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应使学生受到真善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优化人格魅力。首先应对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进行正确定位,认识其重要性;其次是要主动挖掘美育元素,在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提高教学成果,全面实现语文教学教书和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教学 美育教育功能定位 美育教育的方法 渗透 课堂教学 作文教学
一谈到中语文教学,许多人总是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考试也大都围绕着字、词、句、篇和文章结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来进行讲解和测试。但这种语文教学的效率却非常低下,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对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也是深恶痛绝。
为什么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会陷入这种窘地呢?表层问题是刻板的教学模式所致,深层问题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定位有偏颇。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一方面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语文技能,即驾驶文字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是说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1 语文美育功能的定位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陶冶情操,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育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先秦时,儒家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高度肯定了美育在教育中的十分重要的位置。他的“礼乐合一”的美育思想,主张充分运用“乐”的手段把礼的规范树立到人们的心中。他的教育科目“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含有礼数的文雅、乐的韵味、射的雄浑、御的奔放、数的飞扬和数的慎思,这无疑是在对学生进行学习修养的培养。
到了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活》和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引人注目并影响巨大。今天我国的美育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的推动下,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培养审美的人,已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话题。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审美生活的渴求愈来愈扩展,审美方式和传播媒介也愈来愈多样化,并深入到千家万户。学生一生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学校和社会实践是美育实施的基本形式,而学校教育中,美育不仅是使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也给其他各育以有力的帮助,可以把各育的成果综合升华成整体性的富于生命的人格。
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教师即生活教育,它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审美和向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重视感情、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人常说:文以载道。所以不管是传统的教材,还是新课改的教材,没有一篇是仅做表面教学的。不管是古时的诗词歌赋,还是今日的美文小品,均注意了语言的典雅、结构的精心、情感的真挚、文理的晓畅和道理的阐释,处处蕴含着美育的元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应了解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审美教育的元素,另一方面还应抓好教材教学的延续——作文教学,主动引导,创造环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将语文教学由单纯的字、词、句、篇表层提升至更高境界,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2.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能够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可以说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以“美”的教育方式去解读。如,①关于自然美的鉴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②关于揭示真理的文章,则激励学生积极向上。③关于名人故事宣传,培养学生爱国爱民情怀。④关于生活、社会轨迹的再现,让学生在对比中取舍和追求。
2.2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作文实质上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鉴赏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一个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审美教育的贯穿,教师已让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头脑中再现美打下了一定基础。作文教学应有意识地把审美意识、美育渗透到其中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观赏美、鉴别美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化被动写作为主动创作,写出真实的作品,自觉培养完美人格。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教育非常重要,必须贯穿始终。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鉴赏美、理解美、评价美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人格魅力,实现语文教学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最终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辛等.美学原理
2 朱伯石著.写作与作文评改
3 茅盾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教学 美育教育功能定位 美育教育的方法 渗透 课堂教学 作文教学
一谈到中语文教学,许多人总是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考试也大都围绕着字、词、句、篇和文章结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来进行讲解和测试。但这种语文教学的效率却非常低下,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对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也是深恶痛绝。
为什么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会陷入这种窘地呢?表层问题是刻板的教学模式所致,深层问题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定位有偏颇。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一方面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语文技能,即驾驶文字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是说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
1 语文美育功能的定位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陶冶情操,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育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先秦时,儒家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高度肯定了美育在教育中的十分重要的位置。他的“礼乐合一”的美育思想,主张充分运用“乐”的手段把礼的规范树立到人们的心中。他的教育科目“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中含有礼数的文雅、乐的韵味、射的雄浑、御的奔放、数的飞扬和数的慎思,这无疑是在对学生进行学习修养的培养。
到了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活》和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引人注目并影响巨大。今天我国的美育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的推动下,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培养审美的人,已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话题。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审美生活的渴求愈来愈扩展,审美方式和传播媒介也愈来愈多样化,并深入到千家万户。学生一生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学校和社会实践是美育实施的基本形式,而学校教育中,美育不仅是使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也给其他各育以有力的帮助,可以把各育的成果综合升华成整体性的富于生命的人格。
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教师即生活教育,它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审美和向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重视感情、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人常说:文以载道。所以不管是传统的教材,还是新课改的教材,没有一篇是仅做表面教学的。不管是古时的诗词歌赋,还是今日的美文小品,均注意了语言的典雅、结构的精心、情感的真挚、文理的晓畅和道理的阐释,处处蕴含着美育的元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应了解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审美教育的元素,另一方面还应抓好教材教学的延续——作文教学,主动引导,创造环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将语文教学由单纯的字、词、句、篇表层提升至更高境界,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2.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能够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可以说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以“美”的教育方式去解读。如,①关于自然美的鉴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②关于揭示真理的文章,则激励学生积极向上。③关于名人故事宣传,培养学生爱国爱民情怀。④关于生活、社会轨迹的再现,让学生在对比中取舍和追求。
2.2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作文实质上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鉴赏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一个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审美教育的贯穿,教师已让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头脑中再现美打下了一定基础。作文教学应有意识地把审美意识、美育渗透到其中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观赏美、鉴别美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化被动写作为主动创作,写出真实的作品,自觉培养完美人格。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教育非常重要,必须贯穿始终。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鉴赏美、理解美、评价美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人格魅力,实现语文教学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最终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杨辛等.美学原理
2 朱伯石著.写作与作文评改
3 茅盾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