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逐年攀升。垃圾填埋场类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应该重点关注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和填埋气的处理问题。此外,还要注意项目选址、防渗措施的论证以及环境风险的应对,从而充分发挥出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61-01
0 引言
我国正成为世界上工业和生活垃圾的最大产出国,垃圾年产量以7%~9%的速度急剧增加,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如此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周边的水体、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人们环境保护、环境卫生意识的增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也正从堆放向填埋方式过渡,同时随着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垃圾填埋技术也将由传统走向卫生、经济、高效。但是垃圾填埋场项目在项目选址、技术选择等方面如果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不当,很容易给周围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在建设之前需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认真分析环保措施和环境影响,降低后期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概率、防治污染等具有积极意义。
1 主要污染源分析
1.1 渗滤液
(1)渗滤液成分分析
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中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垃圾填埋场中的渗滤液属于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主要成分有COD、NH3-N、BOD5,还含有大量的如钾、镁、钙、铁、砷、镉、铜等重金属。这些渗滤液如果在后期处置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较大的污染,导致受污染的水中COD、NH3-N、BOD5浓度升高,大肠杆菌超标等。
(2)渗滤液处理工艺
目前对垃圾填埋场中产生的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主要有物化法、生物处理法以及二者综合法等。其中,物化法主要包括向渗滤液中加入混凝剂(如FeCl3)的混凝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氨氮吹脱法,以及吸附法等。生物处理法则主要有:好氧生物处理法(如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氧化塘工艺和好氧生物膜工艺)厌氧生物处理法(如厌氧生物滤池工艺、厌氧接触池工艺、厌氧稳定塘工艺等)厌氧-好氧处理法(这种工艺目前使用较多,处理效率较高)、综合法(如生物处理混凝沉淀等)。
1.2 填埋气
(1)填埋气成分分析
垃圾填埋场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垃圾中的填埋气(LFG),这种填埋气主要成分是CH4、CO2、H3、H2S、H2、N2,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见表1)。这些填埋气,有的成分(如CH4)易燃易爆,有的(如CO2)比空气重,容易在垃圾填埋场的底部富集,有的气体(如NH3、H2S)具有明显的恶臭味,对周围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大。
(2)填埋气处理方式
垃圾填埋气(LFG)是垃圾填埋降解过程中的产物,对其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是防止出现二次污染,提高垃圾填埋资源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净化方法主要有燃烧法、水洗法、化学氧化法、吸收法等等,对于填埋气的处理主要采取的是集中处理技术,即,通过加快垃圾填埋场降解速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将有用的物质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加强垃圾填埋前的预处理,对有用的物质加以回收利用,其他的进行粉碎,加速降解速度;其次是采用渗滤液回灌技术,调整垃圾堆体的含水率,提高填埋气产生速率和产量;第三是加强垃圾填埋降解过程的管理,根据垃圾降解的不同阶段,合理调控填埋气、渗滤液产量、浓度以及堆体温度等等,达到加速降解过程,通过集中收集,用以发电、用作化工原料等,实现废物的高效利用。
2 评价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2.1 选址
垃圾填埋场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是场址的选择,理想的卫生填埋场场址除应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要求之外,还需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环境规划以及城市的环境卫生发展规划相符合。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充分收集项目的背景资料、拟建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并得出是否满足技术规范的最终结果;其次是结合拟建场地周围的道路交通、土地资源、风向等具体情况,深入分析是否满足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环境保护规划等等;再次是要分析场地的特征要求,重点分析场地周边的地质地貌、市政以及水利设施,对周边农业生态的影响等等。
总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遵循:符合地区总体规划、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以及远离水源地等基本原则。
2.2 防渗措施的论证
防渗工程是垃圾填埋场工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之前,就需要提出预防垃圾渗滤液渗漏的措施。评价时需要从防渗具体的方式、工艺以及防渗材料的选择和具体操作方面来论证防渗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评价的重点则是防渗层(包含自然和人工防渗层)渗透系数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一般认为,自然防滲与人工防渗层的渗透系数不能大于10~7cm/s)。实践中,操作性较强的防渗处理方案主要有:一是把渗滤液通过必要的预处理之后汇入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一并进行处理;二是把渗滤液在垃圾填埋场内进行回喷,实现渗滤液净化的效果。此外,还有采取将“清污分流——渗滤液回喷——预处理——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以上几种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必选,从而选出一项可行的防渗措施。
2.3 环境风险的应对
垃圾填埋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一定的环境风险,例如填埋气富集后堆体发生爆炸、垃圾富集后溃坝,以及填埋场塌陷等风险。因此,在开展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该要提前做好风险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以减少事故风险的发生概率。对于垃圾溃坝的预防:应该要充分论证垃圾坝在坝体自重、填埋体土压力和渗透压力三种作用力下的抗滑稳定性,做好坝体的设计,及时做好渗滤液的导排;对于垃圾堆体的爆炸预防:根据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的不同机理,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
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排放较为复杂,受到垃圾成分以及地质、气候等影响,波动性较大,即便是做了封场之后,污染物排放仍然持续,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垃圾项目建设环评过程中,要结合该领域的特点,认真做好调查分析,重点做好防渗和除臭,以及填埋气的收集再利用,变废为宝,做好风险防范评价和预防,全面分析垃圾填埋场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 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61-01
