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图书馆为当地中小学服务是高校社会化的重要体现。高校图书馆应当成为满足当地中小学图书信息需要的强大后盾。高校图书馆要灵活机动地为当地中小学师生服务,依靠网络技术拓展为中小学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中小学
随着高校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校日益成为“无围墙”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文化学习场所。高校正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场馆和设施可以和社会公用的,尽量向社会开放,以提高高校的社会效益。高校的投资取之于民,生成的资源服务于民。
一、高校图书馆为当地中小学服务是高校社会化的重要体现
为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法》赋予高等院校的主要功能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联系社会的重要渠道,向社会开放是高校社会化的重要体现。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四章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明确指明高校图书馆的利用者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校内师生员工,而应扩展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甚至扩展到普通市民。最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在高校职能社会化、多元化的过程中加大了开放力度,扩大服务的对象和领域,拓展了社会教育职能,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1)
高校图书馆向当地中小学开放,为中小学师生提供服务是高校支援扶助当地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当地中小学生是该地方建设的后备军,政府和教育主管机关都希望高校能利用其优势资源帮助当地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当地素质教育贡献力量。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藏书丰富、设施齐备的阅读环境,让孩子能在知识的滋润中健康成长。高校图书馆有相对集中的图书资源,又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无疑成为中小学生课余首选的学习场所。
二、高校图书馆应当成为满足当地中小学图书信息需要的强大后盾
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参差不齐,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室)存在着资金短缺、馆舍小、图书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中小学师生想要的书籍资料、教学信息没办法得到满足。《中国教育报》记者指出:“像北京市这样基础教育条件较好的地区,学校的图书配备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能令人满意,其他省、市情况在总体上更不容乐观。另外,很多中小学都存在图书馆利用率低、服务质量差的状况。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远远达不到教改的要求。”(2)
与之相比,高校图书馆不仅资金相对充足,场馆大,图书信息资源丰富,而且还有独特的优势: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有合理的图书馆专业人才结构,有完善的咨询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丰富齐全,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具有多、全、广的特点,而且高校图书馆书籍复本数能满足多名读者同时使用。这都是中小学图书馆(室)无法相比的(许多公共图书馆也不能与之媲美)。正因为如此,高校图书馆应当成为满足当地中小学图书信息需要的强大后盾。
三、高校图书馆要灵活机动地为当地中小学提供服务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周开放时间长达9O小时,当地的中小学生可以在周末来高校图书馆借阅他们喜爱的书籍,在高校图书馆自修教室完成他们的作業。在寒暑假和节假日,本校师生访问图书馆的人数相对减少,中小学师生恰好又有空闲的时间,高校图书馆成为他们这段时间丰富生活、充实自己的场所,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在节假日完全向中小学开放。
高校图书馆在平时全面开展外借书籍文献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中小学师生发放一定数量的节假日阅览证,提供馆内图书、报纸、期刊和杂志阅览和复印等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向中小学老师和学生家长发放节假日借书证,中小学生节假日可在家长督护和陪同下向高校图书馆借书,即可保证图书的安全,也可满足中小学生借书的需要。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由于高校师生利用图书馆的人数不多,图书馆可以在这段期间多向中小学师生提供外借图书资料服务,在开学前及时向他们收回。这样就错开了本校师生利用馆藏书籍文献的高峰,既能保证本校师生员工的需要,不会对本校的师生造成影响,又可以满足当地中小学师生的需要,提高高校图书馆节假日期间的社会效益。
高校图书馆最好能对适合于中小学师生的图书进行归类,建立一个中小学图书文献专题库,把中小学师生必读、应读、可读的书目相对集中起来,让中小学师生知道图书馆有哪些适合他们的图书文献,帮助他们解决经常困扰他们的“我想借几本书但不知借哪几本书的”的问题,使他们有针对性地“选”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找”所需的书籍。否则,他们面对高校庞大的书库,受文献查阅能力的限制,除了几本他们明确知道的书籍外,会失掉本来对他们有用却不为他们所知的参考书籍。
四、高校图书馆要依靠网络技术拓展为中小学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网络技术正不断改变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服务的范围也由本地外延至本省甚至是全国。网络技术使高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师生的联系更加密切和便捷,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所造成的障碍,也不会打乱彼此的作息时间,中小学师生可以在空闲的时间里随心所欲地通过网络从高校图书馆获得所要的信息。
