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一角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得病,学生也一样,因此作为老师不可避免的会收到学生的请假条,但看学生的请假条总让我很无语——五花八门——或写的不准或格式不对。时间久了,我才发现这样的错误并不是个别学生的现象,而是很普遍。有很多学生不会或不清楚规范的请假条怎么写。现随机摘抄一篇:
   请假条
  某某因头疼特向老师请假一上午,望老师批准。
  熟悉应用文写作的人一看就知道存在的常识错误(主要是些格式上的)1、没有称谓,2、没请假日期,3、没请假人落名。这只是其中的个别现象,更有甚的谁请假都不知道,遇到同样情况的不仅仅是请假条的写作问题。今年五四青年节前,有学生要申请入团,但入团申请书不会写;班里有学生的物品丢失,写的寻物启事,如果是外班的同学捡到肯定找不到失主。针对这种情况,我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就定名为“校园常用应用文体写作常识大调查”。同学在经历了“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结果”、“自我反思”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后得出的结果不仅学生自己震惊连我也始料未及。等内心的波澜平息,我不得不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些些失落、遗憾:因为我真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设计到这方面的内容,往往是做题碰到了就临时补充,很少集中去解决。那么,为什么我们高中会如此忽略应用文教学呢?
  带着疑问我去翻了些资料才发现,在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其中并没有谈到应用文的写作,难怪高中的学生对应用文如此冷淡。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做特别要求,老师理所当然不会重视,教学中当然也会忽视。再深层一些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在起作用。教学大纲没明确规定,想必高考也鲜会涉及,于是教学中就……
  恢复高考二十年来,应用文写作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虽占有一席之地但“地”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尤其近几年。例如就写作篇幅言,一是大作文,如书信命过两次,一次是1985年,要求以澄溪中学学生会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信,反映我国的环境污染。第二次是1989年,就报考问题给好友写一封回信;二是小作文,这种形式,在全国卷、上海卷、“三南”卷中都曾出现,尤以上海卷为最。如1987年全国卷要求用190个字写“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这则消息,1990年上海卷要求用250字左右,为某退休教师写欢送辞,1991年上海卷要求用23字内拟电报稿,1993年上海卷要求用200字内写出介绍“上海之夏”节目的播讲稿,1995年上海卷要求用150—200字篇幅,就学校最近举行的一次活动(运动会、艺术节或主题班会)写一则消息等。但这些题就如昙花一现般生命短暂。当然,应用文写作也有放在第Ⅱ卷试题测试之中着重考查语言运用的。有从修辞角度“根据表达方式、目的和交际场合、对象的差异,做到用语得体”的考查,有从布局谋篇、联缀成文等方面考查。如1992年全国卷第20题对一段广播稿文字用选择方式作语言修改,1993年全国卷要求对一个“学术讨论会”的报道语言进行删改,1993年全国卷第21题要求代校团委拟一个“通知”的正文,1994年全国卷第21题针对一则启事作标题修改,1995年全国卷第30题要求修改留言条,等等。纵观高考试卷对应用文的考察 ,要求学生完整的写一篇的少得可怜,而这些题对格式的要求少之又少,难怪学生不放心上。再观察一下我们的调查结果,学生在校园常用应用文写作中出错最多的错误还是在格式上,当我问学生你会写请假条吗?学生回答说“老师差不多就行,你能看懂就行”。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心中总会忐忑,学习怎能差不多?
  学以致用应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应用文是什么?顾名思义,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应用文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用”。为用而写,有用才写,这也是应用文与其他文章的最大区别。 应用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格式固定,书写规范(这正是学生的弱项)。如此看来应用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为何在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没有提及呢?
  初中老师老师为我解决了疑惑,原来应用文写作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那我们高中老师是不是就可以长嘘一口气说“原来是学生初中没学好呀,怎能怪我们呢”!我想有责任心的老师都不会这么说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更需要温故知新。初中学的内容我们高中有必要对其进行复习、巩固、强化。更何况应用文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难点之一。并且初中课本中所选应用文体有些不能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需要如唁电、唁函等,而领条、收据、通告、请柬等,都是相当普遍的应用文,教材却未曾涉入。因此到了高中不管是做题碰到还是日常运用学生都是难免马马虎虎、不明所以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用文写作教学应该提到我们高中的日常教学中来,高一作为与初中教学衔接最紧密的阶段,不妨把应用文写作作为作文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与初中学习挂钩,一方面也可增强学生的实用文体写作能力。这次研究性学习调查结束后,我就准备在班里进行常用应用文体知识扫盲,希望能把这缺失的一角补上。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
期刊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搞活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努力克服老师死教,学生死学死记,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教学通病,使课堂变单调呆板为生动活泼。怎样才能搞活语文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课教活”势在必行  语文教学改革喊了多年,但普遍反映:经验有千条万条,却条条见效不大,模仿来模仿去还是回到老路上。有的教师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有的
期刊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
期刊
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兴趣等。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动机:  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如果像以前那样仅靠空洞的说教,学生难以信服。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计算机课,我们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它向学生展示学习电脑知识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互联网(Internet)已走进千家万户,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这样一条教学原则——让课堂活起来。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活”起来的课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放飞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氛围,而且有利于养成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
期刊
语文教学若想在学生心中占一席之地,就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生活富裕起来了,人忙起来了,而家庭成员之间文化信息的传递与精神交流却少了起来。很多天资聪慧的孩子生活在“嗜好广泛、惟独不爱读书”的家庭中,从小就缺少必要的主动阅读,兴趣培养错失了最佳时机,知识积淀的源流被阻塞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树
期刊
在计算机的操作中,对象的概念应用非常普遍,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理论层面使学生对对象有个清晰的理解,对应用也是很有帮忙的。  在教学中,我会首先提问一个学生:“你有对象吗?”学生会不好意思地回答:“没有”。我马上反驳道:“不对!据我所知,你不止一个对象,不信我给你列举两个。第一个:你学习不如李四好,这学期你找找原因,改进一下学习方法,争取学习成绩追上他,他就是你学习上追赶的对象,这是一个了吧?第二个:你
期刊
目前,还有部分教师在课本习题教学中,就题论题,忽视拓展延伸,甚至有的干脆避过不讲,或者教师自己解决,直接呈现结果,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探索活动的空间很少甚至没有,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使我们的数学教育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使数学习题教学增加趣味性,摆脱枯燥无味之说,这就需要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还应适当留足
期刊
新课标倡导我们追求一种鲜活灵动的语文课堂。追求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如何捕捉精彩的生成,释放课堂活力呢?  一、深入钻研,预设生成  1.钻教材  新课标倡导老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使教材为我所用,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能通读全套教材,熟悉所教教材在整个结构中的地位,了解它与
期刊
“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但遗憾的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后备生力军的中职生,不少人却产生厌学情绪,甚至离开学校跟随亲人外出务工或在社会上闲逛,当然,影响中职生厌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