0 引言
我国正成为世界上工业和生活垃圾的最大产出国,垃圾年产量以7%~9%的速度急剧增加,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如此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周边的水体、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人们环境保护、环境卫生意识的增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也正从堆放向填埋方式过渡,同时随着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垃圾填埋技术也将由传统走向卫生、经济、高效。但是垃圾填埋场项目在项目选址、技术选择等方面如果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不当,很容易给周围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在建设之前需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认真分析环保措施和环境影响,降低后期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概率、防治污染等具有积极意义。
1 主要污染源分析
1.1 渗滤液
(1)渗滤液成分分析
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中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垃圾填埋场中的渗滤液属于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主要成分有COD、NH3-N、BOD5,还含有大量的如钾、镁、钙、铁、砷、镉、铜等重金属。这些渗滤液如果在后期处置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较大的污染,导致受污染的水中COD、NH3-N、BOD5浓度升高,大肠杆菌超标等。
(2)渗滤液处理工艺
目前对垃圾填埋场中产生的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主要有物化法、生物处理法以及二者综合法等。其中,物化法主要包括向渗滤液中加入混凝剂(如FeCl3)的混凝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氨氮吹脱法,以及吸附法等。生物处理法则主要有:好氧生物处理法(如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氧化塘工艺和好氧生物膜工艺)厌氧生物处理法(如厌氧生物滤池工艺、厌氧接触池工艺、厌氧稳定塘工艺等)厌氧-好氧处理法(这种工艺目前使用较多,处理效率较高)、综合法(如生物处理混凝沉淀等)。
1.2 填埋气
(1)填埋气成分分析
垃圾填埋场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垃圾中的填埋气(LFG),这种填埋气主要成分是CH4、CO2、H3、H2S、H2、N2,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见表1)。这些填埋气,有的成分(如CH4)易燃易爆,有的(如CO2)比空气重,容易在垃圾填埋场的底部富集,有的气体(如NH3、H2S)具有明显的恶臭味,对周围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大。
(2)填埋气处理方式
垃圾填埋气(LFG)是垃圾填埋降解过程中的产物,对其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是防止出现二次污染,提高垃圾填埋资源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净化方法主要有燃烧法、水洗法、化学氧化法、吸收法等等,对于填埋气的处理主要采取的是集中处理技术,即,通过加快垃圾填埋场降解速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将有用的物质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加强垃圾填埋前的预处理,对有用的物质加以回收利用,其他的进行粉碎,加速降解速度;其次是采用渗滤液回灌技术,调整垃圾堆体的含水率,提高填埋气产生速率和产量;第三是加强垃圾填埋降解过程的管理,根据垃圾降解的不同阶段,合理调控填埋气、渗滤液产量、浓度以及堆体温度等等,达到加速降解过程,通过集中收集,用以发电、用作化工原料等,实现废物的高效利用。
2 评价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2.1 选址
垃圾填埋场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是场址的选择,理想的卫生填埋场场址除应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要求之外,还需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环境规划以及城市的环境卫生发展规划相符合。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充分收集项目的背景资料、拟建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并得出是否满足技术规范的最终结果;其次是结合拟建场地周围的道路交通、土地资源、风向等具体情况,深入分析是否满足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环境保护规划等等;再次是要分析场地的特征要求,重点分析场地周边的地质地貌、市政以及水利设施,对周边农业生态的影响等等。
总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遵循:符合地区总体规划、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以及远离水源地等基本原则。
2.2 防渗措施的论证
防渗工程是垃圾填埋场工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之前,就需要提出预防垃圾渗滤液渗漏的措施。评价时需要从防渗具体的方式、工艺以及防渗材料的选择和具体操作方面来论证防渗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评价的重点则是防渗层(包含自然和人工防渗层)渗透系数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一般认为,自然防滲与人工防渗层的渗透系数不能大于10~7cm/s)。实践中,操作性较强的防渗处理方案主要有:一是把渗滤液通过必要的预处理之后汇入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一并进行处理;二是把渗滤液在垃圾填埋场内进行回喷,实现渗滤液净化的效果。此外,还有采取将“清污分流——渗滤液回喷——预处理——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以上几种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必选,从而选出一项可行的防渗措施。
2.3 环境风险的应对
垃圾填埋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可能产生一定的环境风险,例如填埋气富集后堆体发生爆炸、垃圾富集后溃坝,以及填埋场塌陷等风险。因此,在开展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该要提前做好风险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以减少事故风险的发生概率。对于垃圾溃坝的预防:应该要充分论证垃圾坝在坝体自重、填埋体土压力和渗透压力三种作用力下的抗滑稳定性,做好坝体的设计,及时做好渗滤液的导排;对于垃圾堆体的爆炸预防:根据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的不同机理,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
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排放较为复杂,受到垃圾成分以及地质、气候等影响,波动性较大,即便是做了封场之后,污染物排放仍然持续,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垃圾项目建设环评过程中,要结合该领域的特点,认真做好调查分析,重点做好防渗和除臭,以及填埋气的收集再利用,变废为宝,做好风险防范评价和预防,全面分析垃圾填埋场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