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养的重要阶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深度和文化品格。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模式与教学方法,引入生态化课堂,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动态的、发展的、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得以稳定持续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 生态化课堂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7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通用语言的发展势头愈加强盛,席卷了世界上绝大多数非英语国家,中国也不例外。那么,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我国公民的外语素质要求更高。高中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阶段,既要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也要适应学生的心智和情感发展规律。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1]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更加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学生发展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要提供多种选择,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难看出,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思维深度和提升文化品格,而不仅是停留在孤立的语言知识。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教学环境的构建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与能力的重要保证。
一、生态学理论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中提出了“生态学”概念。它指的是生物体与其周围有机或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生态伦理学者莱奥博尔德认为生态应该包括整个自然界。人类与自然界属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任何个体都不能独善其身,我们要以全新的视角构建生态环境,寻找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渐渐地,生态学原理逐渐渗透到了其他方面,如文化生态和语言生态等。而语言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整体、联系和平衡等原理,研究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内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通过语言生态观,我们不再孤立地评价教师与学生行为,而是将整个课堂看作积极的生态环境,通过各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够实现课程标准的四个要求。
二、生态化课堂的必要性
在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究其原因,是因为紧缺高端外语人才。因此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方式亟待思考与变革,尤其是在高中奠基阶段。而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思维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出现了明显偏差,多数英语教师仍然采用语法翻译法来组织教学,将阅读文章讲解得支离破碎,注重词汇、语法的单方面灌输,而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从深层次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素养,更不用提文化品格的培养。生态的英语课堂建设对于构建生态发展的学习者语言能力必不可少。“生态”一词指的是“生命与形态”。在课堂上,生命就是教师与学生,是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既是交流,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状态。形态就是教学环境,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教学环境,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状态等。教师、学生和文本、教具、教学方法作为课程主体,在交互过程中彼此影响,使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按照特定的组织规律发生转变,联系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并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发生变化,得到提升。赵培辰[2]在09年参加赴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学生夏令营之后,反思了英国式生态教学,认为中国中学英语情境设计过于理性、简化,课堂氛围较为严肃,不利于课堂情境的塑造,更不利于课堂人文素养的培养。此外,英国中学关注学生心理,将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意识、情感和社会规范有机统一,形成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情操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塑造。此外,甘小亚[3]也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态观,能够强调不同语言文化的平等性,也能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别、欣赏和批判能力。
三、高中英语生态化课堂构建的策略
戴炜栋、王雪梅[4]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体系的原则之一是遵循本土性文化传递原则,也就是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因此,考虑到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提出高中英语生态化课堂构建策略。
1.创立平等意识,维护课堂生态平衡
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课堂以噤声不语为最佳状态,而在语言学习中,沉默的课堂就会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成为语言知识单方面填鸭式地灌输,根本提不上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进人本主义思想,将学生当作是能动的,积极思考的,有情感思维的人。注意教态,将课堂教学演变成仿真对话,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在平等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表达,提升思维品质和语言运用能力。只有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自如感和自信感。
2.挖掘现有教材资源,培养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反映了教材的编写特点:选材广泛,注重文化知识的传递。教材中大多数领域适合學生心理,符合生活状态。在具体施教时,教师应该更加深度挖掘教材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努力创设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对课文知识点讲解完后,重点突破学生的能力弱项,补充相应的语言材料,将补充材料与现有教材科学结合,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操练,对学生思维认知进行巩固加深,着力重点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 围绕语言输入,注重语言输出
生态的语言学习观认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动态发展的,而不仅局限于语言零散的知识点。英语归根到底是一门语言,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既是语言,那么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达到交流。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应是英语课堂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所有的语言输入,不管是听力材料还是阅读文本,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充分积累的基础上达到语言输出,使学生在对输入的信息处理加工之后,提高自己的思维认知深度和表达能力。因此,现代的英语课堂应该减少母语的使用,为学生尽量创造目标语环境,让学生不断地接受目标语刺激。其次,教师应减少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而多使用阅读语篇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教学法等等。只有通过多样的教学法,我们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技能。 4.注重课堂文化生态
文化大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小到对一个班级和课堂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在英语全球化发展渐盛的今天,如何看待文化的本土化和全球化,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和本国文化,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文化观,是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责任。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在教授表层语言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补充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在对比不同语言的特征时,可以适当引入语言发展背后强大的推动力-即文化背景知识。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学英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和英美国家的人们打交道,还要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意识,兼容并蓄,吸取其他国家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并努力提升语言技能,加强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只有培养文化生态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才能使学习者站在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上。
5.优化课堂评估结构,为生态课堂的发展服务
学生的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动态的,多维的。徐小容、高旭阳[5]认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实际上对其思想、性格、行为和生活方式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能仅靠几张试卷就认为是客观全面的评价。除了笔试,英语学科的评价方式可以考虑增加口试,并可以设计特定的活动进行。其次,自评、互评和开放式问卷等方式都可以被纳入评价体系,尽可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测评对学习的反拨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不应再局限于应试教育,而更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切实培养。为强化高中生语言运用能力,锻造思维品质,提升文化品格,高中课堂应该纳入生态教学观和人本主义教学观,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动态的、发展的、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創造性,最终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得以稳定持续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3年4月第1版,p2-4.
[2]赵培辰.英国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英语生态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2012年第8期.
[3]甘小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生态观[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6月,第27卷第6期.
[4]戴炜栋,王雪梅.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年第4期.
[5]徐小容,高旭阳.大学英语教育中文化生态观建构的路径及策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3卷第1期.