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网络技术设备向中小学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具适用性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和中小学创建联合网站或联合主页,搭建一个以高校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到许多中小学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现高校与中小学之间信息资源的沟通,更有针对性地为中小学服务。
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撑,高校图书馆除了向中小学提供纸质的书籍文献服务外,还应尽量为中小学师生提供电子图书。电子图书没有借还手续,也不必亲自跑去高校图书馆,坐在与高校联网的电脑前就可以阅读,因而很受馆外中小学师生的喜爱。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对电子图书也进行归类,建立一个针对中小学师生专门的电子图书库;二是要尽量简化打开电子图书的程序,把必须要用户下载的阅读器文件绑在电子图书库上,做明确提示,并指导如何安装阅读器,这些细致性的工作对电脑知识不太熟悉的师生是很有帮助的。
高校图书馆还应主动成为当地教育信息的智囊库,成为当地中小学瞭望全国和世界教育的窗口,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新兴的基础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模式,编辑教育热点资料,帮助中小学教师扩大视野,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
五、高校图书馆为当地中小学服务的意义
高校所在地的中小学生对能得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渴求十分强烈,但他们对高校有一种神秘感和敬畏感,不敢也不知怎样才能走入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有主动服务的精神,采取各种形式向中小学生宣传,扩大图书馆的影响,把广大中小学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图书信息资源,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习惯。
当地中小学生是高校最稳固的潜在生源,若干年以后他们就有可能成为高校的学生,高校图书馆向当地中小学开放可以取得“投桃报李”的效应。高校通过图书馆及早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可以培养他们对高校的感情。高校凭借图书馆向中小学生展示强大的教育资源和优良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加高校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提高高校在中小学的知名度,学生中学毕业后直接选择当地的高校作为他们继续学习深造的地方,这是高校争取好的生源和稳定的生源的重要途径。
高校图书馆为中小学服务也是主动赢得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支持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沟通,争取这些权力机关对高校图书馆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崔新蕊.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的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1).
[2]高华程.图书馆建设------我们的差距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03—05—22(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中小学
随着高校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校日益成为“无围墙”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文化学习场所。高校正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场馆和设施可以和社会公用的,尽量向社会开放,以提高高校的社会效益。高校的投资取之于民,生成的资源服务于民。
一、高校图书馆为当地中小学服务是高校社会化的重要体现
为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法》赋予高等院校的主要功能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联系社会的重要渠道,向社会开放是高校社会化的重要体现。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四章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明确指明高校图书馆的利用者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校内师生员工,而应扩展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甚至扩展到普通市民。最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在高校职能社会化、多元化的过程中加大了开放力度,扩大服务的对象和领域,拓展了社会教育职能,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1)
高校图书馆向当地中小学开放,为中小学师生提供服务是高校支援扶助当地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当地中小学生是该地方建设的后备军,政府和教育主管机关都希望高校能利用其优势资源帮助当地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当地素质教育贡献力量。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藏书丰富、设施齐备的阅读环境,让孩子能在知识的滋润中健康成长。高校图书馆有相对集中的图书资源,又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无疑成为中小学生课余首选的学习场所。
二、高校图书馆应当成为满足当地中小学图书信息需要的强大后盾
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参差不齐,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室)存在着资金短缺、馆舍小、图书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中小学师生想要的书籍资料、教学信息没办法得到满足。《中国教育报》记者指出:“像北京市这样基础教育条件较好的地区,学校的图书配备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能令人满意,其他省、市情况在总体上更不容乐观。另外,很多中小学都存在图书馆利用率低、服务质量差的状况。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远远达不到教改的要求。”(2)
