种声音这样对邱少云说,邱少云啊邱少云,你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钢铁战士吗?烈火可以烧毁你的身体,但永远烧不毁你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精神,你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当第三个学生说完时,“哗!”台下一片掌声,热烈而持久。我看到这儿,也不禁沉浸在王老师教学的酸甜苦辣之中了。我想,教师经过这样的磨炼,一定会迅速地成长起来。
在新课程培训的时候,听一位优秀的教师说:“没有预设,那是不负责任;没有生成,那是水平不够。”这正体现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预设和生成的关注与思考。实践新课程并非只是去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要我们 去践行一种教育理念,改变一种思维方式。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努力去尝试,定能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使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多了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