作者简介:王茜(1989-),女,汉族,陕西咸阳人,清华附中西安学校高中英语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 生态化课堂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7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通用语言的发展势头愈加强盛,席卷了世界上绝大多数非英语国家,中国也不例外。那么,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我国公民的外语素质要求更高。高中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阶段,既要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也要适应学生的心智和情感发展规律。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1]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更加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学生发展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要提供多种选择,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难看出,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思维深度和提升文化品格,而不仅是停留在孤立的语言知识。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教学环境的构建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与能力的重要保证。
一、生态学理论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中提出了“生态学”概念。它指的是生物体与其周围有机或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生态伦理学者莱奥博尔德认为生态应该包括整个自然界。人类与自然界属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任何个体都不能独善其身,我们要以全新的视角构建生态环境,寻找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渐渐地,生态学原理逐渐渗透到了其他方面,如文化生态和语言生态等。而语言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整体、联系和平衡等原理,研究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内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通过语言生态观,我们不再孤立地评价教师与学生行为,而是将整个课堂看作积极的生态环境,通过各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够实现课程标准的四个要求。
二、生态化课堂的必要性
在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究其原因,是因为紧缺高端外语人才。因此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方式亟待思考与变革,尤其是在高中奠基阶段。而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思维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出现了明显偏差,多数英语教师仍然采用语法翻译法来组织教学,将阅读文章讲解得支离破碎,注重词汇、语法的单方面灌输,而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从深层次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素养,更不用提文化品格的培养。生态的英语课堂建设对于构建生态发展的学习者语言能力必不可少。“生态”一词指的是“生命与形态”。在课堂上,生命就是教师与学生,是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既是交流,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状态。形态就是教学环境,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教学环境,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状态等。教师、学生和文本、教具、教学方法作为课程主体,在交互过程中彼此影响,使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按照特定的组织规律发生转变,联系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并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发生变化,得到提升。赵培辰[2]在09年参加赴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学生夏令营之后,反思了英国式生态教学,认为中国中学英语情境设计过于理性、简化,课堂氛围较为严肃,不利于课堂情境的塑造,更不利于课堂人文素养的培养。此外,英国中学关注学生心理,将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意识、情感和社会规范有机统一,形成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情操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塑造。此外,甘小亚[3]也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态观,能够强调不同语言文化的平等性,也能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别、欣赏和批判能力。
三、高中英语生态化课堂构建的策略
戴炜栋、王雪梅[4]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体系的原则之一是遵循本土性文化传递原则,也就是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因此,考虑到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提出高中英语生态化课堂构建策略。
1.创立平等意识,维护课堂生态平衡
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课堂以噤声不语为最佳状态,而在语言学习中,沉默的课堂就会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成为语言知识单方面填鸭式地灌输,根本提不上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进人本主义思想,将学生当作是能动的,积极思考的,有情感思维的人。注意教态,将课堂教学演变成仿真对话,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在平等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表达,提升思维品质和语言运用能力。只有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自如感和自信感。
2.挖掘现有教材资源,培养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
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反映了教材的编写特点:选材广泛,注重文化知识的传递。教材中大多数领域适合學生心理,符合生活状态。在具体施教时,教师应该更加深度挖掘教材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努力创设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对课文知识点讲解完后,重点突破学生的能力弱项,补充相应的语言材料,将补充材料与现有教材科学结合,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操练,对学生思维认知进行巩固加深,着力重点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 围绕语言输入,注重语言输出
生态的语言学习观认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动态发展的,而不仅局限于语言零散的知识点。英语归根到底是一门语言,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既是语言,那么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达到交流。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应是英语课堂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所有的语言输入,不管是听力材料还是阅读文本,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充分积累的基础上达到语言输出,使学生在对输入的信息处理加工之后,提高自己的思维认知深度和表达能力。因此,现代的英语课堂应该减少母语的使用,为学生尽量创造目标语环境,让学生不断地接受目标语刺激。其次,教师应减少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而多使用阅读语篇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教学法等等。只有通过多样的教学法,我们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技能。 4.注重课堂文化生态
文化大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小到对一个班级和课堂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在英语全球化发展渐盛的今天,如何看待文化的本土化和全球化,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和本国文化,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文化观,是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责任。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在教授表层语言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补充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此外,在对比不同语言的特征时,可以适当引入语言发展背后强大的推动力-即文化背景知识。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学英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和英美国家的人们打交道,还要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意识,兼容并蓄,吸取其他国家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并努力提升语言技能,加强我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只有培养文化生态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才能使学习者站在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上。
5.优化课堂评估结构,为生态课堂的发展服务
学生的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动态的,多维的。徐小容、高旭阳[5]认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实际上对其思想、性格、行为和生活方式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能仅靠几张试卷就认为是客观全面的评价。除了笔试,英语学科的评价方式可以考虑增加口试,并可以设计特定的活动进行。其次,自评、互评和开放式问卷等方式都可以被纳入评价体系,尽可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测评对学习的反拨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不应再局限于应试教育,而更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切实培养。为强化高中生语言运用能力,锻造思维品质,提升文化品格,高中课堂应该纳入生态教学观和人本主义教学观,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动态的、发展的、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創造性,最终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得以稳定持续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3年4月第1版,p2-4.
[2]赵培辰.英国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英语生态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2012年第8期.
[3]甘小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生态观[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6月,第27卷第6期.
[4]戴炜栋,王雪梅.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年第4期.
[5]徐小容,高旭阳.大学英语教育中文化生态观建构的路径及策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3卷第1期.
作者简介:王茜(1989-),女,汉族,陕西咸阳人,清华附中西安学校高中英语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