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农”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然而“农业的功夫在农外”,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 供应链 三农 物流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75-01
一、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现状特点
供应链管理(SCM)是最近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高的客户服务水平。现在是供应链的竞争,任何企业想单打独斗赢得竞争优势已绝无可能,只有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其他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上上之策。同样,中国农产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解决。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定能够提高竞争力,
就农产品而言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中国农产品的初級生产是分散的农户经营.每家都按自己的意愿生产,生产的产品不能适应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要求, 而加工企业也不以顾客为中心来进行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使得农产品最终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缺乏竞争力,而且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较低。
通过对农产品加工实行供应链管理。可以克服以上缺点。降低农副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尽可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可使农村劳动力参与并分享农副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增值。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有利于把小规模农户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和物资装备.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水平。
由于农副产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特殊性, 以及中国农民的具体特点,使得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核心加工企业实力弱小。供应链组织困难经过几年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世界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相比在市场的影响力、产品类别、产品质量以及客户服务上远远处于不利地位。即使在国内虽然有不少大型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但这些企业在国内有限,2003年度372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均销售收人不到1.3亿元,份额很低,竞争力差。
2.中国市场主体分散严重。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够由于中国独特的国情。使农业产业链中的一级供应商也是农产品加工原料的供应者, 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淡薄,总体素质较低,大多如散兵游勇,进人市场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高昂交易成本。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对供应链的观点认识不够,还是传统的加工模式,各自为政,信息闭塞,使得供应链上物流不畅,产品成本增加。
3.物流业发展滞后。与供应链配套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物流是供应链中的血液,是把运输、保管、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活动和与之相关联的物流信息作为一个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物流不畅就会导致供应链各个接点连接不畅。因此,要使农产品生产的供应链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快物流业的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的自身特点,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是在比较接近农村的地方,而中国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道路、通讯条件差,包装、运输、存储业的落后加剧了物流的不畅,物流的不畅又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难以有效地进行。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资产专用性高、物流要求高以及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几个特点。因此,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主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 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农民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农户是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这样同时还能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的供应上得到保证,形成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报酬。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交易成本。这种模式具体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农户一般可以通过契约来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这样加工企业成为了供应链上核心节点的位置.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就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来承担.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加工企业的素质。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从事种子开发等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农产品收购和仓储等复杂问题,这种物流职能的内部化, 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中国农产品又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品种的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上的“零散的代收点” 和“加工企业” 两个节点之间加上一个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配送中心还可以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此外,有一些生鲜农产品可以通过构建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高效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与物流能力。
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任何地方.因地制宜是需要坚持的主要观点。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以各类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的复合供应网链是探索的方向。
三、加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意见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 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针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必须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 完善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利益机制的实质,就是供应链内部各个成员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利益是调动内部诸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平衡、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要本着“风险共担,利润共摊” 的原则来进行合作。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根据市场行情以合同的形式订立最低保护价格。保护价格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合理收益,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对未来的合作产生信心, 同时也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有较稳定的原料来源。
2.加大与供应链管理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搭建农产品物流平台。物流在供应链中是否能合理流动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特别是农产品物流。农副产品流通量很大,对承载这些物流功能的设施要求高。而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地方政府应加强供应链意识, 争取投入。解决好与供应链配套的交通、信息、交易集散地等基础设施问题。
参考资料
1.林坚,陈志钢,傅新红;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 供应链 三农 物流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75-01
一、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现状特点
供应链管理(SCM)是最近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高的客户服务水平。现在是供应链的竞争,任何企业想单打独斗赢得竞争优势已绝无可能,只有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其他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上上之策。同样,中国农产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解决。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定能够提高竞争力,
就农产品而言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中国农产品的初級生产是分散的农户经营.每家都按自己的意愿生产,生产的产品不能适应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要求, 而加工企业也不以顾客为中心来进行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使得农产品最终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缺乏竞争力,而且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较低。
通过对农产品加工实行供应链管理。可以克服以上缺点。降低农副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尽可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可使农村劳动力参与并分享农副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增值。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有利于把小规模农户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和物资装备.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水平。
由于农副产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特殊性, 以及中国农民的具体特点,使得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核心加工企业实力弱小。供应链组织困难经过几年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世界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相比在市场的影响力、产品类别、产品质量以及客户服务上远远处于不利地位。即使在国内虽然有不少大型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但这些企业在国内有限,2003年度372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均销售收人不到1.3亿元,份额很低,竞争力差。
2.中国市场主体分散严重。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够由于中国独特的国情。使农业产业链中的一级供应商也是农产品加工原料的供应者, 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淡薄,总体素质较低,大多如散兵游勇,进人市场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高昂交易成本。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对供应链的观点认识不够,还是传统的加工模式,各自为政,信息闭塞,使得供应链上物流不畅,产品成本增加。
3.物流业发展滞后。与供应链配套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物流是供应链中的血液,是把运输、保管、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活动和与之相关联的物流信息作为一个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物流不畅就会导致供应链各个接点连接不畅。因此,要使农产品生产的供应链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快物流业的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的自身特点,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是在比较接近农村的地方,而中国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道路、通讯条件差,包装、运输、存储业的落后加剧了物流的不畅,物流的不畅又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难以有效地进行。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资产专用性高、物流要求高以及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几个特点。因此,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主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 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农民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农户是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这样同时还能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的供应上得到保证,形成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报酬。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交易成本。这种模式具体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农户一般可以通过契约来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这样加工企业成为了供应链上核心节点的位置.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就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来承担.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加工企业的素质。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从事种子开发等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农产品收购和仓储等复杂问题,这种物流职能的内部化, 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中国农产品又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品种的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上的“零散的代收点” 和“加工企业” 两个节点之间加上一个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配送中心还可以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此外,有一些生鲜农产品可以通过构建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高效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与物流能力。
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任何地方.因地制宜是需要坚持的主要观点。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以各类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的复合供应网链是探索的方向。
三、加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意见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 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针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必须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 完善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利益机制的实质,就是供应链内部各个成员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利益是调动内部诸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平衡、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要本着“风险共担,利润共摊” 的原则来进行合作。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根据市场行情以合同的形式订立最低保护价格。保护价格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合理收益,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对未来的合作产生信心, 同时也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有较稳定的原料来源。
2.加大与供应链管理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搭建农产品物流平台。物流在供应链中是否能合理流动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特别是农产品物流。农副产品流通量很大,对承载这些物流功能的设施要求高。而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地方政府应加强供应链意识, 争取投入。解决好与供应链配套的交通、信息、交易集散地等基础设施问题。
参考资料
1.林坚,陈志钢,傅新红;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