与之相比,高校图书馆不仅资金相对充足,场馆大,图书信息资源丰富,而且还有独特的优势: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有合理的图书馆专业人才结构,有完善的咨询服务部门。高校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丰富齐全,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具有多、全、广的特点,而且高校图书馆书籍复本数能满足多名读者同时使用。这都是中小学图书馆(室)无法相比的(许多公共图书馆也不能与之媲美)。正因为如此,高校图书馆应当成为满足当地中小学图书信息需要的强大后盾。
三、高校图书馆要灵活机动地为当地中小学提供服务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周开放时间长达9O小时,当地的中小学生可以在周末来高校图书馆借阅他们喜爱的书籍,在高校图书馆自修教室完成他们的作業。在寒暑假和节假日,本校师生访问图书馆的人数相对减少,中小学师生恰好又有空闲的时间,高校图书馆成为他们这段时间丰富生活、充实自己的场所,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在节假日完全向中小学开放。
高校图书馆在平时全面开展外借书籍文献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中小学师生发放一定数量的节假日阅览证,提供馆内图书、报纸、期刊和杂志阅览和复印等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向中小学老师和学生家长发放节假日借书证,中小学生节假日可在家长督护和陪同下向高校图书馆借书,即可保证图书的安全,也可满足中小学生借书的需要。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由于高校师生利用图书馆的人数不多,图书馆可以在这段期间多向中小学师生提供外借图书资料服务,在开学前及时向他们收回。这样就错开了本校师生利用馆藏书籍文献的高峰,既能保证本校师生员工的需要,不会对本校的师生造成影响,又可以满足当地中小学师生的需要,提高高校图书馆节假日期间的社会效益。
高校图书馆最好能对适合于中小学师生的图书进行归类,建立一个中小学图书文献专题库,把中小学师生必读、应读、可读的书目相对集中起来,让中小学师生知道图书馆有哪些适合他们的图书文献,帮助他们解决经常困扰他们的“我想借几本书但不知借哪几本书的”的问题,使他们有针对性地“选”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找”所需的书籍。否则,他们面对高校庞大的书库,受文献查阅能力的限制,除了几本他们明确知道的书籍外,会失掉本来对他们有用却不为他们所知的参考书籍。
四、高校图书馆要依靠网络技术拓展为中小学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网络技术正不断改变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服务的范围也由本地外延至本省甚至是全国。网络技术使高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师生的联系更加密切和便捷,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所造成的障碍,也不会打乱彼此的作息时间,中小学师生可以在空闲的时间里随心所欲地通过网络从高校图书馆获得所要的信息。
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网络技术设备向中小学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具适用性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和中小学创建联合网站或联合主页,搭建一个以高校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到许多中小学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现高校与中小学之间信息资源的沟通,更有针对性地为中小学服务。
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撑,高校图书馆除了向中小学提供纸质的书籍文献服务外,还应尽量为中小学师生提供电子图书。电子图书没有借还手续,也不必亲自跑去高校图书馆,坐在与高校联网的电脑前就可以阅读,因而很受馆外中小学师生的喜爱。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对电子图书也进行归类,建立一个针对中小学师生专门的电子图书库;二是要尽量简化打开电子图书的程序,把必须要用户下载的阅读器文件绑在电子图书库上,做明确提示,并指导如何安装阅读器,这些细致性的工作对电脑知识不太熟悉的师生是很有帮助的。
高校图书馆还应主动成为当地教育信息的智囊库,成为当地中小学瞭望全国和世界教育的窗口,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新兴的基础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模式,编辑教育热点资料,帮助中小学教师扩大视野,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
五、高校图书馆为当地中小学服务的意义
高校所在地的中小学生对能得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渴求十分强烈,但他们对高校有一种神秘感和敬畏感,不敢也不知怎样才能走入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有主动服务的精神,采取各种形式向中小学生宣传,扩大图书馆的影响,把广大中小学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图书信息资源,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习惯。
当地中小学生是高校最稳固的潜在生源,若干年以后他们就有可能成为高校的学生,高校图书馆向当地中小学开放可以取得“投桃报李”的效应。高校通过图书馆及早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可以培养他们对高校的感情。高校凭借图书馆向中小学生展示强大的教育资源和优良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加高校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提高高校在中小学的知名度,学生中学毕业后直接选择当地的高校作为他们继续学习深造的地方,这是高校争取好的生源和稳定的生源的重要途径。
高校图书馆为中小学服务也是主动赢得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支持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沟通,争取这些权力机关对高校图书馆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崔新蕊.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的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1).
[2]高华程.图书馆建设------我们的差距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03—0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