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究其死于何因?历来存有异说。一则,认为杜甫是在水中淹死的;二则,认为杜甫是因食牛肉饮酒而死。于是就给杜甫的死因留下一个悬案。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文学家、书法家郭沫若在论证杜甫终身嗜酒的论点时,引用了大量史料对杜甫的死因作了论述:
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夏四月到耒阳,不久便突然死去了。唐人郑处海的《明皇杂录》载其事:“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又新旧《唐书·杜甫传》也均从其说。
关于在耒阳阻水,县令馈送酒肉事,郭沫若认为杜甫有诗纪之:“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四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但在这里却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认为牛肉白酒无致死之理,说杜甫死于牛酒是诬枉杜甫,是有意的捏造。有人假借韩愈的名义,做了一首《题杜子美坟》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郭沫若认为作伪者加以揣测,以为杜甫是在水中淹死的,和屈原、李白一样,“三贤所归同一水”。杜甫死后,“朝廷”追问,聂县令便伪造了一座坟,并诡称杜甫死于牛酒,以蒙蔽上方。这样便使杜甫受了诬枉:“坟空饫死已传闻,千古丑声竟谁洗?”
郭沫若认为,该诗在韩愈作品集中没有收入,诗的风格也和韩愈的诗风截然不同;李白死于腐胁疾,不死于水,韩愈也不会不知道。故可断定该诗断然不是韩愈所作,估计是五代或北宋的人假托韩愈之名而作。
还有李观的《杜拾遗补传》,对杜甫的死因和这首诗的说法大抵相同。李观的这首诗还在一处闹了个大笑话。《补传》里说:“记水瀑涨,(子美)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何处。洎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曰:子美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葬于此矣。以此事闻”云云。文章非常可笑。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年),杜甫死于大历五年(770年),玄宗之死,早于杜甫8年之久!
唐代有两个李观。一与杜甫同时,官终于检校工部上书。一与韩愈同时,乃李华之子,贞元进士,年29岁卒,为文不袭前人,与韩愈不相上下。无论是前一李观,或后一李观,都不至于这样糊涂,连唐玄宗死在杜甫之前都不知。由此可以推断:《补传》也是假托李观之名无疑。
尽管韩愈的诗、李观的《补传》都是假托,但新旧研究家们却一致倾向于否认郑处海和新旧《唐书》的记载,力辩杜甫不死于牛酒。
郭沫若认为,其实死于牛酒,并不是不可能。不过不是“饫死”,或“饱饫而死”,而是由于中毒。因聂令所送牛肉很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牛肉极易腐败。腐肉是有毒的,尤为初生之毒最为剧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加之又有白酒促进毒素在血液中的循环,而杜甫的身体本来是半身不遂的状况中,还有糖尿病和肺病,因此腐肉中毒致死完全是有可能的。腐肉中毒而死,是杜甫的不幸,但并不是什么侮辱,也不是什么丑化。相反,为了美化杜甫之死,而把那位“义士烈女”的后人武断地判定为坏人,倒是有点不公平。郭沫若还指出:所谓水中捉月的故事诚然是荒诞无稽,而杜甫死于牛酒,既见诸史籍,又可以用腐肉中毒被酒所促进而加以科学的说明,怎么能够同样斥为“荒诞无稽”呢?
(注:本文仅为作者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本刊观点。)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文学家、书法家郭沫若在论证杜甫终身嗜酒的论点时,引用了大量史料对杜甫的死因作了论述:
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夏四月到耒阳,不久便突然死去了。唐人郑处海的《明皇杂录》载其事:“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又新旧《唐书·杜甫传》也均从其说。
关于在耒阳阻水,县令馈送酒肉事,郭沫若认为杜甫有诗纪之:“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四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但在这里却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认为牛肉白酒无致死之理,说杜甫死于牛酒是诬枉杜甫,是有意的捏造。有人假借韩愈的名义,做了一首《题杜子美坟》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郭沫若认为作伪者加以揣测,以为杜甫是在水中淹死的,和屈原、李白一样,“三贤所归同一水”。杜甫死后,“朝廷”追问,聂县令便伪造了一座坟,并诡称杜甫死于牛酒,以蒙蔽上方。这样便使杜甫受了诬枉:“坟空饫死已传闻,千古丑声竟谁洗?”
郭沫若认为,该诗在韩愈作品集中没有收入,诗的风格也和韩愈的诗风截然不同;李白死于腐胁疾,不死于水,韩愈也不会不知道。故可断定该诗断然不是韩愈所作,估计是五代或北宋的人假托韩愈之名而作。
还有李观的《杜拾遗补传》,对杜甫的死因和这首诗的说法大抵相同。李观的这首诗还在一处闹了个大笑话。《补传》里说:“记水瀑涨,(子美)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何处。洎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曰:子美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葬于此矣。以此事闻”云云。文章非常可笑。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年),杜甫死于大历五年(770年),玄宗之死,早于杜甫8年之久!
唐代有两个李观。一与杜甫同时,官终于检校工部上书。一与韩愈同时,乃李华之子,贞元进士,年29岁卒,为文不袭前人,与韩愈不相上下。无论是前一李观,或后一李观,都不至于这样糊涂,连唐玄宗死在杜甫之前都不知。由此可以推断:《补传》也是假托李观之名无疑。
尽管韩愈的诗、李观的《补传》都是假托,但新旧研究家们却一致倾向于否认郑处海和新旧《唐书》的记载,力辩杜甫不死于牛酒。
郭沫若认为,其实死于牛酒,并不是不可能。不过不是“饫死”,或“饱饫而死”,而是由于中毒。因聂令所送牛肉很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牛肉极易腐败。腐肉是有毒的,尤为初生之毒最为剧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加之又有白酒促进毒素在血液中的循环,而杜甫的身体本来是半身不遂的状况中,还有糖尿病和肺病,因此腐肉中毒致死完全是有可能的。腐肉中毒而死,是杜甫的不幸,但并不是什么侮辱,也不是什么丑化。相反,为了美化杜甫之死,而把那位“义士烈女”的后人武断地判定为坏人,倒是有点不公平。郭沫若还指出:所谓水中捉月的故事诚然是荒诞无稽,而杜甫死于牛酒,既见诸史籍,又可以用腐肉中毒被酒所促进而加以科学的说明,怎么能够同样斥为“荒诞无稽”呢?
(注:本文仅为作者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本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