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因教学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时常做小动作、说话,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置之不理。这种现象与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和班额大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反映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上课时就会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如果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注意力就容易分散,那么培养倾听的习惯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容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一个“逛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标上价格的物品(用空盒等代替),同时准备了一些零币,同学们也按老师的要求准备一定数额的钱,并在教室里办起了一个“小超市”,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活动中,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大家边“选购物品”边“算账”。同学们认真地听着、算着。当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倾听,并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很快学会了“元、角、分”的计算方法。可见通过创设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二、运用儿歌组织教学
低年级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喜欢唱儿歌,教学时可自编儿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课了,快坐好,仔细听,动脑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男生、女生来比赛,看看谁能争第一!”(开展男女生口算、笔算、提问题、抢答等比赛)“眼睛、眼睛看哪里?眼睛、眼睛看黑板。”“一个同学没坐好,请你快快来坐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真棒、真棒、你真棒!向你学习我也行!”……
三、让学生当“小老师”
教材中某些新知识经过课前预习,有的学生已掌握了。这样的内容,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课。如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已通过计算器、小棒,掌握了多种计算方法。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还会用竖式计算呢!”利用竖式计算是一个新知识,我没有直接讲解,就让这个学生上讲台介绍他的算法。这个学生不但正确地列出了竖式,还给其他同学讲解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等事项。学生听学生讲解,兴趣浓厚,注意力也能高度集中。
四、抓住时机及时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交流,是引导学生养成倾听习惯的良好契机,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加以引导。如教学“整理书包”时,我说:“同学们能不能把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分一分类呢?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合适?自己按标准先分一分,把分法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自己分的结果告诉小组的其他同伴。”在小组交流时,我发现有的同学不注意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还有的同学打断别人的发言,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要注意尊重他人,要认真听别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并要求从组长开始,每个同学依次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听,并想一想:这位同学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样分的?是否合理?对做得好的同学我给予鼓励。经过引导,学生都能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在“说一说、听一听、想一想、评一评”的活动中,都能平等参与、独立思考。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学会了如何听别人的讲话。
五、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例如:“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并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筋,回答的问题有创意!”“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呢!”当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我就及时进行评价:“你勇于向困难挑战,是个勇敢的孩子。”针对合作学习的情况,我随机加以评价:“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这个小组,有的摆、有的贴,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你看这些同学欣赏他们共同完成的作品,他们多快乐呀!”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通过及时恰当的评价,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人们常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慢慢地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的讨论场面,也会有静静倾听和思考的情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专题责编 海 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上课时就会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如果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注意力就容易分散,那么培养倾听的习惯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容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一个“逛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标上价格的物品(用空盒等代替),同时准备了一些零币,同学们也按老师的要求准备一定数额的钱,并在教室里办起了一个“小超市”,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活动中,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大家边“选购物品”边“算账”。同学们认真地听着、算着。当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倾听,并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很快学会了“元、角、分”的计算方法。可见通过创设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二、运用儿歌组织教学
低年级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喜欢唱儿歌,教学时可自编儿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课了,快坐好,仔细听,动脑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男生、女生来比赛,看看谁能争第一!”(开展男女生口算、笔算、提问题、抢答等比赛)“眼睛、眼睛看哪里?眼睛、眼睛看黑板。”“一个同学没坐好,请你快快来坐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真棒、真棒、你真棒!向你学习我也行!”……
三、让学生当“小老师”
教材中某些新知识经过课前预习,有的学生已掌握了。这样的内容,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课。如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已通过计算器、小棒,掌握了多种计算方法。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还会用竖式计算呢!”利用竖式计算是一个新知识,我没有直接讲解,就让这个学生上讲台介绍他的算法。这个学生不但正确地列出了竖式,还给其他同学讲解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等事项。学生听学生讲解,兴趣浓厚,注意力也能高度集中。
四、抓住时机及时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交流,是引导学生养成倾听习惯的良好契机,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加以引导。如教学“整理书包”时,我说:“同学们能不能把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分一分类呢?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合适?自己按标准先分一分,把分法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自己分的结果告诉小组的其他同伴。”在小组交流时,我发现有的同学不注意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还有的同学打断别人的发言,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要注意尊重他人,要认真听别人讲话,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并要求从组长开始,每个同学依次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听,并想一想:这位同学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样分的?是否合理?对做得好的同学我给予鼓励。经过引导,学生都能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在“说一说、听一听、想一想、评一评”的活动中,都能平等参与、独立思考。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学会了如何听别人的讲话。
五、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例如:“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并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筋,回答的问题有创意!”“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呢!”当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我就及时进行评价:“你勇于向困难挑战,是个勇敢的孩子。”针对合作学习的情况,我随机加以评价:“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这个小组,有的摆、有的贴,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你看这些同学欣赏他们共同完成的作品,他们多快乐呀!”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通过及时恰当的评价,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人们常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慢慢地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的讨论场面,也会有静静倾听和思考的情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专题责编 海 宇)