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入手,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就运用效果的提升提出建议性策略,旨在能够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高效课堂,全面助推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的前进。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
引言
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实践,并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而言,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故笔者拟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希望能为推进新课程标准下该门课程教学的发展。
第一章、运用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又名协作学习,一般是指将学生按照某种搭配或者互补规律进行合理分组,并引导学习小组自主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探究与合作,从而在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知识理解和记忆。小组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定位进行了跳转,更为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体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驱动了学生团结精神和革新意识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题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所带来的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理论脱离实践等不良教育现象的高耗低效的缺陷性;同时合作学习法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为指导,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引导性教育的教材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意识到团队凝聚力和道德责任感的重要性,对道德与法治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1]。
第二章、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于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活动探究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的教学策略及体系。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受到多种元素的影响,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章将对这些主要问题进行阐述。
1、教师引导力度不足,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目前虽有很多学校在课堂中采取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但是相关的教课体系不曾得到变革与完善,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部分高龄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导致此种学习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因师生定位不科学、师生交流不充分、教师对于教学与课堂的整体规划管理不到位、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课堂环节设计不合理、课堂时间规划不科学等问题的产生。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无法与自主探究式学习进行完美结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2]。
2、组内成员参与比例不均衡
合作学习的最关键性因素应是分组,而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组员”之间往往是存在着脾性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别的,这种差别性使得小组成员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比例是不均衡的。个人能力或性格较强的学生往往更具有“话语权”,使得其他组员的参与体验较差[3]。
3、课堂评价体系不健全
因小组合作学习后所完成的活动探究成果均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讲解,导致教师在进行课堂即时评价时,过于着重对于探究成果和整体组别的评价,忽略了小组中存在的个人表现差异,整体课堂评价体系不健全。
第三章、优化运用的策略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拟从教师、学生及师生三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关策略。
1、教师角度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实施者,有着重要的指引和教化责任。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效果,需要教师必须充分积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了解当前的社会背景,树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并完成角色定位;应具备稳固的职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全盘精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依据新课改标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活动探究主题;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应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坚持组内同质和组间异质兼顾的原则实施科学分组与正确引导;同时,教师应重视课堂评价,构建文本评价与实践评价相联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融合、结果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融合的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4]因此教师需要终身不断学习、自觉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从本质上确保合作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实现。
2、学生角度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而言,学生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认知观念,既要尊重教师的地位,又要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要从传统的被“灌输”的学习理念向主动提出问题转变,要积极的与教师沟通合作。同时,在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时,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积极参与度,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加自身的团结合作和集体责任意识,与同学或组员之间形成友爱互助的协作关系,在进行相互评价或组内评价时保证客观和公正,从根本上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5]。
3、师生角度
在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师生之间的合作过程,只有确保这个过程是平等的科学的,才能确保结果是良好的。在合作的阶段中,要确保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陪伴者,师生之间的沟通必须要及时与充分。只有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帮助和指导,才能实现最优质的的结果。
第四章、总结
新的时代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提出响应了国家所提倡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素质教育的号召,完美的迎合了道德与法治课在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双重育人功能、自由平等团结友爱的教学环境的构建及师生课堂角色的科学定位等多方面的共同需求,这是时代发展与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高效运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够有效助力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培养建设。
参考文献:
[1]葛成军.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3):93-95.
[2]李宝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运用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8(1):6.
[3]吴淑丽.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93
[4]李清源.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理论观察,2015(2):176-177.
[5]查薪.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J].读写,2017,14(27):43-44.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
引言
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实践,并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而言,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故笔者拟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希望能为推进新课程标准下该门课程教学的发展。
第一章、运用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又名协作学习,一般是指将学生按照某种搭配或者互补规律进行合理分组,并引导学习小组自主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探究与合作,从而在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知识理解和记忆。小组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定位进行了跳转,更为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体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驱动了学生团结精神和革新意识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题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所带来的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理论脱离实践等不良教育现象的高耗低效的缺陷性;同时合作学习法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为指导,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引导性教育的教材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意识到团队凝聚力和道德责任感的重要性,对道德与法治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1]。
第二章、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于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活动探究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的教学策略及体系。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受到多种元素的影响,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章将对这些主要问题进行阐述。
1、教师引导力度不足,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目前虽有很多学校在课堂中采取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但是相关的教课体系不曾得到变革与完善,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部分高龄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导致此种学习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因师生定位不科学、师生交流不充分、教师对于教学与课堂的整体规划管理不到位、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课堂环节设计不合理、课堂时间规划不科学等问题的产生。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无法与自主探究式学习进行完美结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2]。
2、组内成员参与比例不均衡
合作学习的最关键性因素应是分组,而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组员”之间往往是存在着脾性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别的,这种差别性使得小组成员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比例是不均衡的。个人能力或性格较强的学生往往更具有“话语权”,使得其他组员的参与体验较差[3]。
3、课堂评价体系不健全
因小组合作学习后所完成的活动探究成果均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讲解,导致教师在进行课堂即时评价时,过于着重对于探究成果和整体组别的评价,忽略了小组中存在的个人表现差异,整体课堂评价体系不健全。
第三章、优化运用的策略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拟从教师、学生及师生三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关策略。
1、教师角度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实施者,有着重要的指引和教化责任。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效果,需要教师必须充分积极发挥其自身的作用。首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了解当前的社会背景,树立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并完成角色定位;应具备稳固的职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全盘精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依据新课改标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活动探究主题;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应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坚持组内同质和组间异质兼顾的原则实施科学分组与正确引导;同时,教师应重视课堂评价,构建文本评价与实践评价相联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融合、结果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融合的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4]因此教师需要终身不断学习、自觉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从本质上确保合作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实现。
2、学生角度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而言,学生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认知观念,既要尊重教师的地位,又要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要从传统的被“灌输”的学习理念向主动提出问题转变,要积极的与教师沟通合作。同时,在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时,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积极参与度,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加自身的团结合作和集体责任意识,与同学或组员之间形成友爱互助的协作关系,在进行相互评价或组内评价时保证客观和公正,从根本上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5]。
3、师生角度
在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师生之间的合作过程,只有确保这个过程是平等的科学的,才能确保结果是良好的。在合作的阶段中,要确保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陪伴者,师生之间的沟通必须要及时与充分。只有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帮助和指导,才能实现最优质的的结果。
第四章、总结
新的时代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提出响应了国家所提倡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素质教育的号召,完美的迎合了道德与法治课在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双重育人功能、自由平等团结友爱的教学环境的构建及师生课堂角色的科学定位等多方面的共同需求,这是时代发展与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高效运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够有效助力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培养建设。
参考文献:
[1]葛成军.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3):93-95.
[2]李宝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运用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8(1):6.
[3]吴淑丽.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93
[4]李清源.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理论观察,2015(2):176-177.
[5]查薪.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J].读写,2017,14(2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